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1986年10月7号,全国上下都沉浸在深深的哀伤之中。
刘伯承大将军在北京安详离世,他就这样永远地走了。
按照刘伯承临终前的交代,他走了以后,所有的身后事都拜托给邓小平同志来帮忙处理。
在准备葬礼的过程中,邓小平偶然碰到了一件事,这让他一下子气不打一处来。
那时候,治丧委员会的成员名单得先递给邓小平过目并认可。
邓小平这会儿因为失去了并肩作战的伙伴,默默地坐在凳子上发呆。这时,有个工作人员手里拿着名单,走到他跟前,开口对他说:
领导,治丧活动参加的人我们都已经记下来了,您有空瞅瞅呗。
邓小平慢慢地站了起来,接过递过来的名单,然后全神贯注地看着名单上的参会人员名单。
一眼扫过名单,他猛地火了:“这名单你们咋审的?肖永银的名字咋没在?你们都是咋干活的?赶紧把他给我补上!”
突然间,邓小平的一席言论让原本安静的氛围变得不再沉闷。
那让邓小平大发雷霆的肖永银,他究竟是何方神圣呢?
肖永银和刘伯承元帅之间,到底藏着多深的感情呢?
我来简单说说这事儿吧……
【不顾生死】
1917年那会儿,肖永银在河南的一个平平常常的农民家庭里呱呱坠地。
肖永银小时候家里头穷,日子过得挺凄惨,童年一点都不美满。
他小时候刚有点记性那会儿,因为世道不太平,经常连肚子都填不饱。
他5岁那年,妈妈因为生病走了,没几年,爸爸也离开了他。
肖永银那会儿成了个没爹没娘管的孤儿,多亏周围的邻居们你一把我一把地帮忙,这才好歹把他拉扯大了。
有一天,肖永银正走在去县城的大道上,突然看到不远处人头攒动,吸引了他的注意。
他凑近一看,耳边不断传来人们的呼喊:“我要参加,我要参加。”
从别人闲聊时他听到个消息,说现在红军正在招募新兵,只要身体条件过关,谁都能去报名。
肖永银心里琢磨着:“记得小时候,老爸就常跟我念叨,国家要是碰上乱世,咱得挺身而出,为国家出一份力。现在爸妈都不在了,我也没啥可挂念的,干脆就跟着红军干了!”
接着,肖永银毫不犹豫地在征兵的地方填了表,打那以后,他就成了工农红军队伍里的一份子。
有次战士们闲聊时,他头一回听说刘伯承的事儿:“你们晓得不,有那么一回打仗,有个领导为了救战士,被敌人打中了,右眼里挨了一枪。可人家愣是没停,拽着受伤的战士继续往前冲。”
肖永银在这个时候,对那位被战士们连连称赞的首长,心里头也是满满的佩服。
在我军长征的路上,因为敌人追得太猛,咱们队伍很快就被敌人给围住了。
这时候,部队正陷入困境,团长把战士们聚拢到一起,开口问道:“有没有谁,自告奋勇,想给大伙儿争取个冲出去的机会?”
肖永银挺身而出,跟团长说:“团长,这事儿让我来干吧。我想组个突击小队,给大伙儿拼出一条活路。”
结果,肖永银领着几十号人,直接向敌军冲杀过去,毫不含糊。
肖永银和战士们作战相当彪悍,加上敌人那会儿正放松警惕,所以他们很快便突围了出去,冲破了敌人的包围。
不过肖永银遭遇了不幸,被一颗子弹击中了,万幸的是,那颗子弹并没有打在要害地方。
肖永银在兄弟们的悉心照顾下捡回了一条命,之后他就得到了徐向前的赏识和重用。
后来,在执行一次任务时,他头一回碰见了刘伯承。
【首次见面】
某天,徐向前把肖永银和另外一名战士叫到跟前,对他们说:“我这儿有封挺急的信,你们俩得赶紧把这信送到刘伯承那儿,一点都不能耽误,现在就动身!”
