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20日19:00世界杯亚洲区预选赛18强赛B组第7轮比赛中,韩国队坐镇首尔世界杯体育场迎战阿曼队。尽管黄喜灿上半场首开记录,但韩国队后防第80分钟玩火送礼,被阿曼前锋布赛迪远射扳平,最终1-1爆冷收场。此役不仅让韩国队错失提前出线机会,更暴露了孙兴慜状态持续低迷,反观阿曼队战术针对性奏效,给其他球队战韩国提供了一个不错的战术参考。

本场比赛身披韩国队7号战袍的孙兴慜虽首发出战并打满全场,却未能延续其"杀手"本色。全场比赛他仅完成2次射门且均未命中目标,关键传球数挂零,突破成功率低至33%。这与2023年亚洲杯时期场均3.5次射正、创造2.1次机会的巅峰表现形成鲜明对比。多重压力正侵蚀这位32岁老将的状态。
1、俱乐部连累效应:热刺本赛季在英超的排名一直在中下游徘徊,孙兴慜联赛中已遭遇5轮球荒。高强度比赛导致其腿筋旧伤反复,2024年末接受的手术至今影响爆发力。
2、战术定位尴尬:在韩国队4231体系中被固定于左翼,既要承担边路突破又要回撤组织,体能分配严重失衡,本场触球热点图显示其活动区域较2023年亚洲杯时后撤15米之多。
3、心理负荷超载:作为队内唯一"80后"核心,既要填补金玟哉缺阵的防守漏洞,又要安抚年轻球员情绪,镜头多次捕捉到其在丢球后低头叉腰的疲惫神态。
孙兴慜的持续低迷已引发连锁反应,韩国队本场控球率超过对手,但进攻转化率仅9.2%,这位曾经的亚洲一哥正面临职业生涯最严峻的考验。

阿曼队在这场比赛摆出541铁桶阵,针对性封锁边路传中,特别针对韩国高空优势安排两名中卫贴身盯防周敏圭,导致韩国队定位球得分挂零。在反击端阿曼队利用韩国双后腰前插空当,第80分钟由阿里·布赛迪抓住金珍洙回传失误,25米外突施冷箭破门,此球源自阿曼队下半场刻意放缓节奏制造的体能差陷阱。韩国队这场比赛本可以1:0拿下,但是反而自己玩火导致平局,而且这场比赛还导致李刚仁伤退。

当布赛迪在弧顶处抡脚抽射时,韩国队的铜墙铁壁突然崩塌。阿曼队展现的战术执行力,颠覆了人们对西亚球队的固有认知。阿曼队将防守侵略性发挥到极致,两名中前卫如猎犬般实施高位逼抢,后腰阿尔穆哈尼的拦截覆盖面积达到惊人的场均12.3次。
同时阿曼队的战术纪律性执行十分到位,全场比赛阿曼队犯规18次得到了黄牌3张,但每次犯规都精准切断韩国队的进攻节奏。第38分钟阿曼队三人包夹孙兴慜的防守案例,成为战术教科书的经典镜头。这种宁可吃牌也要破坏进攻的决绝,让太极虎的中场推进如同陷入沼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