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比庞统蒋琬的西南长城,其部下人人能举300斤、箭射200步!

南松聊过去历史 2025-04-04 14:58:42

明朝的边境扰患,主要来自北方蒙古和东南倭寇,以及后期的辽东后金。

但其实,瑶、侗、傣等少数民族集中的大西南,也不太平。

通常情况下,明朝把西南视为疥癣之疾,以安抚为主,只有闹大了才会出兵。

1465年,兵部尚书王竑上奏明宪宗:

“广西瑶族侯大苟的藤峡盗乱闹腾20多年了,就像被惯坏的孩子,越对他好,他越哭个不停,只有狠狠揍到他流血了,才不会再闹。我推荐韩雍、赵辅去削他!”

随后,韩雍率领15万明军挺进广西,历时一年,最终在大藤峡击杀侯大苟,换得西南45年的安定。

这场平叛中,除了名臣韩雍的出色指挥外,有一个毫无名气的31岁小县丞,发挥极其亮眼,名叫陶鲁。

一、自比蒋琬、庞统

推荐韩雍的王竑是个狠人,土木堡之变时,在朝堂上一口咬住王振亲信马顺的脸,马顺因此被群臣乱拳打死,就是此君的手笔。

韩雍治军威严,行事果决,调遣从容,而且敢于出奇招。

而侯大苟以往靠的,只是山凶水险的地势,还有瑶族秘方小毒箭。

所以,当国家队认真起来时,草台班子完全不够打,只能节节败退。

但在攻打最险要的顾峒寨时,明军遭遇侯大苟的玩命阻击,数日不下。

韩雍苦思无解,甚为郁闷,帐下将官无不胆战心惊,生怕惹怒主帅。

此时,负责给韩雍端饭菜的新会县丞陶鲁,却面不改色,韩雍很奇怪,就问陶鲁:

“你猜猜,我现在在想啥?”

陶鲁:“如何拿下顾峒呗。”

韩雍:“你敢去不?”

陶鲁:“小事一桩!”

韩雍大怒道:

“顾峒贼兵凶悍,地势险要,非大军挺进不能拿下,这里的千百号大将没一个敢领任务的,我正打算亲自登场呢。你一个小县丞,连新会县都治理不好,还敢夸此海口,看我不揍你!”

陶鲁却没并不下跪,正色答道:

“你只知道我是送饭的,不知道我有杀敌的本事。三国的蒋琬、庞统都曾不理县政,后来却成为蜀汉名臣。你惹能让我充分发挥,拿不下顾峒,我提头来见!”

韩雍闻听,惊讶了老半天。

二、帅才县丞

韩雍的确不了解陶鲁。

遇见韩雍之前,没人赏识陶鲁。

从20岁当上新会县丞,连县令都不是的陶鲁已经打了11年的仗了。

两广藤峡盗乱时,一般的小县城碰到贼兵,都是安抚送钱或者弃城。

只有陶鲁硬刚,史载:

鲁善抚士,多智计,谋定后战。

每次接到飞鸽警报,陶鲁便命令大家枕戈待战,不发出一点动静。

然后趁敌军不备,悄悄出城,半夜合而围之,天不亮就得胜回城。

瑶族兵擅长侦查,但都摸不到陶鲁的底细,每次都中招。

那改白天强攻吧?照样不成!

陶鲁把新会城修得结结实实,城外挖大水沟,布满了铁蒺藜和刺竹。

而新会百姓跟着陶鲁打架也特别卖命。

更绝的是,陶鲁派任务时,造型相当酷。

他在县衙后面的水池中间修了一个小亭子,然后拆掉桥板。

到了夜里,他在亭子里召唤一人前来,临时铺上板子,耳语数句,然后再叫下一位,如此数轮。

所以,当韩雍怒斥时,陶鲁却兴奋不已:终于来大活啦!

三、我只要300人

韩雍又问陶鲁:

“你需要多少人?”

陶鲁:“300人。”

韩雍:“这么少?”

陶鲁:“就这,我还觉得多了。”

韩雍:“那随便你选人吧。”

于是,陶鲁提出了他组建陶家军的用人标准:

“有能力举百钧,矢射二百步者来。”

能力举300斤,箭射200步的,请到我这里报名!

15万的明军,第一轮比试下来,也不过250名合格者。

又筛选了一轮,才凑齐了300个大力水手。

陶家军至此建成。

四、西南长城

陶鲁文武双全,擅长激励将士,知人善用。

他与大家同甘共苦,打仗时总是身先士卒,陶家军成为西南贼寇的梦魇,史载:

贼闻陶家军骇栗遁避,叩首乞为良民,得毋死幸甚。

韩雍平叛得胜,立刻向朝廷举荐了奇才陶鲁。

从此,陶鲁在两广一带成为百姓心中的长城,史载他杀贼21400多,解救并安置了137000多百姓。

最终,陶鲁做到了正三品大员的湖广按察使。

陶鲁明确表示,治理贼寇首要任务是教化,实在不行才动手。

所以,每平定一城,陶鲁都致力办学搞教育。

明朝西南平叛的参与者,知名度远不及其他边防战事的人。

比如,第一次征伐藤峡盗乱的主将韩雍,以及陶鲁的陶家军。

不过,第二次的主将王阳明,和第三次的主将李化龙,可是大大有名。

还有,正史中唯一一个以将领身份被记载的女性秦良玉,也在第三次征伐中闪亮登场。

(文字原创,网图侵删)

自评:明朝较大规模的西南叛乱有:1439-1448年的云南麓川叛乱;1442-1539年的广西藤峡盗乱;1596-1600年的贵州播州叛乱;1621-1629年的川贵奢安之乱。

2 阅读: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