掌握世界第一耕地!印度农业科技公司为何纷纷“破产”?

恨竹聊世界 2025-03-25 22:38:40

印度的耕地面积达到27亿亩,占全球总耕地的9.6%,是全球耕地面积最大的国家。然而尽管有这一数字的支撑,由于印度农业基础设施相对薄弱,农业科技水平普及差,限制了该国的农业发展潜力。

在印度的马哈拉施特拉邦,一名50岁的农民表示,在使用农业科技气象站和土壤传感器来照料西红柿、茄子、花椰菜和甘蔗后,收入增加了 35%。

科技气象站可以像现代稻草人一样守护庄稼,同时能够预测阳光照射时间,并提前15天告诉他庄稼需要多少水。便携式土壤传感器会告诉他灌溉和养分是否充足。

然而,由于缺乏教育和技术成本高昂,他是30公里范围内唯一使用此类设备的农民,而且对于每月收入仅为770美元左右的他来说,这也是一个不小的负担。

农业技术行业曾是投资者的宠儿,因为农业贡献了印度国内生产总值的16%左右,占该国劳动力的 55%。但 DCM Shriram 基金会于2月底发布的一份报告指出,该行业面临日益严重的危机,20%至25 的初创企业面临倒闭。

最新数据显示,在截至2023年3月的一年里,农业科技初创公司的资金从12亿美元降至7.06亿美元。在农业科技创新最初蓬勃发展之后,投资者资金在过去几年中枯竭。

该基金会的报告估计,仅所谓的农业用水(就需要 50 亿卢比(5840 万美元)至60亿卢比的创新资本。不仅如此,到2030年,印度可能面临 50% 的淡水短缺。

即使产量提高了10%到15%,对农民来说,经济收益仍然太低,不足以证明这些支出是合理的。事实上,许多初创企业通过政府合同生存,国家才是主要客户。然而,仅依靠国家支持很难生存下来。

现在,投资者已经不愿向该行业投入更多资金,因为初创企业由于结构性问题难以扩大规模。近90%的印度农民只有小块土地,而且存在特定地区的限制。

缺乏教育也造成了很大的障碍。由于当地农民更相信口口相传而不是研究,农业技术的采用速度很慢。

一名业内人士认为,解决方案必须满足农民的具体需求,而过去十年失败的初创企业无法做到这一点。

“为了说服农民,初创企业必须了解地区的地理、气候、用水量、肥料选择和作物决策。但最终,将产品定价在农民支出的 10% 以下是提高吸收率的唯一方法。”

0 阅读:3

恨竹聊世界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