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云:朱德最终没能等到“文化大革命”结束

烟雨南水云间 2025-04-14 17:54:14

朱德是陈云的老上司、老朋友、老搭档,他们都是党最早一批领导人,一辈子都在为新中国的成立和发展打拼。1985年12月21日,陈云拿起笔,给即将到来的朱德诞辰100周年写了句题词:“威风不减,后人榜样”,以此来表达对朱德的想念和尊敬。“威风不减”就是说朱德军事上很厉害。他是人民军队的重要创建人之一,十大元帅里排第一,大家都亲切地叫他“朱老总”。虽然他已经不在了,但陈云还是夸他留下的精神风貌和人民军队的威风一直都很强大。“后人榜样”是说朱德人品高尚。他信念坚定,清正廉洁,一心为公,陈云觉得他的品德就像天上的星星一样,闪闪发亮,给后人做榜样。

【陈云评价朱德等人“已经成熟起来了”】

革命战争那会儿,朱德是陈云的顶头上司,他俩一块儿拼命,为了新中国的诞生。1934年10月,中央红军踏上了长征路。朱德和陈云都是带队的大头头。那时候,陈云在朱德这个红军总司令的手底下,当的是红5军团的中央代表,负责走在最后面保护大家。陈云以前对部队的事儿一窍不通,也从没在部队干过,但到了节骨眼儿上,他二话不说就挑起了大梁,把任务完成得漂漂亮亮。这就是陈云和朱德最早打交道的时候。以后陈云写的报告啊、小说啥的,都能看出来,他对这位领导那是打心底里佩服和信赖。

遵义会议结束后,党中央派陈云去莫斯科做工作汇报。陈云在汇报时称赞朱德等军事领导“已经变得非常老练”,“能够巧妙、准确地指挥国内战争,而且做得很好”。这对莫斯科了解共产党的情况,以及认识朱德等人起到了关键作用。后来,这份报告被整理成了一本书,书名叫《英勇的西征》,用的是笔名“施平”。1936年春天,这本书在共产国际的官方杂志《共产国际》的第一、二期合刊上发表了。它是最早向外界介绍朱德等红军高级将领的重要作品。

另外,陈云借用一个被俘的国民党军医的身份,用笔名“廉臣”,写下了有名的《跟着军队向西走的所见所闻》。在提到朱德时,他满怀深情地描述,朱德一看就是个军人,快五十岁了,穿着灰色军装,虽然得了疟疾,但仍坚持工作,忙得不可开交。我进去给他看病时,他还在批阅军报,看到我来了才放下笔。他性格温和,说话一点架子都没有。就这么几笔,就把长征中朱德那种既威风又谦逊的形象展现给了大家。陈云在文章里讲了朱德在长征时安抚百姓、和回民商量事情、对待俘虏很好,还有和士兵一起受苦受累,被大家叫做“火夫头”等事情。他说朱德的品德和工作态度,是那时候一般的军人根本比不上的。他觉得朱德和毛泽东不光是人才,而且是难得的天才。因为没有这样的能力,是干不出这样大的事业的。整篇文章读起来很轻松,里面的人物都活灵活现的。

陈云写的这两本书,头一回详细又生动地给国内国外的朋友们讲述了红军长征的那些事儿。它们对推广那时候还不太被人知道的红军领导,比如毛泽东、朱德他们,真的是帮了大忙,作用没法替代。《随军西行见闻录》这本书传得特别广,影响特别大,国民党统治区的好多年轻人看了之后,都受到了鼓舞,决定去延安,走上革命的路。到了1994年,《陈云文选》要再出版的时候,陈云说,这两篇文章得原封不动地放进去,还跟大家讲了讲当时是怎么署名、怎么写出来的。现在啊,这两本书已经成了大家怀念、回忆朱德和红军长征,还有研究它们的重要资料了。

