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2025年全国两会上,汽车产业再次成为全民关注的焦点。政府工作报告中明确提出,将安排超长期特别国债3000亿元支持消费品以旧换新,并大力发展智能网联新能源汽车。这一举措不仅为汽车产业注入了强大动力,更为新能源汽车的未来发展描绘出宏伟蓝图。

在采访过程中,多位代表委员呼吁汽车产业应坚持良性竞争,这一观点与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到的综合整治“内卷式”竞争形成了良好呼应。汽车产业作为技术密集型产业的典型代表,其技术发展趋势备受关注,尤其是自动驾驶、电池回收、完善补能体系等议题,成为代表委员们热议的焦点。
自动驾驶:技术突破与立法护航
自动驾驶技术是新能源汽车领域的核心竞争力之一。工信部数据显示,预计到2025年年底,我国乘用车市场具备L2级及以上自动驾驶的新车渗透率将接近65%。这一数据表明,更高阶自动驾驶的规模化发展已成为必然趋势。
全国人大代表、小鹏汽车董事长何小鹏指出,随着相关企业的积极布局,国内自动驾驶技术正在不断壮大,并有望成为改变未来出行方式的重要力量。全国人大代表、小米汽车董事长雷军也认为,汽车产业已经迈入智能化的高级阶段,智能驾驶成为汽车工业的必争高地。目前,我国L3级自动驾驶正在开展上路通行试点,L4级自动驾驶示范应用稳步推进,量产初具条件,亟需加强自动驾驶功能的量产应用。
雷军建议,应推进自动驾驶汽车的大范围测试验证,力争2025年建立跨区域、跨省份、一体化的便捷互认机制,为自动驾驶汽车开辟全国性测试验证的绿色通道。他还建议尽快明确自动驾驶汽车的量产时间预期,进一步扩大准入和上路通行试点力度,力争2026年实现高速快速路自动驾驶、城市自动驾驶等功能的量产应用。
除了大规模测试,何小鹏还建议在低速自动驾驶领域,允许开展停车场无人驾驶低速泊车和低速取车的能力评估和试运营。他认为,通过限定场景的无人驾驶先行开放,可以让社会公众逐步适应,实现有人驾驶和无人驾驶的平稳过渡,推动无人驾驶技术产品的商业化落地。
技术探索和商业落地离不开法律法规的护航。全国人大代表、西南政法大学教授付子堂指出,现有针对自动驾驶汽车的法律法规在测试应用、产品准入等方面,还存在规定不足或零散的情况。全国人大代表、长安汽车董事长朱华荣也建议,结合我国自动驾驶汽车产业发展现状,建立责任认定机制,对不同等级和形态的自动驾驶车辆明确责权利。
电池回收:绿色循环的必答题
随着新能源汽车保有量的快速增长,动力电池的回收利用逐渐成为汽车产业链的必答题。完善锂电产业链发展、废旧电池回收再利用等议题在今年全国两会上也被频繁提及。
全国人大代表、华友钴业董事长陈雪华建议,有关部门应对当前锂电产业各环节的副产物情况进行调研和汇总,针对具有高过剩风险和高环境危害的产品,严格监控相关产品的流向。同时,通过成立国家重大科技专项计划等方式,积极鼓励和引导锂电行业相关企业加大科技研发,探索原辅料单耗更低、副产物更少的绿色生产工艺。
全国人大代表、广汽集团董事长冯兴亚指出,现行法规位阶较低、现有产能过剩、企业质量良莠不齐等问题亟待解决。他建议尽快出台专项法规标准,优化产业规划,完善监管措施,推动规范运营。
全国人大代表、天能控股集团董事长张天任则建议,构建覆盖电池生产、使用、综合利用、报废回收等全生命周期的信息溯源系统,确保电池流向可追溯、可监管。对规模较大、社会贡献度高的“白名单”企业,在税收、政策等方面给予更多支持,鼓励规范企业做大做强。同时,对行业产能实施宏观调控,防止无序扩张和重复建设,推动行业健康有序发展。
消除“补能焦虑”:创新补能模式
新能源汽车的快速发展离不开完善的补能体系。然而,随着新能源汽车保有量的快速增长,充电基础设施建设以及续航问题愈发受到重视。如何消除“补能焦虑”,成为行业发展的重要课题。
雷军建议,有关部门应出台政策建立统一平台,推动车企和桩企之间的数据共享与互联互通,让用户能在统一平台获得可用充电桩的信息,避免闲置或低效使用。他还建议制定统一的超充设备技术标准、通信协议,优先推进新投建、核心商圈以及高速公路等稀缺资源地段存量的大功率快充桩互联互通。
全国人大代表、国轩高科试制工程分院试制机加部总监姚金健建议,加大对移动补电领域科技领军企业的扶持力度,对移动补电设备的研发、生产及农村地区设施建设提供补贴和税收减免政策支持。同时,对“车网互动”“错峰补电”等创新模式的企业予以运营奖励。
在完善基础设施规划和政策配套方面,姚金健建议将移动补电设施纳入城市更新和乡村全面振兴规划,为新建社区保障安装条件,并制定统一的技术和安全标准。他还强调,应设立国家级研发基金,突破快充技术、智能调度和电池利用等关键领域,支持“光储充一体化”模式及供应链本地化。
除了充电,新能源汽车换电模式也颇受关注。冯兴亚指出,目前全国乘用车换电站仍处于初步发展阶段,换电建设成本高企、规划布局滞后、电池标准缺乏统一等问题尚待解决。他建议加大换电模式政策力度,加快统筹规划布局,逐步统一换电标准,多措并举化解难题。
展望未来:绿色智能出行新时代
新能源汽车的发展正驶向新的征程,自动驾驶、电池回收、补能体系等关键领域的突破将共同构筑起产业的新生态。在政策的支持、企业的创新和全社会的共同努力下,新能源汽车必将在未来的交通出行中发挥更加重要的作用。
在这一浪潮中,上汽大众作为国内领先的汽车制造商,正积极布局新能源汽车领域,致力于成为绿色智能出行的引领者。上汽大众坚持“油电同智”“油电同进”战略,不仅在传统燃油车领域持续升级,还在新能源汽车领域不断发力。2025年,上汽大众计划推出多款新能源车型,包括ID.家族的持续升级以及两款高端增程SUV。此外,上汽大众还通过技术创新和供应链升级,为消费者提供更优质的产品和服务。

新能源汽车的未来,不仅是技术的突破,更是对绿色、智能、可持续发展理念的践行。它将重塑我们的出行方式,改变我们的生活方式,引领我们驶向一个更加美好的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