肖永银立刻向身旁的战士们表态:“首长,您就放心吧,我们保证把任务漂漂亮亮地完成好。”
肖永银跟战友们琢磨着说:“咱要不拾掇拾掇自己,弄得越邋遢越好,这样路上敌人就不大会注意到咱们了。”
战友想了想,然后说:“行吧,就按你说的办。”
他俩接着装扮成邋里邋遢的乞丐样,把长枪搁在了路旁边,身上就揣着一把手枪防身。
路很长,肖永银和他的战友们用脚底板量了一百多天,才走到了目的地。这一路上,他们碰到的难关和挑战,那真是多了去了,想想都知道不容易。
一天,刘伯承正在司令部忙着,突然被一阵急促的敲门声给打断了。
叫过警卫员吩咐道:“出去瞅瞅咋回事,啥人这么慌乱还敢往这儿闯。”
警卫员跟门口站岗的同志问了问情况,然后转身走到刘伯承首长旁边,跟他说:“首长,门口有两个穿得破破烂烂的乞丐,他们说有特别重要的军事消息要告诉您,还得亲自交到您手里。”
刘伯承在屋里头站了会儿,琢磨了一阵,猛然间记起,徐向前之前跟他提到过,过阵子会让人给他捎封信过来。
然后我就跟警卫员说:“赶紧把守在门口的那俩兄弟叫进来。”
肖永银和他的战友踏进房间,两人在外头奔波了好几天,现在浑身上下都散发着一股难闻的味儿。
碰到刘伯承时,肖永银往衣服兜里一摸,拿出一封已经沾满泥土的信。
刘伯承拿起信,认认真真地看了起来,这封信啊,就是徐向阳之前提起过的,要亲手交给他的那封。
这封信里头讲了我们部队那时候碰上的大麻烦,还有具体得需要啥样的支援。
信里头清楚说了送信的是那两个战士。
旁边的安保人员对刘伯承讲:“领导,这俩人咱们该咋处理啊?”刘伯承一脸认真地说:“啥处理,他俩可是咱们党的战士,赶紧去给找两套干净衣裳来。”
一聊上话,肖永银立马就反应过来,原来站在自己面前的这位大人物就是刘伯承元帅。
急着说:“领导,我其实老早就听过您的大名了,今天总算是见着真人了。”刘伯承也是爽朗大笑:“肖永银同志,你们辛苦了,我在以前的战斗里就常听人提起你,说你打仗特别勇猛。”
肖永银和他的战友们一路历尽艰辛,好不容易才把信安全送达。这时候,刘伯承心里头真是激动万分。
从那以后,刘伯承就让肖永银一直跟着自己了。
【青睐有加】
从那以后,肖永银就一直跟在刘伯承身边了。
解放战斗一打响,刘伯承就接到了上级的指令,打算向敌人发起反击。
敌人的好几十万兵马正疯狂地从后面追来,打算在汝河那块地方,把我们军队彻底围住消灭掉。
这时候,刘伯承开口了:“大伙儿,胜利眼看就要到手了,咱们得让敌军瞧瞧,共产党人是咋打败他们的。”
肖永银听完这话,心里头也是激动得不行。
战斗开始的那天晚上,肖永银亲自领着手下的战士们冲在最前头。
在一场接着一场的猛烈冲击下,我们成功突破了敌人设置的一个又一个封锁线。
刘伯承亲眼目睹了这一切,转头对身边的将领们说:“看看,这才是我手下的兵嘛。”
新中国成立后,为了好好栽培肖永银,国家决定安排他到军事学院去进修。
临走前,刘伯承特地叮嘱他说:“你这次出去进修,得把那些之前落下的军事知识都恶补一下,等真正学透了再回来。”
肖永银举起手,对着刘伯承郑重地行了个军礼,然后说:“首长,您放心好了,我们绝不会让您失望的。”转眼间,几年时间一晃而过,抗美援朝的战火也慢慢燃烧了起来。
肖永银现在在学院呢,听说以前的那些战友们,一个一个都重返部队了。
等着去新地方报到,可左等右等,调动的通知就是迟迟不来。
他心里焦躁得很,没跟任何人说一声,就直接溜出学院,去找刘伯承了。
碰到以前的老领导,肖永银眼泪直流地说:“领导,和我同时期的那些战友都上前线了,咋就偏偏不让我去呢。”
望着面前的肖永银,刘伯承轻轻咧了咧嘴笑道:“瞧瞧你现在,都成了一军之主了,咋还跟以前似的,那么爱闹腾不正经呢。”
其实,刘伯承元帅心里早就盘算着让肖云银上前线,只不过正式的调令还没发出来,肖云银就已经自个儿找上门来了。
最后,批准了肖云银请求出战的请求,并对他说:“安全最重要,你得完好无损地回来见我。”
肖云银从战场上凯旋而归后,部队直接给他授予了少将的荣誉头衔。
变成了刘伯承元帅心里最为称赞的军事奇才。
【难忘恩情】
过了好几年,肖云银接到了新的任务,要去南京军区当副司令员了。
