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耗型人格必须战胜内耗弱者来到这个世上就是受苦的,天生敏感的气质像烙印在秉性里的罪恶,讨好型人格,无时无刻不在折磨着自己。
时常因为别人的一个眼色,一句话就难过悲伤内耗自己,即使当时发生的事情已经过去了好几天,我们的情绪却依然在那个阴影之中不可自拔,我们不知道为何悲伤,更不知道如何逃离,任凭痛苦肆虐的侵袭身体。
就算懂些道理,在遭遇难过的时候却全然失去了作用。当别人在与这世界搏斗时,我们最大的敌人竟是自己。
天气太冷了寒风刺骨会让人感到不适,更多时候我们都无暇欣赏雪天的美景,就已经颤栗不止;炎热的夏季万物欣欣向荣,登顶远处的山峰就意味着与太阳更进了一步,燥热难耐,心绪不宁,导致不敢再前进,与美景失之交臂;日复一日的工作榨干着灵魂,却不曾想休息,更让人痛苦万分,看着别人在职场上策马奔腾自己却原地不动,不需要家人嘲讽诋毁自己就已经千疮百孔,
按照豆豆小说《背叛》里宋一坤的话就是“入佛门六根不净,进商界狼性不足”,活又活不好,死又不敢死,什么都不敢放下,生怕自己的选择带来无法解决的灾难,时时都在焦虑,还未到做事情时就已经精疲力尽。
人活在世上,苦难远远大于幸福,我们所能过的最好的日子就是童年的那段时光,每天有几毛钱买零食就已经十分满足。
从记忆中回望过去,记住的都是美好的时刻,却忘记了童年,也有他不堪回首的往事,我们会因为考试的分数不高在回家的路上啜泣,看了恐怖的僵尸片,整个晚上都把头蒙在被窝里,哪怕大汗淋漓也不敢伸出去,可以互相滋养的同学很少,霸凌却不止一次的对我出击,寻求老师的帮助却被他批评,逆来顺受的习惯就是在这个阶段形成的。
只记得那个时候很不开心,出门打工的父母让我成为了留守儿童,每天翘首以盼他们的归来,希望一家可以团聚,但永远都是聚少离多。看过一部电影叫做《蝴蝶效应》,当主角知道他一生将会发生那些让人感到如同坠入地狱的事情之后,选择回到襁褓之中,用脐带勒住脖子掐死自己,如果给我这样一个神仙的机会,何乐而不为呢?
古人云不幸的事十有八九,难道我们就是为了体验这些数不清的苦难而存在的吗,那人生的意义又在哪里呢,做不完的讨厌的工作,面对无法忍耐的人,却还需要笑脸相迎亲切的问候对方,以上我所说的这些都是高敏感特性的人所无法避免的苦难,当你对这个世界看得越透,你就越加绝望。
事实证明,痛苦将伴随你余生源源不断,无论任何人怎么去歌颂敏感有多少优势,都无法洗清我们的罪孽,这种特性就像一个苦难的钢印,有人可能已经感觉自己跟别人不一样了,而有些人却因为认知受限终身无法了解自己在痛苦的内循环中走向毁灭。在我二十出头几年的时候,我就在备忘录中写下了几件可能会不断向我走来的,即将会发生的事情,如今十分恐怖的是,我竟预言了自己的将来,比如若在事业上还不能突破自己,我将终身孤独,因为没有人会因为自己的品格而在意自己,并安慰那时刻敏感的情绪。
我已经没有精力,在一段感情上无条件付出,又没有绝对的物质基础给予对方安全感,请问谁还能与我共度余生,共创美好的未来尼,何况我还是个i型人格,永远都是苦瓜脸,所以孤独终生是已经定格的未来。如果没有储备的积蓄,我将无力支付父母以及自己未来可能在医院费用,人生最痛苦的事情莫过如此,看着他们痛苦的呻吟,请求帮助的时候你却无能为力,叫天天不应,叫地地不灵,这样的未来看得见,不是逃避它就能调转枪头远离自己的事情,这也是我们人生必经的过程,请问你准备好了没有?