【回忆 “允许朱总司令晚上开会到十二点钟早退”】

在之后的打仗和搞建设那些年,陈云和朱德一起拼,关系处得特别铁。陈云老是对朱德很尊敬,叫他朱总司令或者朱老总。就像1977年那会儿,陈云聊起遵义会议这些往事,他说:“那时候开了个大伙儿的会,我去了,毛主席和朱总司令都站出来讲了讲话。”

陈云后来分享了一件好玩的事儿,这事儿能看出他和朱德关系挺好的。那是在1980年,中央书记处又建了起来,陈云在会上就说了,会议得少开点儿。他还回忆说:“六十年代初的时候,我们让朱老总晚上开会可以早点儿走,要是开到十二点,他就能先撤了。我觉得这个法子挺好。那时候我还特意问了朱老总,我说,老总啊,您这样行不?他跟我说,有了这个规定,十二点一过我就能先走了。”朱德已经走了好几年了,但陈云还老在讲话啊、回忆啊的时候提到他,连那时候的一些小细节都记得清清楚楚,这说明陈云心里一直都很尊敬和想念朱德。

说实话,陈云一直特别尊敬朱德,从不把自己看得太高。在中共八大召开前,陈云就已经是中共中央的五大书记之一了。八大以后,他和朱德一起成为了中共中央的四位副主席、中央政治局的六位常委里的成员。但陈云特别低调,总跟有关部门说,在待遇、宣传上,别把他跟毛泽东、刘少奇、周恩来、朱德放在一起。就连定工资的时候,他都主动要求给自己定低一级。他说:“我可不能跟毛主席、周总理、朱老总、少奇同志比。”

【“文革”中,陈云关切地劝朱老总说:“没事少出去,少找麻烦。”】

李奇是陈云的警卫员,他回忆起1966年11月的事情:那时候,毛主席第五次见红卫兵,朱德和陈云一起坐车去的。在车上,陈云挺担心朱德的身体,就问他感觉咋样。朱老总回答说还行。陈云又说:“我听闻康大姐,就是朱德的爱人康克清,被红卫兵给拉出去游街。”朱老总叹了口气,说:“哎,那天在中南海门口,不知怎的就被骗出去了,红卫兵拉着我转了一圈,又给送回来了。到现在还不知道是哪个在整她呢。”陈云听了,连忙劝朱老总:“您啊,尽量少出门,省得惹麻烦。”

在那个动荡不安的岁月里,两位老将心里头时刻惦记着国家的状况和前途,可他们面临的打压却日渐加剧。就在中共九大准备之前,康生把朱德、陈云他们归到了“有错或历史待查”的那堆人里头。接着,他们就遭到了不公正的批评和更为猛烈的抨击。不过呢,这两位老将始终保持着冷静,即便党内环境不太对劲,他们也写过检讨,但都是检讨自己,从没扯上别人。

【陈云悲痛朱德最终没能等到“文化大革命”结束】

朱德老人在“文化大革命”的动荡中未能撑到最后,于1976年7月6日悄然离世。那时候,陈云只能以一个普通中央委员的身份去参加朱德的追悼会。他心里头特别难过,但还是憋着,期盼着哪天能重新站出来,继续为党和国家做事。

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之后,陈云又回到了领导岗位,当上了中共中央的副主席。说来也巧,在新中国刚成立那会儿,朱德就曾负责过中共中央纪律检查委员会的工作,他努力保持党的优良传统,成效显著。陈云回来后,也挑起了新组建的中央纪律检查委员会第一书记的担子,他大力维护党规党纪,整顿党风,为党的事业作出了很大贡献。

老话说得好,知音难寻,就像那高山流水遇知音的故事一样。朱德和陈云,他们都是共产党人,因为都信仰革命,都想着为祖国出力,就成了并肩作战的好兄弟,这不就是知音嘛!他们一辈子都对自己要求严格,干干净净做事,老百姓对他们特别尊敬和喜欢。他们到死都守着共产主义的理想,对党和人民忠心耿耿,真是给后人树立了好榜样。

12 阅读:30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