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60年秋,江苏常熟城外大河,当地民勇正慌忙点燃堆满干柴的湖桥,以求阻滞太平军的进攻。木桥即将烧断的关键时刻,对岸一员大将用湿布蒙住战马双眼,单骑冲过两丈余宽的火墙,民勇大惊失色四散溃逃。他又手执长刀率领7骑攻破阜成门,一路所向披靡,死伤及逃亡清军堵塞街巷,常熟得以一鼓而下。此人正是黄文金,东王系核心战将,凭力扼湖口屡摧大敌扬名,后坐镇湖州为苏、浙诸将倚仗。

太平天国堵王黄文金
黄文金(1832年—1864年),广西博白人,官至东殿承宣使、定南主将,累功受封堵王。他作战骁勇兼擅民政,湖州突围后受枪击身亡。黄文金紫面白须身形魁梧,力大无穷精通武艺,未满18岁便在佛子岭操练团营,接魏超成传令,率2千教众与陆川赖九共赴金田。他起初名声不显,直到1855年,才奉东王命镇守“长江腰膂”湖口,在石钟山、梅家洲分筑坚城互为犄角,又以铁锁横江密排战舰。驻守湖口3年,大小数十战,杀清将萧捷三、罗胜发、史久立等,被清军唤作“黄老虎”。
1856年,天京事变爆发,杨秀清死于内讧,城内部属遭到血腥清洗。风雨飘摇之际,林启荣、黄文金、胡鼎文等东王系将领顶住压力坚守九江、湖口,挡住了西线湘军兵锋。次年,湖口失守,黄文金从属于右军主将韦俊。1859年,不堪同袍欺凌的韦俊献池州降清,又遣黄文金、刘官芳、古隆贤、赖文鸿等率军攻袭芜湖。诸将本粤西勋旧不愿变节,半途反戈讨伐韦俊并合军杨辅清部复夺池州。
次年,太平军二破江南大营,黄文金因功封定南主将,篇首“七骑破城”就在此后不久,同列四方主将的还有张乐行、刘玱琳与吴定彩。但二解京围的同时,西线局势恶化,叛将韦俊攻克枞阳,完成对安庆的合围。黄文金先后在皖南、江西、皖北等地与清军激战,但天朝在伐谋、伐兵、伐交上均落下风,安庆最终陷落。1862年5月,黄文金与谭绍光合力攻破湖州,受封堵王,他与湖州的羁绊就此开启。

清朝时期浙江省图
说来也巧,“黄老虎”的两处成名地都带“湖”字,一是湖口一是湖州。1863年初,他又率军西攻湖口,未果后退守湖州、广德。两城面山背水襟带平原,是皖、苏、浙三省交界要害,天朝特别委任堵王镇守。黄文金不负众望,且展现出民政才能,他在双林等地设立乡官局缉捕恶徒处理民讼等,另有减免田税鼓励通商之举,南浔数镇得以两年“秋收丰稳”。如此一系列重视生产发展商业,减轻田赋让利于民的措施,使湖州成为天京陷落后抵抗最久的重镇。
在军事防御上,黄文金与辅王杨辅清合力建起菱湖至东林,袁家汇至荻港两道纵深防线,于西路安吉、长兴等地稳扎连营以确保入皖退路。时值1864年春,天京被围近两年,淮军、楚军也各从江苏、浙江向西推进,苏南、浙西诸城多数失守,唯独湖州、广德岿然不动。但形势日益严峻,楚军名将蒋益澧部老汀军,叛将蔡元吉、邓光明,法国人德克碑、日益格的“常捷军”会攻湖州南路,淮军郭松林、潘鼎新、张树声部也由苏入浙合围湖州。
1864年7月19日,天京先于湖州陷落,幼天王一行仓惶逃至湖州。诸王众将就下一步战略方向产生分歧:洪天贵福欲在湖州东山再起;杨辅清向洪仁玕提议天朝高层远赴海外避祸;谭体元建议返回广西;黄文金则坚持“由赣入鄂北上合兵”。因堵王实力最强,其策略最终施行,但也很冒险:在江西就粮的李世贤、汪海洋是否愿意奉诏接应幼主;由陕西东援的陈得才能否在湖北稳住防线。后续发展来看,不仅这两点出现问题,最大的变数竟在黄文金自己。

