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为疫情的缘故,原本下周就应开战的中超联赛,没有人知道会延期到什么时候开始。而受到影响的不仅是我们的联赛,还有我们的国字号。中国女足奥预赛小组赛阶段的比赛,主场已经变成了客场;接下来主客两回合的交叉淘汰赛,有传闻主场会放在悉尼,有可能会放在日本;除此之外,中国男足3月的两场40强赛到底在哪踢,也充满着不小的未知数。
男女足冲击奥运会和世界杯,因为疫情不可避免的会受到影响;但要是能以平常心去打,发挥出正常水平的话,按理说女足赢韩国,男足赢马尔代夫和关岛也没什么问题。而现如今真正的风波,在于今年冬天有非常多的俱乐部将退出职业联赛。
职业联赛体系早就出问题了
当然客观的说,其实这么多球队退出,跟疫情关系并不大;即便没疫情,这些俱乐部该退出还是会退出的。而在中国职业联赛历史上,退出的球队那么多,退出的新闻大家也已经看的有些习以为常了,可能也不会特别当回事。但像今年冬天,一大堆的俱乐部退出,提交工资确认表的俱乐部里,也有不少出问题的情况,还是有一些出人意料。
为何在突然之间,中国足球职业联赛的根基就要塌陷了?其实很早之前就有了这个趋势。早在上赛季进行中,四川、申鑫、广东华南虎、辽足4家中甲俱乐部的欠薪就已经非常严重了;广东华南虎的投资人一度拿房子去补欠薪,四川有关方面则是给川足找了一系列的赞助商,至于辽足和申鑫,各方也想了一些办法,但想来想去,投资人就是没钱给大伙发工资,特别是申鑫,他们在中甲后期的差旅费是上海足协垫付的,也传出了关于俱乐部办公室拖欠物业费、水电费的说法。而在中乙层面,欠薪的俱乐部那就更多了;只不过去年夏天,中国足协在审计上放松了要求,如果延续以往的标准,去年中期很多俱乐部就已经挂了。

但即便去年中期,让这么多的俱乐部蒙混过关了,不代表他们的问题就被解决了;而在这些已经提交工资确认表,理论上已经获得新赛季注册资格的俱乐部里,也有一些面临着不小的困境。比如说重庆从前年就开始欠薪了,去年也一直在欠,今年1月算是勉勉强强的把欠薪给补上了。已经被举报的天海,虽然俱乐部官方否认欠薪的说法,但自从权健出事后,天海的资金不富裕就是既成事实,关于球队欠薪的说法也从没断过。
现在足协主管领导的动机是什么?
当那么多的球队遭遇到了资金困难,这是中国足球圈应该集体去反思的大问题。从表面上看,这是大环境不好,俱乐部投资方遭遇困境所导致的。但往深了说,这暴露出了中国各级职业俱乐部股权单一,且缺乏盈利模式的问题。这才是导致一旦投资方出现问题,俱乐部也就凉凉的根源。
那为什么中国各级职业俱乐部普遍缺乏盈利模式呢?跟大多数投资人把足球当做工具而非事业,没有用心去经营有很大的关系;但最主要的责任,理应由中国足协来承担。作为肩负着带领中国足球提升和进步的主管部门,这些年中国足协的操作和管理水平,基本上跟中国国家队的水准是成正比的。哪怕是被寄予厚望,得到国内很多媒体大肆吹捧的这一届足协领导班子,足协主席是个企业家,足协秘书长是个不折不扣的商人,他们真的想中国足球上去么?反倒是三个副主席,一个是传统的官员,至少他还希望通过足球可以在仕途上往上爬一爬;还有两个是真正的足球人,他们有一颗为中国足球奉献的心。然而很遗憾的是,这三位想有所作为的副主席,都被派去分管不同的事务,在一些大事上反倒做不了主。

如果各位有兴趣,可以搜索下这位老兄过去的事情
当这一届领导班子,他们的心思可能就没有放在如何提升中国足球的水平上;他们继续折腾,也不就那么意外了。当然在中国足球的历史上,几乎历届领导班子都比较折腾,这一届领导班子上来后继续折腾,或许也很正常!
监管之前,中国足协敢不敢先让外界监督?

然而原来反正热钱多,上面喜欢,即便中国足球再烂,国家队成绩再烂,但很多投资人至少会看在面子过程的份上,往里面砸钱,算是把中超联赛的观赏性给搞起来了。可是现在国家队成绩还是那么差,联赛也被折腾的越来越差;看似一些给各俱乐部减负的政策,如果大家严格执行,那么天海、重庆这种资金困难的球队和恒大这种冠军队投入都是同样的标准,待遇都差不多,那不是瞎胡闹么?这样的举措到底是在保护联赛的根基,还是毁联赛的品牌价值呢?对于资金紧张的中小俱乐部真的有什么帮助么?
国字号成绩不佳,青训更像是过家家,低级别联赛已经坍塌,中超联赛面子工程也即将沦陷,这就是中国足可笑又有些可悲的现状。这届领导班子才上来半年,你要说责任都是他们的,肯定不客观;可是看看他们的一些作为,所谓的放权职业联盟从未落实到实处;辟谣过后,能再用实力打自己脸的官员们,还可以享受一个月快两万的包车服务,飞来飞去都是头等舱、入主五星级酒店的待遇时,差强人意的足协是不是也该公布一下自己的账目,告诉大家一下收了那么多的引援调节费到底花哪去了呢?如果足协自己都不敢公开账目,又有什么资格去监管各俱乐部的账目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