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白的人生是不幸的,早早被剥夺了参加科举考试的机会。而后虽然能够直接面对唐玄宗,却又在不到两年的时间被赶出京城。一辈子雄心壮志,最后却只能换来了一生落魄。
李白同时又是幸运的。自从年少出蜀之后,一辈子都在用足迹丈量祖国的土地。看遍了祖国的壮丽山河,写下了无数清新俊逸的诗歌,成就诗仙之名。
公元740年,39岁的李白漫游来到了今天的河南南阳。看到了此地风光名胜清泠泉,诗兴大发,写出了一首30字的唐诗,流传后世上千年。
惜彼落日暮,爱此寒泉清。
西辉逐流水,荡漾游子情。
空歌望云月,曲尽长松声。
这首古诗就是李白的《游南阳清泠泉》,全文很短,只有30个字。但是在30个字的诗歌内容当中却包含了非常丰富的意蕴,表现出了对此地风景的向往和赞美,同时在其中也透露出了思乡之情。
而最后的十个字,“空歌望云月,曲尽长松声”,更是“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语出自然,表达直白却情感真切,读来更是仙气十足。
诗歌的一开始,李白就沉浸在当地美丽的景色之中。“惜彼落日暮,爱此寒泉清”,此时夕阳西下,万物都在晚霞的衬托下,发出最为艳丽的光芒,显然诗人也沉浸其中。这是清泠泉特有的美景之一,而此地清冽的泉水更是让李白倾心不已。
“西辉逐流水,荡漾游子情”,夕阳的余晖洒在水面上长流不息,水面上的余晖慢慢地逝去,似乎在眷恋流水。此情此景虽然美丽,但也让李白想起了久违的故乡。内心的愁绪就如同夕阳眷恋流水一般,最后一同消失在暮霭之中。
“空歌望云月,曲尽长松声”,最后的诗句就是对思乡之情地抒发了。他看着天边云朵当中的明月,想要唱一首民歌解乡愁,不料唱歌消愁愁更愁。一曲终了,连清泠泉岸边的古松树在风吹之下都发出了索索的声音,都被这种思乡情所打动,更不必说满怀着思乡情的李白了。
李白对此地的景色描绘非常淡泊,只是写的夕阳西下,只是写的泉水流逝,但却从中品味出对故乡的思念之情来。读来依然别有风味,依然清新俊逸,正如诗仙之仙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