有一天,突然听说刘伯承元帅要过来的消息。
刘伯承还没到,肖云银心里就乐开了花,盼着能再次见到这位老上司。
两人一碰头,话匣子就打开了,聊得热火朝天,压根儿没留意时间,一眨眼就从早上侃到了黑夜。
肖永银后来脑袋里还总回荡着老首长当年跟自己说的那些话:“你现在都做到军区司令员的位置了,真不错。但你得牢记,既然做了就得做好,别对不起党和人民对你的信任。”
肖永银确实没让老首长当初的话落空。
再次碰到刘伯承,他的身体情况已经糟糕透顶了。
肖永银走到老领导的病床旁边,眼眶早已湿润了。
曾经那个精神抖擞的老领导,现在却安静地躺在医院的病床上,身上布满了各种输液的线管子。
肖永银慢慢开口:“老领导,我是肖永银,特地来瞧瞧您。”
刘伯承听到那话后,好一会儿才有了动静,不过他身子弱,就只能轻轻地、缓缓地点了个头。
肖永银压根儿没料到,这次碰头,竟然成了跟老首长见的最后一面,而且还是在他去世之前。
1986年,北京传来了刘伯承元帅平静离世的消息,那天,好多老百姓都伤心得大哭起来。
但是,邓小平发现治丧的名单上竟然遗漏了刘伯承生前特别看重的肖永银。
所以赶紧吩咐人去告诉还在武汉的肖永银。
一听到这个消息,肖永银立马就急了,当天晚上就赶到了北京。
瞧见老首长的身体静静地躺在那儿,他顿时泪水夺眶而出,再也憋不住了。
眼泪止不住地往下流,我哽咽着喊:“老首长,老首长,肖永银来迟了,现在来给您送行了。”
听到这些话,现场的人全都忍不住泪流满面。
后来,肖云银就愣在了刘伯承的遗体旁边,一动不动地盯着看,眼睛都没眨一下。
【小结】
并肩作战、历经生死的战友之间的情谊,真的是特别打动人心。
老一辈革命英雄的那些老战友们,真的让人心里头很不是滋味。
在那个年代,像这样的战友情谊比比皆是,他们之间的情谊深厚,或许是我们永远难以体会的。这辈子能交到一个真正理解自己的朋友,真的是太难得了。
老一辈的领导人们,他们付出了巨大的牺牲,包括鲜血乃至生命,这才让我们能够过上今天这样安稳幸福的生活。
对我们来说,得一直打心底里尊敬他们。
他们传承下来的那股子精神和信念,到现在还在给后人带来影响!
【前言】
1986年10月7号,全国上下都沉浸在深深的哀伤之中。
刘伯承大将军在北京安详离世,他就这样永远地走了。
按照刘伯承临终前的交代,他走了以后,所有的身后事都拜托给邓小平同志来帮忙处理。
在准备葬礼的过程中,邓小平偶然碰到了一件事,这让他一下子气不打一处来。
那时候,治丧委员会的成员名单得先递给邓小平过目并认可。
邓小平这会儿因为失去了并肩作战的伙伴,默默地坐在凳子上发呆。这时,有个工作人员手里拿着名单,走到他跟前,开口对他说:
领导,治丧活动参加的人我们都已经记下来了,您有空瞅瞅呗。
邓小平慢慢地站了起来,接过递过来的名单,然后全神贯注地看着名单上的参会人员名单。
一眼扫过名单,他猛地火了:“这名单你们咋审的?肖永银的名字咋没在?你们都是咋干活的?赶紧把他给我补上!”
突然间,邓小平的一席言论让原本安静的氛围变得不再沉闷。
那让邓小平大发雷霆的肖永银,他究竟是何方神圣呢?
肖永银和刘伯承元帅之间,到底藏着多深的感情呢?
我来简单说说这事儿吧……
【不顾生死】
1917年那会儿,肖永银在河南的一个平平常常的农民家庭里呱呱坠地。
肖永银小时候家里头穷,日子过得挺凄惨,童年一点都不美满。
他小时候刚有点记性那会儿,因为世道不太平,经常连肚子都填不饱。
他5岁那年,妈妈因为生病走了,没几年,爸爸也离开了他。
肖永银那会儿成了个没爹没娘管的孤儿,多亏周围的邻居们你一把我一把地帮忙,这才好歹把他拉扯大了。
有一天,肖永银正走在去县城的大道上,突然看到不远处人头攒动,吸引了他的注意。
他凑近一看,耳边不断传来人们的呼喊:“我要参加,我要参加。”
从别人闲聊时他听到个消息,说现在红军正在招募新兵,只要身体条件过关,谁都能去报名。
肖永银心里琢磨着:“记得小时候,老爸就常跟我念叨,国家要是碰上乱世,咱得挺身而出,为国家出一份力。现在爸妈都不在了,我也没啥可挂念的,干脆就跟着红军干了!”
