薛凯琪哭到呼吸都难,转头却官宣演唱会?明星的私人情绪去哪了?

槿灿说娱乐 2025-04-18 15:36:09

4月18日,薛凯琪受访谈到好友方大同去世后的状态。她说得知消息第一天整个人懵了,虽然哭但身体没反应,之后吃不下东西还呕吐,呼吸都困难,整个人像没了一半。做心理辅导逼自己控制情绪,睡觉也不安稳,醒了就痛哭。

薛凯琪推掉部分工作,但因为之前和团队定好了音乐节、演唱会安排,不想给大家添麻烦,还是决定按计划推进。她回应演唱会官宣时说,本来想晚点公布,可不想因自己脆弱影响别人,觉得晚点公布也没啥实际好处 。

很多人都知道薛凯琪和方大同关系很好。俩人在乐坛一起打拼,合作过不少作品,私下也是无话不谈的好友。方大同的离世,对薛凯琪来说,就像生命里突然塌了一块。娱乐圈看似光鲜,明星们表面风光,可面对亲人朋友离世这种事,和普通人一样脆弱。

薛凯琪一边沉浸在悲痛里,一边还要考虑工作。她怕因为自己的情绪耽误团队,耽误合作伙伴。这就像打工人请假怕影响项目进度,怕给同事添麻烦一样。但明星身份又让她更受关注,一举一动都被放大。

在娱乐圈,明星的私人生活和工作总是很难分开。粉丝、媒体都盯着他们,稍有风吹草动就被议论。薛凯琪选择尽快振作推进工作,有人觉得她坚强,有人觉得她是无奈。可谁又能说清楚,她是真的想通了,还是被现实推着走?

明星也是人,有喜怒哀乐。但当他们把情绪展现出来,总有人说矫情;可要是表现得若无其事,又会被说冷血。这种双重标准对他们公平吗?薛凯琪面对好友离世的痛苦,还要权衡工作,娱乐圈的生存法则是不是太残酷了?

大家觉得,在娱乐圈,明星该如何平衡私人情感和工作?面对至亲好友离世,他们是不是必须快速振作,不能有太多悲伤时间?

再看那些盯着明星情绪的目光,有些网友拿着放大镜挑刺。薛凯琪在镜头前哭,评论区有人说“太夸张博同情”;要是没哭,又有人嘲讽“塑料友情”。这哪是在看一个活生生的人,分明是把明星当没有感情的表演机器。他们忘了,屏幕里光鲜亮丽的艺人,手机里也存着和好友的聊天记录,相册里塞满一起出游的照片。

娱乐圈的生存法则像个精密的齿轮,一旦停下就会影响整个链条。主办方等着演唱会门票收入,赞助商盯着宣传效果,团队成员靠项目拿分成。薛凯琪选择继续工作,不过是在残酷现实里做了妥协。可普通人遇到亲人离世,还能有丧假调整,明星却要在聚光灯下咽下悲伤,这种职业代价是不是太沉重?

那些总说明星赚得多就该承受一切的人,或许该想想:如果自己在痛失挚友的第二天,就要笑着面对镜头工作,真的能做到吗?当我们在网络上轻易评判明星的情绪表达时,其实也是在参与构建这个对艺人不友好的舆论环境。到底怎样才算“合格”的明星情绪管理?这个答案,可能藏在每个网友的键盘之下。

0 阅读:0

槿灿说娱乐

简介:关注娱乐圈有趣的人和事,娱乐有态度八卦有温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