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史料记载,始建于辽代,后由石城改筑为砖城的复州古城,四面垣长8华里。它的面积虽小,但里面却分布着永丰寺、清真寺、财神庙、文庙、文昌帝君庙、城隍庙、关帝庙、天齐庙、三官庙、宴公府、二郎庙、龙王庙、农坛庙、南关土地庙、南关小老爷庙等大量庙宇和寺庙建筑群,成为体现历史文化的一个重要节点。虽然它们绝大部分已被拆毁难以恢复原貌,但从史略及一些老人口传中将其整理出来,仍不失为挖掘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一个重要举措。
位于复州城内北街路西,是个由财神庙、娘娘庙、药王庙、真武庙及胡仙堂组成的庙宇建筑群。其中,财神庙里供奉的是手拿金鞭跨黑虎的赵公明神像;娘娘庙里供奉的是道教奉祀的泰山女神碧霞元君神像;药王庙里供奉的药王,据说是唐代著名医学家孙思邈;真武庙里供奉的是披发仗剑、脚踏龟蛇、侍从执黑旗的真武大帝。这座庙宇群于土改时全部拆除,现已根基无存。
位于复州城内十字街中心处,庙前竖有两根旗杆和一对石狮子。山门是三间瓦房,前面有四扇板门,分别刻有“义路礼门”四个大字;门上部挂着“敕封伏魔护国仁勇大帝”白字蓝底牌匾一块;殿里挂块“千秋忠义”黑底金字牌匾。它的正殿为三间瓦房,门上挂着清朝咸丰皇帝亲笔御写的“威宣辽左”牌匾。神龛里是泥塑关羽坐像,两侧挂着一幅“一条心大哥三弟,两件事北魏东吴”楹联,还塑有关平、周仓及廖化、糜芳、王累、赵云等站像,前有壮缪、岳穆两位武圣人的木制红色牌位;东面梁上挂的是复州翰林徐赓臣写的“心日中天”黑底金字牌匾。东面北墙上挂的是“天地同流”牌匾。正殿后边是三间后殿,供奉的是关羽三代先人的牌位,那是清朝乾隆皇帝封的。庙院里东有钟楼,西有鼓楼。钟楼后边有石碑一通,鼓楼后边有石碑两通,碑后有小型火池一座。此庙在解放初期被扒掉,庙址改为广场。
又称孔庙,位于复州城内东南隅。它始建于明朝,清末毁于兵燹,清朝乾隆年间曾多次重修。据民俗专家牛正江老人讲,复州境内的庙宇都是由僧、道来主持,惟有孔庙是州官直接管理的。它的建筑风格也与其它庙宇不同,四面围墙涂红色,正前方有一面东西走向的大墙,其两侧各竖有“官员人等,至此下马”的雪花石碑一块,汉字旁边写有满文。院内有一个水池,名曰泮水,上有单孔弓形石桥一座,名叫泮桥。只有考取功名者,才有资格登桥过水进入孔庙,名之曰为“入泮”。过了泮桥通过棂星门,沿着青砖甬道就到了大成殿,作为祭孔时演礼所用。它建有高大宽敞三开间,飞檐高脊,朱门隔窗,一块蓝底金字的“大成殿”匾额高悬檐下,左右还有两块横匾,分别为“万世师表”和“人文在兹”。殿内正中供奉“大成至圣先师孔子之位”,两侧有四配,左侧设颜回(复圣)、子思(述圣)的牌位,称为东配;右侧设孟子(亚圣)、曾参(宗圣)的牌位,称为西配。在它的正后方建有一座后殿,内设孔子父亲叔梁纥和母亲冉微在、孟子父亲激公宜和母亲仉氏、孔子老师项橐、孟子老师子思的牌位。这座庙宇早已拆除,现在根基无存。
位于复州城里北街路东,在三间高大山门两侧各有一个圆形红格花窗,屋檐下悬块“天齐庙”几个大字的牌匾,室内塑有身高4米的哼哈二将,手握武器,脚踏恶魔,目光炯目,形象雄伟。通过山门走进庙院,东有钟楼,西有鼓楼,还有一座焚香烧纸的火池。正殿高台上供奉的是周朝帮助武王伐纣时的功臣黄飞虎的塑像,左右各塑一神童侍者;神龛上面悬挂着一块“东岳大帝”金匾,殿内两侧塑有身高体壮、威武壮观的八大金刚,两边山墙画的十殿阎王分别给有罪的鬼魂施刑,场面恐怖,令人胆寒。天齐庙的东院有五间大瓦房,东头两间是和尚厨房,西头三间是和尚宿舍,室内挂有清朝咸丰皇帝亲笔御书的“临海绥靖”牌匾,还有奉天省督学张金波奖励僧人办学所送的“热心教育”金匾一块。在僧舍西南角的便门两侧石柱上,镌刻着一幅“精气神被我练成一片,儒释道是谁分作三家”的楹联。这座庙曾被认定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但在“文革”期间全部拆除。
位于横山书院东侧,是座二进院。根据碑文记载,它始建于明朝。临街的山门是三间大瓦房,大门上边悬挂着一块“赏善罚恶”的金字牌匾,门框上有幅“善经此地心常太,恶过此门胆自寒”的对联,里面塑有哼哈二将。通过山门走进宽敞的第一道院落,迎面见到的是红漆明柱、花格门窗三间高大正殿,廊檐下悬挂着“威灵显赫”、“赏罚分明”等匾额,殿内正中高台上塑有城隍爷的坐像;两侧塑有侍童的立像,他们一个手捧经卷,一个手捧城隍官印。台前高案,摆放香炉、蜡台、磬等器具;西间安放着城隍的木雕像;东间塑有判官坐像,他右手执笔,左手拿录薄,身边站着手拿刑具的凶相差役;东西山墙绘有惩恶内容的壁画。成隍庙的后院面积较小,正殿也是三间瓦房,门上悬挂“寝宫”二字牌匾,里面塑有城隍爷和城隍奶奶的并肩坐像,左右塑有一捧茶具、一持拂尘的侍童立像;东间置床铺寝具,挂着幔帐。此庙里的神像于土改时全部销毁,庙殿无存。
由于篇幅所限,难以将复州城里所有庙宇逐一进行表述。但纵观那里的艺术瑰宝,可以说是中华民族悠久历史文化的一种象征,在渐行渐进中已渗透到天文、地理、建筑、绘画、书法、雕刻、文物、民俗等各个领域。就拿一年一度的庙会来讲,不仅丰富了人们的文化生活,而且也促进了地方旅游业的发展。
文字:王曙光
摄影:吕中慰 张敬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