遭缅泰两国同时拒绝,岛内126人救援队原地解散,作秀遭多国抵制

潇湘十二楼娱乐 2025-04-01 21:03:11

文|潇湘十二楼

编辑|潇湘十二楼

2025年3月28日,缅甸发生7.9级强震,造成重大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

灾情发生后,国际社会迅速响应,中国第一时间派出专业救援力量,而台湾地区也宣布将派遣126人救援队赴缅泰支援。

但台湾这支队伍最终因未获缅泰两国政府批准,于3月30日原地解散。

事件背后,是台湾地区救援行动屡次引发的争议,以及国际社会对一个中国原则的坚定立场。

3月28日,缅甸地震发生后仅24小时,中国首支82人救援队于3月29日上午乘国航包机从北京出发,次日增派118人,累计超250名救援人员投入灾区。

同一时间,台湾当局高调宣布已整备126人队伍,并向缅泰政府提出援助请求。然而,截至3月30日下午6时,两地政府均未回应,台媒称救援队被迫解散。

台当局事后解释称“灾区救援力量饱和”,但这一说法被多方质疑为掩饰尴尬的托辞。

台湾地区救援队的国际形象问题早有前科,2023年土耳其地震期间,该队伍被曝出优先插旗摆拍、直播作秀,甚至因仓促截肢导致灾民失血死亡。

事件引发国际舆论哗然,土耳其虽未公开驱逐,但台救援队以“未获尊重”为由提前撤离。

此后,日本能登半岛地震(2024年)亦明确拒绝台湾援助,多国避之不及的态度,可以看出对其政治化救灾动机的警惕。

缅甸政府在地震后仅向中国大陆发出正式邀请,中国救援队抵达曼德勒后迅速救出4名被困者,包括一名孕妇,展现高效专业能力,这与台湾地区救援队形成鲜明对比。

缅泰作为与中国建交的国家,需遵循一个中国原则,无法接受台湾地区以“官方名义”参与国际事务。

此外,缅甸国内局势复杂,军方领导人敏昂莱在2024年兵败后曾求助中国协调停战,进一步强化了中缅合作基础。

台湾地区救援队的行动模式屡遭诟病,2023年土耳其地震中,其队员携带大量摄影器材,在废墟前反复调整旗帜位置以突出“台湾标识”,被外媒批评为“灾难营销”。

更严重的是,一名被困者因救援队未配备专业医疗设备而死于不当截肢操作。此类行为不仅损害灾区民众利益,更消耗国际信任。

缅甸近年局势动荡,2024年《国民兵役法》生效后,大量年轻人涌向泰国驻缅使馆申请签证以逃避征兵,凸显社会矛盾。

此外,中国游客在泰缅边境屡遭拐卖至缅甸的案例频发,如2025年1月两名中国游客险被贩卖,最终由泰国特种部队解救。

此类事件加剧了缅甸政府对非官方外部力量介入的敏感,进一步压缩了台湾地区救援队的活动空间。

台湾地区试图通过国际救援提升所谓“能见度”,但实际效果适得其反。国际社会对救灾行动的专业性和中立性要求极高,任何政治化操作都会引发反弹

中国大陆的救援行动则依托联合国认证的救援资质和长期积累的国际合作经验,成为灾区的可靠力量。

此次事件再次证明,只有坚持一个中国原则、摒弃政治操弄,才能真正参与全球人道主义事务。

一场地震救援的背后,往往也能看出国际政治的现实与人道主义精神的博弈。台湾地区若无法摆脱将灾难视为政治舞台的思维,其国际空间只会愈发逼仄。

而中国大陆以行动诠释的“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则在废墟之上架起了信任的桥梁。

0 阅读:200

潇湘十二楼娱乐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