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4年12月21日17时20分20秒,北半球进入冬至节气,时间在17点20分,又被称为”晚冬至”,寓示着今年是个冷冬!但这是128年来最早的冬至。上一次出现比今年更早的冬至,发生在1896年,时间是12月21日15时29分25秒。

冬至日也就是我国北方“数九”的开始,寓意天气温度更低,温差更大,人们需添加更多衣物来御寒,也就是我们耳濡目染的九九歌,“一九二九不出手,三九四九冰上走,五九六九。。。。。。”的开始。
冬至这一天是北半球昼最短夜最长的一天;而南半球更好与之相反,处于夏至这一天,是昼最长夜最短的一天。此时太阳正好运行至黄经270°,直射南回归线23°26′,北半球太阳高度角达到最小值,也就是黄赤交角最小的时刻,因此才出现了北半球昼最短夜最长的原因。请看下图我们就不难理解冬至日和夏至日了。

出现四季的原因是地球围绕太阳公转的原因,而产生昼夜交替是地球自转的原因。正是因为地球围绕太阳公转加自转,才出现了我们所说四季变化和昼夜交替以及许多其他自然现象。

冬至是一年中最冷的时刻吗?答案是:不是。就像九九歌中所说,一九二九不出手三九四九冰上走,因此一年中最冷的时候是大寒节气。这个我们不难理解,就像一天中最热的时候不是中午二十点,而是下午两点左右时间,因为温度变化需要一个积累过程,量变才能达到质变;同样一天中最冷的时刻也不是凌晨零点,而是凌晨两三点的时候,甚至是四五点。道理相同,因此一年中最冷的时候不是冬至节日,而是三九四九时的小寒大寒节气。太阳直射角度虽然与地面夹角变大,但是地面日热量收支仍处在逆差状况,所以继续失去热量,地温继续下降,而地面总热量收支逆差在“三九”时节才达到最大值,也就是一年中最冷时刻的原因。

上面我们说了这么多,也就不难理解了,一年中最热的时候也不是夏至节气,而是过一段时间以后的小暑大暑节气,道理是相同相通的。太阳直射角度虽然与地面夹角变小,但是地面日热量收支仍处在逆差状况,所以继续增加热量,地温继续升温,而地面总热量收支逆差在“三伏”时节才达到最小。因此每年的最热的时刻出现在大暑节气中。
而民间流传的“冬至数九,夏至数伏”是有误区,也就是说是不对的,只是人们说顺嘴了而已。三伏的日期是从夏至日后数到第三个庚日是初伏。因此大家不要再说“冬至数九,夏至数伏”这句“骗了”我们多少年的话了。正确的说法是“民谚道:“夏至三庚入伏,冬至逢壬数九”。

冬至民俗,全国各地不同。民间有“冬至大如年”的说法,在我国南方地区(长江以南),一般汤圆,寓意团团圆圆,和和满满;在北方地区(华北地区),有“冬至不端饺子碗,冻掉耳朵没人管”的说法。此外,有些地方还有喝冬酿酒、吃糖葫芦、画九、吃番薯汤果、吃烧腊与姜饭、喝羊肉汤等等。
这些风俗习惯并非空穴来风,比如,喝羊肉汤在川蜀自带特别盛行,这一带的人认为喝羊肉汤可以御寒暖身,抵挡当地的湿冷环境。而此民俗据说是汉高祖刘邦,有一年在冬至这一天吃了煮好的羊肉羊汤,身体舒适,暖烘烘的,对此大为赞叹,从此流传了下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