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5岁胆结石患者吃熊去氧胆酸,2年后复查,医生:犯了3个低级错误

三秦的备忘录 2025-04-26 20:11:08

2021年,55岁的付东良是一名来自湖南的麻将馆老板。年轻时的他游手好闲,有活的时候就去工地上待几天,没活就是到处喝酒。家里全靠老婆一个人支撑着,日子过得十分拮据。自从女儿毕业后从事电商赚了钱,付东良一家的生活就像坐上火箭似的好了起来。付东良每个月拿着女儿给的零花钱肆意挥霍,各种美食名酒统统搬回家,每天不是去这个餐厅就是去那个馆子,没过三年就查出了糖尿病。不过他也不在乎,只想着人生苦短,就要活在当下。

2021年4月24日,付东良关店以后和几位老朋友一起去吃夜宵,点了满满一大桌子烤鱼、油焖虾和牛蛙。他刚吃下两口龙虾就感觉不对劲了,肚子里像是被塞了一个大冬瓜似的,鼓鼓的、胀胀的,连呼吸都变得困难。付东良皱着眉头揉了揉肚子,一阵隐隐的疼痛很快就从腹部深处传来,像是有一把小锤子在轻轻敲打着一样。为了不扫兴,他赶紧起身去旁边药店买了一盒健胃消食片。嚼了两粒后,又继续和朋友们推杯换盏了,只是不敢吃得太多。

6月4日,这天是付东良的生日,好面子的他直接在包了一个大包厢,请了不少亲戚朋友一起吃饭。正当大家伙大快朵颐时,付东良腹部那股熟悉的隐痛再次袭来。他不动声色地身体微微前倾,试图缓解这种不适。可下一秒,隐痛就像是被点燃的炸药桶一样,瞬间化作一阵剧烈的绞痛从他的右上腹传来,一路放射至右侧肩胛部。付东良猛地弯下身子,双手紧紧抱住腹部,疼得额头上瞬间冒出了豆大的汗珠。

身旁的老婆关切地问他怎么了,并递上一杯热水。付东良刚喝下想暖暖胃,可胃里很快就开始一阵阵翻腾,仿佛那些油腻的食物在里面疯狂搅动着。付东良难受得在凳子上坐立不安,扭动着身子。紧接着,一阵强烈的恶心感涌上喉咙,他还来不及反应,就趴着剧烈地呕吐起来,带着酸臭味的食物从他嘴里一股脑地涌了出来。强烈的反应吓得亲戚们赶紧扶着他上车去附近的医院挂号检查。

到达医院后,医生首先根据付东良的主诉对他进行了详细的体格检查。查体发现他的右上腹压痛明显,Murphy征可疑阳性。随后医生便给他开了腹部超声、增强CT和腹部MRI等检查。

检查结果显示:血脂分析:总胆固醇8.2 mmol/,低密度脂蛋白;超声:胆囊壁厚0.5 cm,腔内可见3枚强回声光团,伴彗星尾征,后方伴声影。肝脏:回声增粗;MRI:胆囊形态饱满,内见多发充盈缺损。诊断为胆固醇型胆囊结石。

很快,付东良就被推进手术室做了腹腔镜部分胆囊切除术。手术进行得很顺利,出院那天医生给付东良开了熊去氧胆酸作为治疗药物,并语重心长地叮嘱道:“你胆囊内的结石跟你长期无节制的高脂饮食、血糖过高和肥胖的体型都密切相关,如果再不调整不良生活方式,按时吃药,胆囊内剩余无法通过手术切除的微小结石到时候复发可就麻烦了,甚至还要切除整个胆囊。”

熊去氧胆酸是一种是一种天然存在的胆汁酸,最初是从熊胆中提取而来,现在都是通过微生物或化学方式转化而来。它不仅能够减少降低胆汁中胆固醇饱和度,还能加速胆固醇结石的溶解,增强胆汁的分泌与排解。

经过这么一遭后,付东良彻底意识到不重视自己身体健康的危害性。于是回到家以后,他就像是变了一个人一样,每天一日三餐都必须吃一些含有丰富膳食纤维的瓜果蔬菜,肉类也只吃鱼肉、鸡胸肉这类低脂高蛋白的肉。除了按时按量服用熊去氧胆酸以外,付东良一有空就去公园里耍剑打拳,只为了能尽快瘦下来。

在他的不懈努力下,他很快就瘦了五六斤,身体也很少腹胀腹痛了。9月8日,付东良如期来到医院复查,复查结果显示:腹部超声:未见残留胆囊或结石回声,肝床无积液;CT:肝内外胆管通畅,无结石或狭窄。看着如此惊人的变化,就连医生都忍不住赞扬付东良的毅力,并鼓励继续坚持。

命运似乎偏偏要与他为难,2022年11月15日,早上付东良站在镜子前刷牙。不经意间惊奇地发现自己的皮肤泛起了淡淡的黄色,像是蒙上了一层薄薄的黄纱。尤其是眼白部分,看起来浑浊不堪,像是黄泥沙一样。他心里一惊,赶紧揉了揉眼睛,生怕是自己看花了眼。可这黄色依旧没有丝毫改变。

付东良心里开始隐隐不安起来,一时间恍惚,竟然在转身时撞上了旁边的洗衣机。那一瞬间,右上腹突然一阵剧烈的绞痛袭来,疼得他直不起腰,冷汗瞬间冒了出来。他紧紧地扶住旁边的洗衣机,想尝试站起来,可稍微一动,腹腔里就像是有一股强大的力量紧紧地攥紧了腹部一样,一阵紧过一阵。付东良一个站立不稳,“扑通一声”摔倒在地。妻子闻声而来,看付东良脸色苍白,心里明白这问题肯定不简单,于是赶紧拨打了急救电话。

