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药企第一大雷”爆了,造假超10亿,“海南女首富”彻底栽了!

爱吃凉历史 2025-04-13 02:32:31

普利制药这颗医药行业的“明星”,如今彻底炸了雷。2025年3月,证监会一纸处罚书,直接把这家公司的遮羞布撕了个粉碎:2021年和2022年,普利制药虚增营收超10个亿,虚增利润近7个亿,这造假规模直接踩到了重大违法强制退市的红线。

而背后操盘的,正是那位曾经风光无限的“海南女首富”范敏华。她被罚500万,还被市场禁入10年,算是彻底栽了。这事儿不仅让普利制药的3.8万股东血本无归,也给整个医药行业和资本市场敲响了一记警钟。

普利制药:从高光到崩盘

普利制药1992年在海南起步,是一家搞药物研发、生产、销售的高新技术企业。2017年,它在深交所创业板上市,靠着抗过敏药、解热镇痛药、抗生素这些拳头产品,硬是闯出了一片天。比如地氯雷他定分散片和干混悬剂,在国内市场卖得挺火。公司还拿下了美国FDA认证,成为国内第一家通过这认证的注射剂药企,名头响得很。

上市后,普利制药的业绩蹭蹭往上涨。2017年刚上市时,营收才3亿多点,净利润不到1亿。可到了2022年,营收冲到16亿,净利润逼近3亿,市值一度突破200亿。那几年,普利制药成了医药板块的香饽饽,股价涨得让人眼红。

但这光鲜背后全是泡沫。2025年1月,证监会甩出《行政处罚事先告知书》,直接点名普利制药在2021年和2022年造假。两年虚增营收10.31亿,占这两年的总营收31.08%;虚增利润6.95亿,占总利润的76.72%。这数字一出来,市场炸了锅。这么大规模的造假,已经不是小打小闹,直接够得上强制退市的罪名。

证监会查明,普利制药靠虚构销售业务和乱搞贸易收入核算,把账面做得漂漂亮亮。公司被罚1000万,股票也被打上“*ST”标签,退市倒计时正式开始。从明星药企到造假“毒瘤”,普利制药这出戏唱得太惨。

范敏华:从首富到主谋

再说说范敏华,这个“海南女首富”。她在浙江医药系统干过,1992年南下海南,接手姐姐丈夫创办的华海化工厂,把这小厂一步步搞成了普利制药。她管公司很有一套,手腕硬,脑子活,带着普利制药跟浙大、中科院合作,研发了不少儿童专用药,还拿下FDA认证,硬是把公司推上了创业板。

范敏华的财富也跟着水涨船高。2022年,她以100亿身家上了胡润全球富豪榜,排第2237位,还挤进了福布斯“2022中国杰出商界女性100”榜单,位列第94位。那时候,她是海南商界的标杆,走到哪儿都是镁光灯焦点。

可好景不长。2021年,新冠疫情让普利制药的海外订单大缩水,国内市场又被同行挤得喘不过气,业绩开始下滑。资金链紧绷,股价压力山大,范敏华坐不住了。

她选择了一条歪路——造假。证监会调查发现,她亲自下令,让销售部和财务部编假单据,把不存在的销售业务写进账本,还对贸易业务动歪脑筋,硬生生把营收和利润吹成了气球。

具体来说,范敏华不光授意造假,还全程盯着。她知道贸易业务的猫腻,但没管住手下,反而纵容他们按总额法核算收入,把账面做得更“好看”。结果就是,2021年和2022年的年报全成了假的,投资者被蒙在鼓里。

这事儿爆出来后,范敏华的首富光环彻底砸了。证监会罚她500万,还下了10年市场禁入令,等于断了她的后路。从海南商界传奇到造假主谋,她这辈子算是栽了个大跟头。说白了,范敏华不是什么励志人物,她就是个为了保业绩不择手段的典型。

造假手法:花样百出

普利制药这造假不是随便糊弄两下,而是精心设计,手段挺高明。证监会查了两年账,发现他们主要靠两招把数字做漂亮。

2021年,普利制药假装卖了一堆成品药和原料药,多记了4.37亿营收,占当年总营收的28.94%,利润多算了3.08亿,占利润总额的65.88%。2022年接着干,多记4.57亿营收,占25.28%,利润多算3.87亿,占88.27%。这些单据全是假的,压根没货出库,纯粹是账面上的数字游戏。