接着,肖永银毫不犹豫地在征兵的地方填了表,打那以后,他就成了工农红军队伍里的一份子。
有次战士们闲聊时,他头一回听说刘伯承的事儿:“你们晓得不,有那么一回打仗,有个领导为了救战士,被敌人打中了,右眼里挨了一枪。可人家愣是没停,拽着受伤的战士继续往前冲。”
肖永银在这个时候,对那位被战士们连连称赞的首长,心里头也是满满的佩服。
在我军长征的路上,因为敌人追得太猛,咱们队伍很快就被敌人给围住了。
这时候,部队正陷入困境,团长把战士们聚拢到一起,开口问道:“有没有谁,自告奋勇,想给大伙儿争取个冲出去的机会?”
肖永银挺身而出,跟团长说:“团长,这事儿让我来干吧。我想组个突击小队,给大伙儿拼出一条活路。”
结果,肖永银领着几十号人,直接向敌军冲杀过去,毫不含糊。
肖永银和战士们作战相当彪悍,加上敌人那会儿正放松警惕,所以他们很快便突围了出去,冲破了敌人的包围。
不过肖永银遭遇了不幸,被一颗子弹击中了,万幸的是,那颗子弹并没有打在要害地方。
肖永银在兄弟们的悉心照顾下捡回了一条命,之后他就得到了徐向前的赏识和重用。
后来,在执行一次任务时,他头一回碰见了刘伯承。
【首次见面】
某天,徐向前把肖永银和另外一名战士叫到跟前,对他们说:“我这儿有封挺急的信,你们俩得赶紧把这信送到刘伯承那儿,一点都不能耽误,现在就动身!”
肖永银立刻向身旁的战士们表态:“首长,您就放心吧,我们保证把任务漂漂亮亮地完成好。”
肖永银跟战友们琢磨着说:“咱要不拾掇拾掇自己,弄得越邋遢越好,这样路上敌人就不大会注意到咱们了。”
战友想了想,然后说:“行吧,就按你说的办。”
他俩接着装扮成邋里邋遢的乞丐样,把长枪搁在了路旁边,身上就揣着一把手枪防身。
路很长,肖永银和他的战友们用脚底板量了一百多天,才走到了目的地。这一路上,他们碰到的难关和挑战,那真是多了去了,想想都知道不容易。
一天,刘伯承正在司令部忙着,突然被一阵急促的敲门声给打断了。
叫过警卫员吩咐道:“出去瞅瞅咋回事,啥人这么慌乱还敢往这儿闯。”
警卫员跟门口站岗的同志问了问情况,然后转身走到刘伯承首长旁边,跟他说:“首长,门口有两个穿得破破烂烂的乞丐,他们说有特别重要的军事消息要告诉您,还得亲自交到您手里。”
刘伯承在屋里头站了会儿,琢磨了一阵,猛然间记起,徐向前之前跟他提到过,过阵子会让人给他捎封信过来。
然后我就跟警卫员说:“赶紧把守在门口的那俩兄弟叫进来。”
肖永银和他的战友踏进房间,两人在外头奔波了好几天,现在浑身上下都散发着一股难闻的味儿。
碰到刘伯承时,肖永银往衣服兜里一摸,拿出一封已经沾满泥土的信。
刘伯承拿起信,认认真真地看了起来,这封信啊,就是徐向阳之前提起过的,要亲手交给他的那封。
这封信里头讲了我们部队那时候碰上的大麻烦,还有具体得需要啥样的支援。
信里头清楚说了送信的是那两个战士。
旁边的安保人员对刘伯承讲:“领导,这俩人咱们该咋处理啊?”刘伯承一脸认真地说:“啥处理,他俩可是咱们党的战士,赶紧去给找两套干净衣裳来。”
一聊上话,肖永银立马就反应过来,原来站在自己面前的这位大人物就是刘伯承元帅。
急着说:“领导,我其实老早就听过您的大名了,今天总算是见着真人了。”刘伯承也是爽朗大笑:“肖永银同志,你们辛苦了,我在以前的战斗里就常听人提起你,说你打仗特别勇猛。”
肖永银和他的战友们一路历尽艰辛,好不容易才把信安全送达。这时候,刘伯承心里头真是激动万分。
从那以后,刘伯承就让肖永银一直跟着自己了。
【青睐有加】
从那以后,肖永银就一直跟在刘伯承身边了。
解放战斗一打响,刘伯承就接到了上级的指令,打算向敌人发起反击。
敌人的好几十万兵马正疯狂地从后面追来,打算在汝河那块地方,把我们军队彻底围住消灭掉。
这时候,刘伯承开口了:“大伙儿,胜利眼看就要到手了,咱们得让敌军瞧瞧,共产党人是咋打败他们的。”
