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和煦的春风里我在园林里闲逛,突然有一种书卷气息好像自己变成了唐代的才子,宋朝的贤人或者清朝的智人,这种淡然的感觉大概是因为中国的园林里,有一种可以让人放松身心,洗去俗气的感觉吧。文人雅士更喜欢在园林中吟诵诗词以求清静.
事实上其实我是在现在的美国。汉庭顿图书馆坐落在美国洛杉矶是一家著名的英美美术作品、珍贵书籍和手稿的集散地,最近几年一栋中国式的公园被建成,从构思到完成历时十年中国公园被命名为“流芳园”,这个完全西化的公园被赋予了一种全球风格让人留恋不去。
我记得二十多年前刚到美国时,曾听说过这间书房说是“藏书楼”,其实还不如一片郁郁葱葱的大花园。当时汉庭顿的藏书楼也是对游人开放的不收任何费用,我第一次来的时候就被它所吸引;美国作家马克·吐温的图片和手稿,16世纪的莎士比亚的小说,都是很有价值的历史资料,甚至连画集里的那些著名画作,都是一场艺术和艺术的享受。
要维持这么大的一座宝库和一座巨大的园林所需的资金是难以想象的,所以后来就变成收费的了,但游客还是源源不断。博物馆还定期举行专题展览或活动,为当地增添了许多浓郁的文化氛围。建立中国园林更是一个极富智慧和远见的想法,受到许多华人的热烈拥护。之后他们又以苏州花园为蓝本,专门聘请苏州本地的匠师建造了一座充满中国气息、充满诗意的园林,十年后洛杉矶才有了今天这个充满诗意的园林。
时至今日苏州的园林一直深受人们的敬仰和爱戴。它用一种优雅、高远的风格,配合着院子里的一些景物等,形成了一种特殊的艺术氛围彰显着中国文化的深邃。而最能衬托出苏州花园的就是太湖石了。
太湖石是一种通体呈透明状、晶莹剔透状的岩石也叫洞庭石,分布在江浙两省边界的太湖一带。苏州花园中的太湖石头,或盘踞于庭院一隅,或盘踞于碧波之上,百洞千壑棱角突出纹理细腻线条蜿蜒,构成了一幅令人赏心悦目的美景。
几年前我去苏州见到了那些石头,才知道那些奇石原是苏州园林的重要组成部分,那些石头的形状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特别是那些石头的磨砺就像世界上最美丽最美好的东西,往往都是经过艰苦的努力才能得到的一样。相传造石人需要选择一种中等尺寸的岩石,根据院落的特点进行雕刻,最后运至海边任凭海浪冲洗。每一颗有了轮廓的石头,想要变成“奇石”,所需要的时间也是不同的,可能是三年五年也可能是十年!
所以当我们凝视着这一峰峰石头,凝视着它沉思着它,在我们的耳边仿佛有太湖中的千涛,又仿佛有一种古老而凄厉的风雨之音,从石头上传来!白居易是一位有名的文人,对太湖石刻情有独钟。相传他在担任苏州总督期间,第一次看到了太湖石头的美丽就把石头用在了自己的花园中,开创了士大夫们用石头建造的府第园林的先河,开创了用石头建造的新时代。他用“形体与古今同在颜色与清与暗同在”来描述太湖,以此来表现他对太湖石的热爱.
汉庭顿图书馆的“流芳园”,有一片一公顷左右的湖泊,“爱莲榭”依河而筑“鱼乐桥”依河而立,“流水阁”门前的楹联“小石冷泉存朝气,紫泥新作泛春华”,更是别具一格,一道道廊檐,一扇扇窗户,更是构成了一幅幽静典雅的画面。因此,身处花园更象是在阅读一副绚烂的图画。我漫步在花丛中,抬头看着花丛周围的加州橡木,就象一幅画,又象一道美丽的风景线,与中国的花丛形成了完美的对比,我不禁想到,原来中国与西方的文明,可以如此和谐地共存,相得益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