普利制药还干了点贸易生意,比如卖乙酰碘化物、碘化物(碘佛醇专用)和酵母抽提物。但这些生意他们没控制权,按规矩只能按净额法算收入。可他们偏不,直接按总额法算,2021年多记0.78亿,2022年多记0.59亿。这么一弄,营收又多了好几块。

为了把这假账做得像真的,普利制药还玩起了高科技。他们用了“用友”、“SAP”、“浪潮”好几个系统,财务数据搞了好几个版本,想查都查晕你。更离谱的是,监事会主席丁雨明明知道这事儿,却啥也没干,眼睁睁看着造假继续。

这手法看着挺聪明,但纸包不住火。证监会一查到底,普利制药的遮羞布全没了。公司被罚1000万,范敏华500万,财务总监罗佟凝400万加8年禁入,其他高管也挨了罚。这造假玩得花,最后把自己玩进了坑。

退市风暴:股东血泪史

普利制药这雷一爆,最惨的是那3.8万股东。2024年7月的数据显示,公司股东人数还挺多,不少人是冲着医药板块的热潮买的股票。可现在,股价暴跌,退市在即,这些人的钱算是打了水漂。

2025年1月7日,普利制药被戴上“*ST”帽子,复牌后股价三天跌了50%,市值从34.88亿缩到17.89亿。很多股东是高位接盘的,比如2022年市值最高时买进,现在直接亏到姥姥家。有股民在网上喊:“养老钱全砸进去了,现在连饭都吃不上。”还有人骂:“范敏华造假,我们小散买单,太欺负人了!”

按新证券法,投资者可以走“先行赔付”追点钱回来,可现实没那么简单。责任谁担、赔多少、啥时候赔,全是问题。维权路漫漫,大部分人只能干瞪眼,看着血汗钱没了。

这退市不光是普利制药自己的事儿,也是资本市场的大教训。证监会说得很明白,财务造假是市场的“毒瘤”,坑的是投资者,毁的是信任。普利制药这回算是给“毒瘤”做了个活广告。

说到造假,医药行业真不算干净。普利制药不是第一个,也不会是最后一个。看看前几年,康美药业造假300亿,长生生物搞假疫苗,辅仁药业弄出18亿资金黑洞,这些案子哪个不比普利制药还狠?

医药企业为啥老踩雷?行业竞争太猛,政策压得紧,大家都想抢市场、拼业绩。特别是疫情这几年,海外订单掉得厉害,国内又打价格战,不少公司扛不住,就开始动歪心思。普利制药就是典型,业绩一滑,范敏华就急了,造假成了她的救命稻草。

可这稻草救不了命,只能加速沉船。康美、长生、辅仁的下场都摆在那儿,普利制药还敢顶风作案,只能说有些人眼里只有钱,啥底线都不要了。这行当的造假魔咒不破,迟早还得出事儿。

普利制药这案子,也给监管敲了个警钟。造假两年都没人管,直到证监会出手才炸雷,这中间的窟窿不小。

首先,公司用好几个系统做账,数据版本一堆,查起来跟大海捞针似的。其次,内部监督完全废了,监事会主席丁雨明知造假还装瞎,治理结构就是个摆设。再有,天健会计师事务所连着两年给普利制药的年报出“无保留意见”,愣是没看出问题,中介机构这水平也够呛。

监管得升级了。光靠事后罚款不行,得提前盯紧财务数据,查得更细。企业也得管好自己,别老指望蒙混过关。不然这种造假案子,还会一茬接一茬地冒出来。

普利制药这事儿,说到底就是诚信崩了。范敏华从首富到主谋,不是啥励志故事翻车,而是她自己作死。10亿造假,毁了公司,坑了股东,也砸了自己的招牌。

对投资者来说,这是个血淋淋的教训。买股票不能光看热闹,得看公司底子硬不硬,别稀里糊涂当了韭菜。对医药行业和资本市场,这也是个大警示:没诚信,啥都白搭。

普利制药的崩盘,不是偶然,是必然。造假这条路,走不远,也走不通。希望这“药企第一大雷”,能让更多人清醒,别再重蹈覆辙。

0 阅读: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