样板戏以及革命现代戏是“文革”时期的产物,十年时间创排出了一些剧目,像我们熟知的有《节振国》、《白毛女》、《红灯记》、《沙家浜》、《智取威虎山》、《奇袭白虎团》、《龙江颂》、《杜鹃山》、《平原作战》、《磐石湾》等等剧目。
样板戏以及革命现代戏在“文革”时期确实达到了一个顶峰,但是这些剧目在“文革”结束后到如今的争议一直没有停,可以说是几十年了,上到文坛大佬下到平头百姓对于这些剧目的争议一直存在,有人赞成有人反对,我们今天就来聊一聊。
对于样板戏以及革命现代戏的评价主要有两方面。
其一,那就是许多人赞成这些剧目,因为也确实歌颂工农兵、歌颂英雄的题材确实接地气,并且很多人喜欢这种节奏感比较强的表演。
其二,那就是很多人带有个人恩怨的看待这些剧目,并且将这些剧目与文革这一时期混淆。有人赞成这些剧目就被一些人批判为是想重回那个年代,这是不正确的,因为文艺无作品确实离不开时代,但是那个时代过去了就过去,而有成功的地方我们就应该吸取。
其三,那就是从艺术的角度去分析。林默涵、阿甲、童祥苓、刘长瑜样板戏以及革命现代戏的主创和主演都在文革中受到了冲击,但是他们依然力挺样板戏,因为他们是从艺术角度出发的,而不是从时代角度出发的, 这种做法也更加的客观。再有就是对于样板戏以及革命现代戏的创作原则很多人不认同,像巴金老先生就反对“三突出”的创作原则,认为这种创作原则塑造的人物趋向于高大全,不符合艺术创作的原则。
(声明:此文章内容文字系爱传统的少年原创,未经授权不得转载,部分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告知删除,谢谢。)
荒唐年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