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气象站”3月29日公布的一项民调显示,遭受饥饿的菲律宾人数有所增加,为2020年9月新冠疫情暴发以来的最高水平。
社会气象站和亲美智库Stratbase于3月15日至20日在全国进行的这项民调显示,27.2%的菲律宾家庭表示有非自愿饥饿现象,这是自2020年9月(新冠疫情封城后)记录的30.7%的峰值以来的最高水平。
这比今年2月的21.2%增加了6个百分点,比2024年20.2%的全年平均值高出了7个百分点。这也是自2025年1月的15.9%之后,该数字连续两个月上升。
在经历饥饿的27.2%的人中:6.2%的人遭受严重饥饿(经常或总是挨饿),21%的人面临中度饥饿(过去三个月内饿过一次或几次)。

除大马尼拉地区外,所有地区的饥饿事件都有所增加。维萨亚地区的增幅最大,从20%增加到33.7%。吕宋地区则上升了4.9个百分点,从19.1%上升到24%,而棉兰佬地区的饥饿率上升了4个百分点,从23.3%上升到27.3%。
这项民调以面对面的方式,对全国1800名登记选民进行了访谈。社会气象站表示,本次民调的全国抽样误差百分比为±2.31%,吕宋地区为±3.27%,大马尼拉地区、维萨亚地区和棉兰佬地区各为±5.66%。
社会气象站称:“此次公布的项目不是委托民调。它们是社会气象局主动纳入并作为公共服务公布的。”
今年2月,菲律宾政府宣布进入粮食紧急状态,以控制菲律宾人主食大米的价格。同月,由于蔬菜和米价下跌,我国通货膨胀率降至2.1%。
一个月后(3月7日),农业部对大马尼拉地区的猪肉价格实施了限价,但该政策生效一周后,遵守情况仍然很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