肖永银听完这话,心里头也是激动得不行。
战斗开始的那天晚上,肖永银亲自领着手下的战士们冲在最前头。
在一场接着一场的猛烈冲击下,我们成功突破了敌人设置的一个又一个封锁线。
刘伯承亲眼目睹了这一切,转头对身边的将领们说:“看看,这才是我手下的兵嘛。”
新中国成立后,为了好好栽培肖永银,国家决定安排他到军事学院去进修。
临走前,刘伯承特地叮嘱他说:“你这次出去进修,得把那些之前落下的军事知识都恶补一下,等真正学透了再回来。”
肖永银举起手,对着刘伯承郑重地行了个军礼,然后说:“首长,您放心好了,我们绝不会让您失望的。”转眼间,几年时间一晃而过,抗美援朝的战火也慢慢燃烧了起来。
肖永银现在在学院呢,听说以前的那些战友们,一个一个都重返部队了。
等着去新地方报到,可左等右等,调动的通知就是迟迟不来。
他心里焦躁得很,没跟任何人说一声,就直接溜出学院,去找刘伯承了。
碰到以前的老领导,肖永银眼泪直流地说:“领导,和我同时期的那些战友都上前线了,咋就偏偏不让我去呢。”
望着面前的肖永银,刘伯承轻轻咧了咧嘴笑道:“瞧瞧你现在,都成了一军之主了,咋还跟以前似的,那么爱闹腾不正经呢。”
其实,刘伯承元帅心里早就盘算着让肖云银上前线,只不过正式的调令还没发出来,肖云银就已经自个儿找上门来了。
最后,批准了肖云银请求出战的请求,并对他说:“安全最重要,你得完好无损地回来见我。”
肖云银从战场上凯旋而归后,部队直接给他授予了少将的荣誉头衔。
变成了刘伯承元帅心里最为称赞的军事奇才。
【难忘恩情】
过了好几年,肖云银接到了新的任务,要去南京军区当副司令员了。
有一天,突然听说刘伯承元帅要过来的消息。
刘伯承还没到,肖云银心里就乐开了花,盼着能再次见到这位老上司。
两人一碰头,话匣子就打开了,聊得热火朝天,压根儿没留意时间,一眨眼就从早上侃到了黑夜。
肖永银后来脑袋里还总回荡着老首长当年跟自己说的那些话:“你现在都做到军区司令员的位置了,真不错。但你得牢记,既然做了就得做好,别对不起党和人民对你的信任。”
肖永银确实没让老首长当初的话落空。
再次碰到刘伯承,他的身体情况已经糟糕透顶了。
肖永银走到老领导的病床旁边,眼眶早已湿润了。
曾经那个精神抖擞的老领导,现在却安静地躺在医院的病床上,身上布满了各种输液的线管子。
肖永银慢慢开口:“老领导,我是肖永银,特地来瞧瞧您。”
刘伯承听到那话后,好一会儿才有了动静,不过他身子弱,就只能轻轻地、缓缓地点了个头。
肖永银压根儿没料到,这次碰头,竟然成了跟老首长见的最后一面,而且还是在他去世之前。
1986年,北京传来了刘伯承元帅平静离世的消息,那天,好多老百姓都伤心得大哭起来。
但是,邓小平发现治丧的名单上竟然遗漏了刘伯承生前特别看重的肖永银。
所以赶紧吩咐人去告诉还在武汉的肖永银。
一听到这个消息,肖永银立马就急了,当天晚上就赶到了北京。
瞧见老首长的身体静静地躺在那儿,他顿时泪水夺眶而出,再也憋不住了。
眼泪止不住地往下流,我哽咽着喊:“老首长,老首长,肖永银来迟了,现在来给您送行了。”
听到这些话,现场的人全都忍不住泪流满面。
后来,肖云银就愣在了刘伯承的遗体旁边,一动不动地盯着看,眼睛都没眨一下。
【小结】
并肩作战、历经生死的战友之间的情谊,真的是特别打动人心。
老一辈革命英雄的那些老战友们,真的让人心里头很不是滋味。
在那个年代,像这样的战友情谊比比皆是,他们之间的情谊深厚,或许是我们永远难以体会的。这辈子能交到一个真正理解自己的朋友,真的是太难得了。
老一辈的领导人们,他们付出了巨大的牺牲,包括鲜血乃至生命,这才让我们能够过上今天这样安稳幸福的生活。
对我们来说,得一直打心底里尊敬他们。
他们传承下来的那股子精神和信念,到现在还在给后人带来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