很快,检查报告就出来了。显示:肿瘤标志物:CA19-9 310 U/mL,CEA 12.4ng/mL,远高于正常范围;胆囊床:肝VIII段低回声占位,约4.4 cm×3.2 c大小,边界不清,与肝组织分界模糊;CT:门脉期延迟强化,伴肝门淋巴结转移;肝穿刺活检:镜下见腺癌成分伴坏死。诊断为胆囊癌肝转移。

“不!这不可能!”付东良看到检查报告单后情绪失控地大喊道,他狠狠地讲报告撕碎,踉踉跄跄地跑到医生面前,崩溃地哭喊道:“医生,你们是不是搞错了啊?自从上次出院后,我什么都改了,低盐低脂清淡饮食,坚持运动,按时吃药。更何况之前复查时显示一切正常,我平时也不抽烟喝酒,好端端的为什么还会胆囊癌肝转移啊??””

医生听后也感到有些匪夷所思,胆固醇型胆囊结石虽然是胆囊癌的明确危险因素,但癌变率仅<1%,并且付东良平时做的也不错,怎么看都不可能患癌啊。为了找出真相,医生只好又严谨细致地询问了付东良近段时间以来的饮食、睡眠、用药等细节,终于找到了元凶——熊去氧胆酸。

医生痛心疾首地怒斥道:“糊涂!熊去氧胆酸怎么能这么吃呢?哪怕你平时做得面面俱到,但是你却在吃熊去氧胆酸时忽略了这2个用药的关键点。临床上很多胆囊结石的患者也和你一样,在服用熊去氧胆酸时犯了这2个大忌!最后不仅没能溶解结石,保护肝脏,反而被癌症找上了门来!”

原来,他在用药过程中犯下了两个关键性错误。

第一个错误是:用茶水送服熊去氧胆酸。

很多中老年人喜欢以茶代水,觉得茶水不仅解渴,还能清火降脂。付东良平时最爱喝的就是铁观音,每日三餐必备,吃药时也习惯性地拿起茶杯直接服下。但他没有意识到,茶叶中的鞣酸、茶多酚、咖啡碱等成分,与熊去氧胆酸结合后,会在胃肠道内形成不溶性络合物,直接影响药物的吸收和生物利用度。尤其是鞣酸,它会与药物中的活性分子形成沉淀,导致熊去氧胆酸无法有效进入胆汁循环系统,自然也就失去了溶解结石、保护胆道上皮的作用。

不仅如此,茶水中含有的某些活性物质还可能加速肝酶系统的诱导,使得熊去氧胆酸在进入肝脏前就被提前代谢清除,真正到达胆囊的剂量大大降低。这就意味着,看似每天按时吃药,其实真正起效的药量寥寥无几。结石未溶,胆囊壁长期摩擦刺激,在慢性炎症环境下,癌变的风险也随之悄然攀升。

第二个错误则是:喜欢生吃海鲜。

在南方沿海地区,生吃海鲜早已成为不少中老年人餐桌上的“美味”,尤其是生腌虾、凉拌八爪鱼等,在调味酱汁的掩盖下格外鲜嫩诱人。付东良虽然手术后饮食整体变得清淡,但仍保留着每月几次“解馋”的习惯,尤其是夏天喝点啤酒,配上冰镇生蚝或生腌海鲜,觉得既滋补又舒爽。

然而,生食海鲜不仅会带入大量细菌、寄生虫及病毒,还极容易引发肠道感染和胆道系统的微生物污染。其中最危险的,是海鲜中可能含有的副溶血性弧菌、肝吸虫、寄生性肠道线虫等,这些病原微生物在未经高温杀灭的情况下,极有可能通过消化道进入胆道系统,反复刺激胆囊黏膜,加重局部炎症反应。一旦与胆结石长期摩擦形成“协同损伤”,癌变的门槛将被大大降低。

此外,有研究表明,某些海产品中含有的微量重金属(如砷、镉、汞)可能会在肝脏中蓄积,进一步诱发肝细胞的DNA损伤,促进致癌相关基因表达的改变,尤其在本身就存在慢性炎症的基础上,诱发肝癌、胆囊癌的风险更高。

医生通过对付东良的详细生活史分析后,发现他服药期间常以浓茶送药,导致药效大打折扣,而生吃海鲜则反复刺激胆道系统,使得原本手术切除后已经平稳的结石病灶重新陷入炎症的旋涡,最终引发了不可逆的病理性演变。

这也再次提醒所有正在服用熊去氧胆酸的患者:药物不是万能的,它只能在正确使用的前提下才能真正起效。如果你忽视了服药的方式、饮食的卫生习惯和微小的生活细节,再好的药物也可能变成一把“双刃剑”。

内容资料来源:

[1]牛英豪,蔡孟伟,王劲,等.熊去氧胆酸联合生长抑素在结石性胆囊炎患者围手术期的应用[J].中国药物应用与监测,2025,22(02):261-265.

[2]周扬,雷程红,宋振辉.熊去氧胆酸对猪流性腹泻病毒复制的抑制作用[J/OL].中国兽医科学,1-8[2025-04-25].

[3]倪衍平,苏健斌.熊去氧胆酸改善甲苯二异氰酸酯诱导的支气管上皮细胞损伤的作用[J].中国临床药理学杂志,2025,41(05):654-659.、

(注:《55岁胆结石患者吃熊去氧胆酸,2年后复查,医生:犯了3个低级错误》图片均为网图,人名均为化名,配合叙事:原创文章,请勿转载抄袭;情节稍有润色虚构,如有雷同纯属巧合)

0 阅读:489
评论列表
  • 2025-04-28 07:20

    这个药一点作用没有,根本没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