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前教育不能超前发展,你还在这样耽误孩子吗?
孩子从出生的时候开始,父母作为人生中首个教育者,想给孩子最好的,盼望着孩子能有超乎他人不同寻常的能力,在压力的驱使下,在孩子还没有上学的年纪,家长就已经给孩子学习学校里的知识,进行超前教育。让孩子学习远超过他接受能力的知识,这是出于家长对孩子深切的爱意,但转身却也能变成孩子痛苦的源泉。
很多父母可能会说,现在竞争压力这么大,孩子不早点学习,以后跟不上别人怎么办?是的,这个问题很现实,这也是基于父母的社会经验给孩子的未来的警示。但是,孩子能不能进行超前学习,超前学习的接受范围是在哪里?很多人就没有想过这个问题,如果学习孩子不能吸收的知识,孩子只能死记硬背,一味的灌输式教学,带孩子的发展存在巨大的弊端。
超前学习的危害
1.超前教育造成孩子厌学,丧失学习兴趣
每个儿童天性就是活泼,对事物充满了强烈的好奇心,他们喜欢在阳光下奔跑,在自然中探索,此时要求年幼的孩子放弃玩具和游戏,拿起枯燥无味的课本,对他们来说其实是一种伤害。幼儿阶段是人生教育的黄金时期,对孩子来说是各种能力和培养的关键时期,此时注重的不是孩子储蓄了多少知识,而是孩子各方面的能力和习惯的正确培养。况且强加给孩子的知识孩子,与孩子这个年龄的心理接受能力不符,死记硬背的“填鸭式”的教学只会在孩子心中产生对学习的恐惧和厌倦。久而久之也变得对学习态度变得木讷和呆板,产生厌学,对所有与学习有关的事情都提不起任何兴趣。
2.超前教育导致幼儿出现“吃老本”的现象,丧失学习后学习后劲。
家长为了让孩子更加优秀,让孩子这学期就学习以后要学习的东西,让孩子在学校正式学习之前,就已经学过了学校课本里的东西,失去了新鲜感,重复学习让孩子失去信心,也导致孩子上课不认真,不愿意动脑筋,造成严重“吃老本”的现象。
3.超前教育还会影响孩子性格的形成。
幼儿时期是孩子性格形成的关键阶段除了与家人相处,孩子与同龄人的交往,也会影响性格的形成。家长剥夺了孩子快乐童年时光的同时,也剥夺了孩子与伙伴一起学习交往能力的权利,继而影响性格的形成。不管一个孩子他的技能多么的出众,他的知识面多么的广阔,如果表现出一副居然千里之外的骄傲和冷漠,不屑于与他人相处,不能主动交往,不懂得与他人合作,这个孩子接受的教育也是不完整的。在该玩的年龄就让孩子尽情的玩,让孩子学会与他人沟通,与他人正确相处,树立孩子正确的人生观,形成对事物正确的认知,能够自己完成自己力所能及的事情,才是家长要考虑的因素。
家长可以给孩子提前做些什么?
在生活中“寓教于乐”
因为孩子年龄比较小的时候,很难接受系统枯燥的知识,并且贪玩,家长可以利用这一点,“寓教于乐”,让孩子在游戏中进行学习,培养孩子的思维能力,动手能力,顺应孩子的天性,让他自己探索好过家长的灌输式教学。例如对于家里面的玩具或者是生活用品,可以让孩子进行收拾,让孩子正确的学习分类,收拾屋子,收拾玩具,按照材质进行分类,塑料的,木头的,铁的,放在合适的位置,引导孩子在游戏中学习,在不知不觉中也培养了孩子良好的生活习惯。
带他去感受大世界
除了书本上的知识,家长还能教孩子去听,去看,去感受这个世界。孩子年龄小,对待事物有很强的好奇心,家长多带孩子出门,让孩子能够感知这个世界。例如,带他去博物馆看看,去领略千万年的历史古韵;带他去海洋世界,观察那些千奇百怪的生物;带他去养老院看看,去爱这个世界的另一些人,让孩子形成对这个世界的认识,逐渐丰富自己的认知。
孩子在成长过程中,身体、心理还有智力和思维都是按照一定的顺序发展的,超前教育违背了孩子发展的自然顺序,在不知不觉中还阻碍了孩子以后学习习惯的养成。超前教育并不能让孩子具有超前的智力,一不小心就在耽误孩子的发展了,我们一定要尊重孩子的身心发展规律,科学育儿,不让超前教育阻滞了孩子发展的脚步,让孩子在属于自己的天空下健康、快乐地有序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