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大众普遍认知里,“额驸”常被等同于皇帝之婿、公主之夫。然而,此观点存在片面性。从严谨的历史定义来看,于清代,“额驸”这一称谓所涵盖范围,实扩及王公贵族府邸之女婿。
于皇室体系中,额驸这一称谓前需冠以特定头衔,用以彰显其具体等级,诸如“固伦额驸”“和硕额驸”“格格额驸”“郡主额驸”等。与之相对,仅皇室以外的异姓贵族之婿,方以“额驸”相称。
【额驸属于什么级别?】
在清代,公主通常于十五岁上下行婚嫁之礼,额驸的择选皆由皇帝定夺。尽管部分公主下嫁满洲贵族,然而皇帝更倾向于为公主选配蒙古额驸。自太祖努尔哈赤执政伊始,据相关记载,共计六十位公主缔结姻缘,相应产生六十位额驸。
在清代,额驸群体依民族划分呈现出不同规模,计有蒙古额驸三十六人、满洲额驸二十人以及汉军额驸五人。由此可见,清代皇帝于择选额驸一事上,对蒙古额驸的青睐,不仅体现在言论层面,更切实贯穿于实际举措之中。
在清代制度体系下,“公主成婚”这一表述实则不够精准。依据彼时规制,额驸迎娶公主,规范用语为“尚”,典型例证即和珅之子丰绅殷德尚固伦和孝公主。而公主成婚,则应以“下嫁”称之。此乃封建等级制度所定,在语言使用层面,绝不容许僭越行为。
当皇帝作出将公主许配他人的决策之际,理藩院与宗人府便即刻展开行动,于满、蒙地区适龄未婚青年群体中开展严格遴选工作。针对每位候选者,均需对其生辰八字、生母身份地位以及家族前三代先祖情况进行细致核查。唯有经严格审查,各项条件皆符合要求者,才会被列入名单,进而呈交至皇帝处,由皇帝亲自选定驸马人选。
依照封建王朝既定规制,公主于下嫁前夕,皇帝需赐予相应封号。具体而言,若公主乃皇后嫡出,将被封为“固伦某某公主”,其爵位等级等同于亲王;若公主系妃嫔所生,则封为“和硕某某公主”,此爵位与郡王相当。
公主成婚之后,其额驸将获授相应的贵族爵位。额驸所获爵位等级,与公主的爵位息息相关。具体而言,固伦公主之额驸,其爵位等同于宗室固山贝子;而和硕公主之额驸,所享爵位则与宗室镇国公相同。经此对比可知,额驸的爵位较公主低三个等级。
【额驸能否参与政务?】
答案无疑是肯定的。前文已述,额驸出身于满蒙贵族世家,且并非普通的异姓贵族门第。其家族地位尊崇,父、祖至少获有蒙古亲王、郡王,或满洲公侯等高级爵位。
蒙古额驸所处情形独具特点,通常而言,其并不常驻京城,故而参与国家政务的契机相对稀缺。仅在朝廷兴兵之际,他们才可能被赋予重要职责。以历经康熙、雍正、乾隆三朝的固伦额驸策凌为例,在西北边疆统一的军事行动中,便展现出卓越贡献。
在清代政治体系中,满洲额驸涉足政务颇为普遍。以乾隆时期为例,数位公主下嫁满洲显贵。其间,傅恒之子福隆安迎娶和硕和嘉公主,获和硕额驸身份。凭借此地位,福隆安深度介入乾隆朝政务,历任领侍卫内大臣、兵部尚书以及步军统领等要职,于朝廷政务运作中扮演重要角色。
一等武毅谋勇公兆惠之嗣子札兰泰,与和硕和恪公主缔结姻亲。兆惠辞世后,札兰泰承继一等公爵位,继而于仕途之中,历任散秩大臣、八旗都统等要职。
富察·明瑞之曾孙景寿,承袭一等诚嘉毅勇公爵位,并迎娶道光帝之固伦寿恩公主。其仕途顺遂,历任御前大臣与领侍卫内大臣等要职。咸丰帝龙御归天之际,遗命八位大臣辅弼朝政,景寿赫然在列。然而,随后慈禧太后发动辛酉政变,在此政治变局中,景寿凭借额驸这一特殊身份,获清廷格外宽宥。
【额驸的俸禄及其待遇】
公主成婚下嫁之后,皇帝通常会拨予公主一处府邸,以供公主与其额驸居住。与此同时,内务府会委派“长史”负责管理公主府内一应事务。
公主与额驸享有特定俸禄,其额度依据爵位等级而设。具体而言,居于北京之固伦公主,年俸为四百两,额驸年俸则为三百两,另加二百石大米;而远嫁至蒙古地区的固伦公主,年俸增至一千两,且获赐绸缎三十匹,其额驸年俸维持三百两,然绸缎赏赐为十匹。
然而,于京城居住的公主府邸,所获赏赐更为丰厚。每逢公主诞辰,抑或皇帝、皇太后、皇后寿辰之际,公主府邸皆能获致大内赐予之礼品。
鉴于公主身份的特殊性,公主府之财产归属于公主个人,额驸无权擅自处置。至于公主辞世后,额驸若欲继承遗产,需满足特定之条件方可。
在封建制度框架下,若额驸始终未另娶继室,则其爵位与俸禄将持续得以维系。并且,经皇帝恩准,额驸对公主的财产亦具备继承资格。此外,即便额驸纳有妾室,依然能够享有相应的待遇。
若额驸续弦正室,其所有荣誉将被尽数褫夺。届时,宗人府与内务府将责令其迁出公主府邸,回归原本家族。自此,与皇室断绝关联。
依据相关定制,公主薨逝后,其坟茔营建费用依例由皇室承担,且额驸不得与公主合葬于同一墓穴。然而,亦存特殊情形。以策凌为例,其在暮年之际,曾向乾隆帝呈上奏章,表达了身后愿与公主同葬之诉求。乾隆帝考量策凌所立卓越功勋,恩准了他的这一请求。
相较于明代驸马,清代额驸在政治领域的地位显著更高。清代额驸不仅能够获封类同宗室的尊崇爵位,还可涉足国家政务。尽管清廷对额驸与公主的私人生活有所规制,然而从总体态势观之,额驸的地位仍凌驾于一般异姓贵族之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