江南的蒙蒙细雨,困顿住了我们出行的脚步,我们不得不在枞阳县城住下来,等云开日出的日子。爱好出门走走的人,怎么能蜷缩在屋内听那单调的落雨声。不行,我们要带伞出发,去十公里外的大青山石屋寺,看一看那位孤单的守寺人。

柔软多情的绵绵细雨,把大地冲洗的那叫一个干净,退去浮尘的世界一切都显得清新,包括在旷野中行走的我们的心情。路边怒放的油菜花可着劲儿的黄,黄的有点儿扎我们的眼睛。


为了欣赏雨中的风景,我尽可能把车速放慢,13公里的距离楞是开了40分钟车才到达石屋寺停车场。雨还在下,但小了许多,似有似无。我们沿路上山去石屋寺。


有些路只有在特定的场景,人们才能走出味道。雨中漫步,是难得的行走体验,尤其是在这通往秘境的石板路上。

这是景区少有的道路指示标志,我们先向右去元宝石,最后再去石屋寺,把谜底留在最后。

人的最后归宿是一样的,但留存在世界上的形式会有不同。

走了不大一会儿,我们便来到一个叫天人合一的标志牌前,所谓的天人合一,是指这里楞生生的出现了一个巨石群,无法解释它们的存在,就象无法解释人们的出生一样,一切都是上天的安排。

从"天人合一"处再沿路走上一个大坡,便可见一块更大的巨石,因其外形特象元宝,所以,人们把它称之为元宝石,并声称见此石者可以发财。你信吗?我不信!

下图左侧的石头就是元宝石。


元宝石

从元宝石再向上走,会去到山顶的风电厂,在那里可以领略山顶的自然风光。体力不允许,雨天也不允许,我们只好下山了。


如图所示,这里有一个平坦的巨石,石下有石柱支撑,自然形成了一个不算小的天然石屋。人住在里面冬暖夏凉,特别适合人们居住。因为有石屋,石屋后面又有寺,所以,把这个地方叫石屋寺。

大自然会有奇特的存在,等待人们去发现,这是我看到的最让人难忘的寺院。我们去的时候,寺院的这个小门是关着的。我开始轻叩,没有回音,我便重敲着呼喊着闹出更大的动静,还是没有应声,我便轻推寺门,它竟然开了。抬脚入寺,便可到寺原来有新天地。

石屋的门是关着的,现在成了"相国书庐"。


在寺院的一墙上,我看到了有关石屋寺的历史简介。细细读来,深感该寺的神奇与殊胜,也为自己行车千里能与该寺结缘而庆幸。

寺院有一宽阔的广场,广场一角有一挂钟亭,还有一个焚香炉,香火氤氲,香味浓郁,直达我的内心。这时,一位中年妇女从灶舍走了出来,随后见一老僧也出现在我们面前。当我见到老僧与他打招呼时,只见他摆摆手又指了指自己的耳朵,原来他严重的失聪了。

这位女士向我介绍说,这个寺就他一个守寺人,他七岁入石屋寺修行,一直在该寺居住,现在已经八十四岁了。听到此这让我非常感动。如此的坚持,他定有不平凡的经历和故事。我便坐在他身旁,几乎用呼喊的方式开始了我们的交流。他讲了自己的修行经历,谈了佛法教义,给我们老两口谈了一些佛学知识。我们认真听着,用心去感受佛法的力量。

当听说我们来自于河南,他便说:他的师傅就是河南光山县的。缘分就是这样,看似神奇实则必然,有缘千里能相会,我深信。

他带着我们参观了整个寺院,并指导我们进行了礼佛仪式。等我们和他告别时,他将我们送到门口,嘴里不停地念着佛号:阿弥陀佛。

人的一生不知道有多少个相遇,又有多少次分离。我与石屋寺的相遇,我与那位老者的分离,我想我会一辈子记起的。自离开石屋寺到今天,已经7天了,不知道为什么,那位老者的话语总在我心头萦绕,他的音容笑貌总会闪现在我的脑海里。是缘吗?

石屋寺的展望
祝福石屋寺,也祝福那位虔诚的守寺人。我想对他们说:阿弥陀佛!
2025年3月18日写于巢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