生老病死是我们每个人的课题,你做好答题的准备了吗,人生从来不是童话,儿时的影视作品都在其中向我们阐述了道理,告诉我们,哪怕主角也都在负重前行,更何况自己是配角,你怎么能庆幸会逃离生活的魔爪尼。还有一件推测将来的事,若没有能力,余生将会做着与自己秉性不匹配的工作,这种痛苦会伴随余生,要不是真的走投无路,没人想要去乞讨谋生。
如果人生只剩下每天不停的逼迫自己去做一些必须完成的事情,那真是一种对生命极大的侮辱,将自己的身体变成资本的工具,导致永远不能成为我们真正的自己,那请问活着干嘛呢。
身体是工具,我不抵抗,拿去用便是,可我的魂,我的感受还在这份躯壳之中,对身体的折磨与精神是链接的,仿佛上帝在造人时就是这么考虑的,就是要磨砺你,肉体凡胎,让我们永远都在苦难的风暴里匍匐前行,还是不公平,因为强大真的带有天生的性质,并非全然是后天的努力。
我做服务业接触到很多小孩,他们会把大人折腾的精疲力尽,却还有一部分仿佛在出厂设置时,被故意调高了敏感值,在陌生的环境里显得手足无措,与那些蹦跶的小孩产生了鲜明的对比。
这两种类型的儿童长大之后就会截然不同,前者仿佛对社会的苦难免疫,而后者像是承接了这些苦难一般,痛苦是倍数级的,所以真正从小富裕的并不是家境有多么优越,而是在精神上有多强大,李连杰的女儿得过抑郁,在那么一个物质溢出的环境却想要结束自己的生命,并非是身在福中不知福,是因为被老天选中,又或者是罪孽深重。人生想一想,真的是好累,为五斗米折腰,为碎银几两,奔波忙碌,当家庭不再是避风港我们又能向谁去倾诉。
父母有时候带来的并不是安慰,而是压死骆驼的最后一根稻草,消极的想一想,死亡真是一种终极解脱 ,可以说是解决了自己世界里的一切问题。
没有黑白无常,更没有孟婆汤。
大自然并不会美化这种对于生命来说彻底的消失,每个人都想要一种确定感,所以天堂地狱就诞生了,仿佛让我们在死亡之后还可以控制自己。
去医院做过全麻的人就会知道,是一种彻底的平静,没有神经活动,更没有梦境,好像那一刻真的就死去了,也有一种无比的轻松感。
后来想想,若真能就这样离去也不失为一种好的结果,世界就是这么不讲理,之前关注了一个画画主播,刚开始粉丝才二十几万,后来涨到了百万,但老天却给她开了个玩笑,在二十几岁的年龄,却检查出来了罕见的基因变异性癌症,无药可治,最终只能在痛苦之际消逝。
本来是人人羡慕,条件优越的美女,转眼之间就变得瘦骨嶙峋,她最后的愿望就是去看了一场周杰伦的演唱会,后面病情就一转直下,生命悄然离去。仔细想想自己的一生真的没有什么特别的高光时刻,是业绩榜上位居第一吗,当时确实兴奋不已,可这也不过是一场游戏一场梦,矮子里面拔高个。
是暗恋的女神回眸吗,相处久了也都是皮囊罢了,是在人际关系中如鱼得水吗,转眼之间各奔东西,是养了一只可爱的宠物朝夕相处吗,当他将屎拉的满屋子都是的时候,才知道自己真正缺的是一个大house。
没有经历过富贵时刻,可就算那样的生活也有终结的时候,不管多么奢靡的体验都会终归平静,如果人生的开心是随物质变化的,为何大佬们都眉头紧锁,如果必须满足海天盛宴般的淫欲,为何思聪总是满脸疲惫。
我不敢想象精神上的解脱有多么的幸福,可能哪怕是吃一根咸菜也会充满喜悦。
最近快半个月的时间,把手机调成了黑白颜色的屏幕,不管是文字还是视频都是黑白的,当我把它再次调回彩色的时候,眼神仿佛受到了视觉的冲击,感觉以前从来没有这么色彩饱和的时候,每个app的图标都小巧可爱,玲珑剔透。
道理是一样的,如果你如僧人一般在院里吃斋饭,油盐不进,当你再次吃哪怕是馒头时,都会觉得可口无比,人的想法真的会把痛苦定格,所以不是外界造成的你这般焦虑,从来都是你自己导致的这些结果。薛之谦火星情报局最近在看薛之谦的火星情报局,刘维总是在上面以泪洗面,感慨自己怀才不遇。努力了这么多年,却没有得到自己想要的结果。
相比同期的薛之谦还有戚薇,他混的算是差的,可远比社会上90%的普通人要强的太多太多,普通人能成为万众瞩目的明星,这种概率实在是微乎其微,莫不是祖上积德,是不可能达到的事情。
我能共情他所遭遇的苦难,可他真能共情众生的苦吗,我们现在稳定的生活能共情依然在落后国家当奴隶的生灵吗?
很多人都是没苦硬吃,或者是环境逼着他吃一些不存在的苦,如农村的人挤破脑袋,想去大城市生活,让自己的儿女接受更好的教育,难道县城里就培养不出大学生吗,或者是生活中有一些大部分的苦是父母逼出来的,让自己和不爱的人结婚生子,到头来却还要各奔东西。
时间和精力是一笔无法统计的失去,怎么选择都是错,哪怕不选择也是同样如此,人生进退两难,有时候对死亡有一种扭曲的向往。
除了佛教里对精神上的解脱,死亡恐怕是对身体最好的解脱了,可达到佛学中定慧一体,能所双亡的境界,实在太难的。
不知道要花费多少时间,可死亡却瞬间即至,现在真的对那些想要活很久的人不理解,是真有花不完的钱,还是有很多未享完的乐。
最近问同事一个问题,看他在那里为一件事情垂头丧气,我说给你两种选择,一种是保留快乐和伤心的能力,但是悲多欢少,可开心的时候是真的开心,还有一种是剥夺你快乐和伤心的能力,进入一种不落二元对立的平静,他说那还是要快乐和伤心并存吧,哪怕是内心深受折磨,还是向往那一份如梦般转瞬即逝的快乐。
真是太年轻了,或者是我太过敏感了,因为我生活的日子里,对平静感的需求已经迫在眉睫,对环境的感受在我这里是被放大的,能记得二十年前在隔壁邻居家吃饭时的香味,当然也忽略不了,客户对我的冷嘈热讽,太多时候问自己,什么时候才可以得到解脱。
人生已经没意义了,我也不想去找意义,对大多数人来说是休闲的游戏,到我这里也是压力,因为要熟悉操作,实在很烦,你得在上面投入时间和精力,可为何找这份罪受尼,出门旅游,内心也会很不平静,仿佛要发生什么,真是如佛门法师说的一样,业障太深。
写《明朝那些事》石悦因为这部作品已经盈利几千万了,还不急流勇退,也许有不可告人的秘密,最近却在网上流传他进了精神病院,作家高度敏感的神经带给作品灵魂,却把自己交给了魔鬼,历史上自杀的作家数不胜数,应该都在于神经系统太过复杂的毛病,可相比那些内心复杂却毫无建树的人要好太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