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4年10月14日,中国国家计算机病毒应急处理中心等机构第三次发布了一份专题报告,揭露了美方制造所谓的“伏特台风”(Volt Typhoon)的真实意图。
根据这份报告,中国方面认为“伏特台风”实际上是一个国际勒索软件组织,并且指控美国情报机构和网络安全企业为了获取国会预算拨款以及政府合同,故意散布虚假信息,将该网络攻击行为嫁祸给其他国家,特别是中国。

在此之前,中国已经在2024年的4月15日和7月8日发布了两份关于此事的报告。这些报告指出,“伏特台风”被用来掩盖某些实际发生的网络攻击行为,而这些行为被指为由美国支持或直接参与。
在这些报道之后,有消息指出尽管中国官方点名批评了美国政府及相关公司,但截至10月16日凌晨,美国驻华大使馆和微软公司都没有对《环球时报》等相关媒体的问询做出回应。
大家心里可能都这么琢磨:如果真是清白的,为啥不赶紧出来澄清呢?是不是因为中方报告里头说的事儿太有道理了,让他们不知道该怎么反驳?

有句话说:沉默就是默认。如果美国和微软公司方面一直不给说法,也无怪世人会做如此感想。
一直以来,美国一直自诩为维护世界公平与正义的“世界警察”。可是,出了这样的事件后,似乎让世人看到了美国虚伪狡诈和为达目的不择手段的一面。
咱们老百姓平时看新闻,总听到美国说要保护民主、自由这些大道理,还经常批评其他国家。可现在看来,他们自己好像也没那么干净。这种感觉就像是发现一个平时总是教育别人的老大哥,自己却在背后偷偷摸摸干着不光彩的事儿。

这件事无疑会让世界觉得美国有点虚伪。平时说得那么好听,结果自己也搞这种网络攻击的事儿,这不就是典型的说一套做一套吗?世界自然会觉得,原来美国所谓的公平正义,有时候也不过是嘴上说说而已。
再者,为了达到目的,美国似乎也是不择手段的。网络安全这事挺敏感的,关系到国家的安全和个人隐私。如果美国真的参与了这样的行动,那说明他们在追求自己的利益时,可能会牺牲其他人的利益。这种做法让人觉得不够光明正大。
还有就是微软。

微软一直以来都给人一种独立自主、专注于技术和创新的印象。它在全球范围内都有着巨大的影响力,很多人用的电脑操作系统、办公软件都是微软的产品。但这次“伏特台风”事件一出,确实让大家看到了微软可能不为人知的一面。
这件事让人觉得微软可能不像大家想象中那么独立。如果真如报告所说,微软参与了某些国家的情报活动,那就意味着它在某种程度上受到了政府的影响。

这事儿让不少人心里犯嘀咕:原来微软也不是完全自由地做事,背后还有政府的手在操控。
还有就是,这件事也让人开始质疑微软的安全性和可信度。以前大家都觉得微软的产品挺安全的,但现在看来,这些产品也可能被用来做一些不太光明正大的事。
无疑会让用户对正在使用的微软的相关产品产生怀疑与警惕。

再者,微软作为一家全球性的大公司,它的行为不仅仅影响到自己,还会影响到成千上万使用其产品的用户。如果微软真的卷入了这样的事件,那用户的隐私和数据安全就有可能受到威胁。这对于那些一直信任微软的人来说,无疑是个沉重的打击。
不得不说,这件事再次给我们敲响了警钟,它告诉我们,信息安全和技术自主是多么重要。
比如,研发出自己的操作系统的确是一件很有必要的事。
咱们平时用的电脑、手机,里面的操作系统大多都是国外的,比如微软的Windows、苹果的iOS、谷歌的Android。这些系统好用是好用,但背后也藏着不少风险。

像“伏特台风”这样的事件一出来,大家就担心了:万一这些操作系统里有后门或者漏洞,被别人利用了怎么办?要是操作系统掌握在别人手里,咱们的信息安全就很难保证。这就好比自家的大门钥匙握在别人手里,心里总是不踏实。
当然,研发操作系统不是件容易的事。这需要大量的资金投入、技术支持,还要有一批高水平的人才。而且,操作系统的成功不仅仅在于技术本身,还在于建立一个完善的生态系统,吸引开发者和用户。
这条路很长,也很艰难,但长远来看,这是值得去做的。
注:图片和视频资源来源于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