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编辑:快看张同学
贸易战打到今天,吃苦的不再是别人,而是美国自己!
美股暴跌、国债被抛、盟友不再买账,特朗普政府陷入内外交迫的风暴中心。
从“让中国屈服”到“美国快撑不下去”,局势急转直下,美财长罕见向中国发出警告!
那么,面对如此糟糕的局面,美国还有机会翻盘吗?还是注定被困于自己制造的困局之中?
近年来,美国为了保住自己的老大地位,经常挑起贸易战,想利用关税这招,重新设计全球经济的玩法,扭转贸易上的亏损局面,让工厂回到美国。
但是,这场贸易战的道理其实站不住脚,有很多矛盾的地方。
美国总是说自己在贸易中“吃了亏”,然后用“公平关税”的说法,想逼着其他国家降低贸易限制。
这种所谓的“公平”,其实是基于一种片面的“吃亏”观点,这种观点忽略了全球经济的复杂性,以及贸易对各方带来的好处。
美国似乎特别强调它在商品买卖上的亏损,也就是货物贸易逆差。
但同时,它却不太提及自己在服务贸易上的巨大盈利,知识产权、专利授权和电影版权,这些每年都能为美国带来丰厚的收入。
这些服务贸易带来的巨额利润,好像被美国有意忽视了,这是一种选择性的关注,只突出对自己不利的一面。
更重要的是,美国似乎有意忽略了美元作为国际主要货币的特殊地位,以及跨国公司转移利润的普遍现象。
尤其是近些年,美国公司常常利用各种方法将海外赚取的利润留在避税天堂,这些利润既没有算入美国的国内生产总值,也没有变成在美国本土的投资,反而推高了美国股市的泡沫。
所以说,美国常说的巨大贸易逆差,很大程度上是美元的特殊地位和跨国公司追求利润最大化的自然结果,而不是真的像他们所说的那样“被别人占了便宜”。
美国挥舞关税大棒,原本希望达成目的,结果却适得其反。
面对特朗普政府的压力,日本首相石破茂态度强硬,明确表示:“日本不会为了谈判而妥协,更不会牺牲国家利益。”
美国对日本汽车增加关税,直接打击了日本的关键产业,像丰田、本田这样的大公司遭受了巨大的经济损失。
日本持有大量美国国债,如果日本抛售,可能给美国经济带来冲击,所以美国不得不顾及日本的态度。
更重要的是,日本与中国的合作日益紧密,日本企业增加了对中国的投资,这显示出日本可能正在减少对美国的依赖,转而更加融入亚洲区域。
这种趋势让美国感到担忧,因为这可能意味着美国在亚洲的影响力正在减弱。
除了日本之外,越南现在的发展策略有了显著调整,和中国签订了一系列重要的合作协议,覆盖了很多行业。
美国提高关税,导致越南的纺织业和电子产业收到的订单大幅减少,迫使他们寻找新的出路。
同时,中越在南海的合作表明,美国所谓的“南海仲裁”并不成立,越南没有加入美国主导的“印太经济框架”,反而选择参与中国的“数字丝绸之路”建设。
现如今,越南全国内大量使用华为5G设备,建设5G基站。
特朗普对欧盟的“背叛”感到非常失望,欧盟与中国在电动汽车关税、农产品市场准入等方面达成协议,中欧贸易关系变得更加紧密。
而且,特朗普的关税政策,让欧盟企业对华投资也显著增加,特别是德国汽车制造商,为了规避美国关税,选择与中国企业合作。
特别是在能源领域对中国稀土资源的依赖,也迫使欧盟不得不更多地与中国合作,加深双方的联系。
西班牙农业大臣直接反驳了美国财长的施压,明确表示和中国合作是关乎自身发展的关键抉择。
欧盟委员会主席冯德莱恩的秘密中国之行,以及提前终止对中国电动汽车反补贴调查的行动,都显示欧盟正在加快摆脱美国的控制。
这些举动表明,欧盟正试图在经济和政治上拥有更大的自主权,减少对美国的依赖。
贸易战对美国经济产生了明显的负面影响,美国经济与中国市场联系紧密,这使得美国在贸易摩擦中难以占据优势。
加征关税直接导致美国国内商品价格上涨,增加了消费者的经济负担,许多美国企业正在重新评估其在华业务,并考虑将生产基地迁出中国。
这些因素叠加在一起,让美国经济面临衰退的风险,情况不容乐观。
层层加码的关税最终让美国消费者买单,他们的生活成本随之增加,通货膨胀问题也变得更加严重。
高关税还使得美国公司生产东西更贵了,就像给它们增加了额外的负担,这直接影响了它们在世界范围内的销售能力,使得它们相比其他国家的公司显得不那么有优势。
简单来说,关税上涨伤害了消费者,也损害了美国企业的利益。
美国海关实际上悄悄取消了大部分中国电子产品的关税,理由是“没有其他选择”这显示出美国贸易战的实际效果可能并不理想。
这种前后不一致的做法,突显了美国贸易策略的弱点,根本无法摆脱对中国产品的依赖。
居高不下的美国财政赤字,也给美国经济带来了巨大压力,持续的赤字问题可能会对未来的经济发展造成负面影响。
面对美国的贸易摩擦,中国表现得很沉稳。
中国经济抗压能力强,加上国际合作项目的持续推进,这些都让中国更有底气应对外部挑战,在新能源汽车、锂电池等新兴产业的出口增长迅速,这充分展现了中国经济的活力。
更重要的是,中国大力推广人民币在国际贸易中的使用,希望减少对美元的依赖,这可能会动摇美元在世界经济中的主导地位。
中国正努力通过实际行动,建立一个更加公正、更多样化的国际经济新格局,让各国在经济发展中拥有更多选择和更大的话语权。
未来全球经济秩序可能不再完全由美元说了算,而是会出现多种货币并存的局面,形成一个更加平衡和可持续的国际经济体系。
美国挑起的贸易摩擦正在加速全球经济格局的重塑,美国推行单边主义的影响力下降,世界多极化趋势日益明显,这是一个不可避免的历史发展方向。
面对这样的转变,各国需要调整自身发展策略,以适应新的全球经济秩序。
世界各国如何加强合作,共同建立一个更加繁荣和稳定的未来,是当前的重要议题。各国需要集思广益,制定合理方案。
参考信源
证券时报2025年4月15日——美国财长,突然发声!涉及“对华关税”
新华社客户端2025年4月12日——美半年预算赤字超1.3万亿美元 创历史次高
北晚在线2025年4月8日——单边霸凌终将反噬自身
环球网2025年4月10日——深观察丨“只要团结,欧盟反制美国的王牌很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