电视剧《太平天国》干王救驾剧照
当年8月4日,黄文金派堂弟黄文英,及范汝增、吉庆元护佑幼天王入赣,自己则与杨辅清留驻湖州拖住清军。8月间,堵王率部先后在荻港、思溪大败蒋益澧、叛将蔡元吉,击毙何安泰,击伤郭松林。为期4个月的湖州攻守战,太平军共毙伤清军万余人,其中阵亡将官达143人。但8月底,南门守将陈学明降清,杨辅清完成断后就地解散并顺利脱逃,黄文金则突围而出,经广德追赶幼天王一行。
远离坚城人心不安,全凭堵王身在军中维持士气。但行军至皖南宁国时,清军猝然截击,身先士卒的黄文金被抬枪洞穿右肋,几日后行至浙江昌化白牛桥时伤重而亡,年仅32岁。堵王勇猛强悍,向来为诸将倚仗,一朝身死余部军心大损,7员将领自尽,溃散降清者不可胜数。黄文英哀叹:“自王兄殁,士卒皆丧胆。”他自己也慌了神,欲拔刀自刎被部下拦住,坐骑脚跛他下马步行逐渐走散,后心灰意冷自投清营就缚。将领尚且如此,遑论普通士卒,堵王之死的负面影响可见一斑。
《黄文英供词》称堂兄黄文金下葬时口中含些金叶,手腕戴个玉镯,堵王王玺陪葬身侧。行军仓促难措棺木,部下用棉絮包裹其身埋在道旁水沟,传闻尸身被左宗棠觅得并戮尸泄愤。下图位于今浙江省临安市昌化镇手wo村,疑似为黄文金葬身地水穿司。黄文英自投清营后,被清军押解至南昌,数次审讯,他于供词中叙述天朝及堵王事迹非常详细,但只求一死,后被处以极刑,时年26岁。

疑似黄文金葬身地今照
黄文金年少有为,是族中翘楚,18岁就成为拜上帝教博白县首领。但归入东王部属后5年都未留下作战记载,直到湖口扬名被清军唤作“黄老虎”。天京猝发内讧,韦俊自武昌全师而撤,九江、湖口诸将为天朝中兴争得时间。黄文金以骁勇善战闻名,但理民之才不逊忠王,他也在李秀成救主被俘后成为中流砥柱。其猝然阵亡,让太平天国复兴的希望更加渺茫,而“黄老虎”的威名也化作史籍中泛黄的墨迹,不时被热衷那段晚清历史的人们谈起。
参考资料:罗尔纲《太平天国史》、陶短房《天国志》、黄文英《黄文英供词》
勇冠三军的黄文金,为白旗红边的湘军副将刘瑞冕所伤,1864年9月5日,在浙江昌化县白牛桥伤重而死,尸埋一个叫水穹司地方。10月5日,根据俘虏的指引,清军掘出黄文金的尸体。 据同治三年(1864)九月初六日,左宗棠奏报“起获堵逆黄文金尸首枭示片”记载:“其黄文金尸首,昨据参将刘光明带同阵擒贼匪方友宏,于昌化白牛桥过去十里之水穹司地方,姚姓宅旁墙根,将该犯尸身起获。遍身皆用黄绸、红绸包裹,并殓以黄缎绣龙袍、幅、方靴,头枕元宝两锭,口含金叶,左右两腕金镯四只。逆尸自腹以下皆渐腐变,惟头面、两肋、两手皮肉未脱。左肩洋枪子伤一处,右肋抬枪子穿透。方友宏认系黄逆正身。”然后,依照清律,谋大逆者必行戮尸刑,参将刘光明“当即将尸身乱刀砍裂,首级解省呈验。”左宗棠亲自“验该逆面貌,年约五十上下,髭长而疏,齿已脱尽,耳后有一黑痣。当饬枭示武林门外。其伪印现存未毁,可取验也。” 清廷掘墓又戮尸,天国黄老虎入土亦难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