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田,这个曾经让无数车主高呼“买发动机送车”的品牌,如今正经历着前所未有的销量滑铁卢。2025年1月,本田在中国市场仅卖出6.8万辆新车,同比暴跌30%,其中广汽本田销量更是腰斩至1.5万辆,同比下滑57%。这已经是本田连续第三年销量下滑,从2020年的162.7万辆巅峰跌至2024年的85.2万辆,市场份额被自主品牌和新势力蚕食得七零八落。

主力车型独木难支,中低端市场全面溃败2024年本田销量支柱CR-V、雅阁、皓影和思域合计贡献54.12万辆,占全年总销量的63.5%。但除了这四款车,其他车型几乎全军覆没:英仕派、奥德赛年销不足4万辆,冠道、HR-V等车型销量甚至不足2万辆。这种“头部撑死、尾部饿死”的畸形结构,暴露出本田产品线严重失衡的致命伤。

电动化转型迟缓,被市场教育得明明白白面对比亚迪、吉利等自主品牌新能源车型的围剿,本田的应对堪称灾难级。其电动车型e:NS1、e:NP2极湃2月销仅百十来台,连新势力零头都比不上。更讽刺的是,本田曾试图通过关闭生产线缩减产能(总产能从149万降至120万),却仍未能阻止销量暴跌。反观隔壁丰田,凭借锋兰达等混动车型稳住阵脚,1月销量逆势增长11.7%。

价格战饮鸩止渴,品牌形象加速崩塌为了维持销量,本田不得不祭出“骨折价”:飞度起售价跌至8万内,雅阁终端优惠超5万。但这种“以价换量”策略反而加速了品牌贬值。试想,当消费者花15万买到的本田车,配置竟比10万的国产车还寒酸(如无中控屏、钢轮毂等),谁还会为“情怀”买单?

结语从“技术本田”到“销量毒药”,本田的衰落既是燃油车时代落幕的缩影,也是固步自封的必然结果。当问界M9、吉利银河星舰等车型以智能化、高配置席卷市场时,本田还在为如何把混动系统装进飞度而发愁。如果继续在新能源赛道上“摆烂”,等待本田的,或许就是下一个“二线豪车”的命运。毕竟,这个时代,不会给慢半拍者留情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