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现代技术的集大成者,芯片在小到智能手机,大到航天飞船的多个领域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但是随着断供以及近期美日荷三方芯片协议的公布,国产芯片的发展也遇到越来越多的阻力。
一方面有中芯国际、上海微电子、华为等企业沿着传统的芯片路线继续进行攻关,试图突破西方科技界的封锁。但是也有阿里这样的企业试图“超越芯片”的桎梏,使得芯片不再是唯一的决定因素,那就是阿里发布的云电脑——无影。
很多人或许会觉得这有什么了不起。确实,很多企业都推出过类似的功能,但是大多无疾而终没有出现任何反响最终失败。那些企业为什么失败?想要“超越芯片”,所需要的技术一点也不比芯片少。
首先需要强大的云计算能力,使得性能相关的部分都在云上实现;其次则是需要自研芯片的支持,使得数据中心拥有足够的算力来完成计算工作;最后则是需要完善且强大的网络,能够将云上计算的结果反馈到所有智能终端设备上。
我们的科技树恰好就是如此:阿里云计算全球排名第三,华为通信设备全球排名第一,移动联通电信三大运营商铺设了堪称全球最完善的通信网络。我们的“科技树”就是这样点的,也只有我们有可能实现“超越芯片”的这个目标。
美国Verizon、AT&T、T-MOBILE US三大运营商都是私人企业,自然以利益为优先,因此人口不足的地区基本没有覆盖;对比国内三大运营商,为了保障信号的覆盖,很多偏远的小镇上也纷纷不计成本地建设了基站。
这也是不同选择的结果,以私企为主导的西方国家更加强调“尖锥效应”,因此他们在尖端技术领域保持了领先;我们则是更强调“保障公平”,让所有人都能够享受到发展带来的红利。不同的选择也就意味着将来在科技等领域上也将面临分歧。
不知道有多少人还记得曾经的TD-SCDMA这个由我们推出的3G标准,这也是第一次由我们主导的标准成为世界标准。为了推进这个标准我们也付出了巨大的代价,后来很多人质疑这个决定是否正确。
但在华为遭遇芯片断供之后,很多人才终于清醒——科技虽然没有国界,但是科技企业是有国界的。作为落后一方,科技的进步必然要付出更多的代价来实现。也正是因为有越来越多的企业投入到基础科技的研发中去,才使得阿里“超越芯片”变成可能。
但遗憾的是在阿里艰苦地进行科技攻关的同时,在国内却有司马南、张捷等“口力”劳动者在拖后腿。张捷通过《阿里巴巴是包装得很多好的日本公司》等内容试图将阿里巴巴“定义成”一家日本公司,从而否定其作出的贡献。
司马南更是通过包括《马云出现在派出所才叫真的精彩》、《马云远赴西班牙,身前身后那些事》等内容抨击并否定阿里和马云以往带来的积极作用。
而司马南、张捷等人的粉丝由于缺乏基本的分辨能力,跟随司马南、张捷开始对马云和阿里发起攻击,这不得不说是一件令人十分遗憾的事情。
要知道阿里巴巴早期发展时遇到了众多困难,当时国内电商市场已经被ebay所占据,而ebay当时已经是全球最大的电商企业,无论在资金、技术还是人才上都远胜于弱小的阿里巴巴。同时马云在向国内机构寻求帮助时也没有人看好阿里的发展,因此才不得不接受包括软银、雅虎在内的海外风投的投资。
但也正是借助这些资金,阿里巴巴最终击败了ebay保住了国内的电商市场,这才有了后来推出支付宝、阿里云、达摩院等改变了日常生活和科技产业的壮举。
但是司马南、张捷等人却完全无视阿里曾经遇到的困难,试图用各种手段来否定阿里的积极意义,这种行为无疑是十分令人不齿的。
作为国内研发投入排行第二,仅次于华为的企业,阿里巴巴在国产科技领域的重要意义不言而喻。而阿里在赚钱之后,也将其投入到研发之中,这才是真正难能可贵的。对比其他企业,它们赚的钱可能比阿里更多,可是它们的研发投入才有多少?与其让那些尸位素餐的企业占据市场,为什么不让阿里这样更具科研和探索精神的企业试一试呢?
而司马南和张捷等人,真的欠马云和阿里一句道歉。
有没有芯片这个事,都不配。全国都像马云一样,中国立时世界第一强国,都像司马南一样,那就是第一脱口秀大国
不是为了钱而读书 ,是为了中华振兴 ,中华崛起而读书。[点赞]
司马南就是阻碍经济发展的罪人
马云没把他俩放在眼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