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国藩是如何“封妻荫子”的?

能静居主人 2025-04-28 07:03:40

曾国藩作为晚清政坛最具政治能量,影响时局最重大的一代名臣,在他位高权重之时,从未搞过封妻荫子,结党营私,虽然贵为封建大夫尊位,他却越来越谦谨,怀着满腔热忱,对朝廷贡献了毕生气血。在他人生诸多闪亮的片段中,管教自家人,培养正确的家族人才观念,至今还让人为之感叹嘘唏,钦佩不已。

首先在家庭日常生活上,必以节俭为要。曾国藩的小女儿曾经回忆说:“先公在军时,先母居乡,手中竟无零钱可用。拮据情形,为他人所不谅,以为督抚大帅之家不应窘乏若此。其时乡间有言,修善堂杀一猪之油,止能供三日之用;黄金堂杀一鸡之油,亦须作三日之用……”以此可见曾国藩乡间的家何其清苦。

曾国藩家书

如果说乡下物质匮乏制约,不能体现许多,那么曾国藩夫人带着孩子们跟来到城里依旧清苦,曾大可说明曾国藩如何简朴至极。据记载,他的夫人每月只有四千铜钱,折合银子也就是二两,儿媳一两。这点钱对于一位总督夫人来说实在太少了。在子女方面,他甚至要求不许穿着华丽,又一次看见女儿曾纪芬穿着一条彩色绸裤,曾国藩命令她立即换掉,所谓“文正见而斥以为侈”。对于一个爱美之心的女孩来说,穿件漂亮衣服都不被允许似乎太不近人情,然而总管曾国藩终生家教作风,则可看出,事无巨细,家风无论男女老少,必须全都遵守。

还有一次,曾国藩的夫人在安庆花钱买了一名女仆,曾国藩知道后,大光其火,没办法最后被转以别人。除此之外,曾国藩给家里的妇人和女儿制订了一个雷打不动的“日程表”,按照曾国藩的想法就是“吾家男子于看读写作四字缺一不可,妇女于衣食粗细四字缺一不可”,他的日程表是这样的:

早饭后,做小菜点心酒酱之类,食事。

巳午刻,纺花或绩麻,衣事。

中饭后,做针刺绣之类,细工。

酉刻,做男鞋女鞋或缝衣,粗工。

曾国藩对这件事非常重视,并且还要定期进行检查

很难想到,一个曾经在战场上指挥千军万马,在总督位置上更是案牍劳形的他,还能这般管理家庭碎事,真是历史上再难找到第二个这样的齐家人物,这样的家风,不淳朴端正想必也难。

曾国藩在子弟儿男的培养过程中,除了加强人文教育之外,更多的看重的是品行、品质,他从自身经验总结,大富之家并非是一个人良好的成长环境,他曾在家信中说:“凡世家子弟,衣食起居,无一不与寒士相同,庶几可以成大器。若沾染富贵气习,则难望有成。”与此同时,他甚至决绝地说:“蓄积银钱为儿子衣食之需,盖儿子若贤,则不靠宦囊,亦能自觅衣饭;儿子若不肖,多积一钱,渠将多造一孽,日后淫佚恶,必且大玷家声”。曾国藩从不给后代子女留下银钱,更多出于对富家子弟好逸恶劳,挥霍无度的深度感触而得出的结论,终其一生,他以高标准、严要求,打造了鲜明个性的曾氏风格的家风,首先是立志与“做官发财”的庸俗思想彻底决裂,给自己立下了一个坚定地誓言:“予自三十岁以来,即以做官发财为可耻,以宦囊积金道子孙为可羞可恨,故私心立誓,总不靠做官发财,以遗后人。”

曾国藩画像

其次,给自己制定了一个颇为详尽修身计划,然后结合自身行为后,每天必要自己反省是否做到了“知行合一”,在曾国藩的克己天空里,戒除心中贪财之贼,是最重要的,也是最为艰难的。由于清代薪金制度十分低微,大多官员都靠着“灰色收入”维持生计。曾国藩既然要学做圣人,就要坚决与贪财好利彻底决裂。从道光二十二年十月之后,曾国藩开始了“日课“,即工楷认真书写日记,细细反思自己这一天的言行,发现哪些不符合圣人要求,就甄别出来,深刻反省。但是极其困难的经济现状确实使曾国藩在京官生涯中不断为利心所干扰,并导致不断的自我批评。其中有这一段日记十分典型:

“座间,闻人得别敬,心为之动。昨夜梦人得利,甚觉艳羡。醒后痛自惩责。谓好礼之心形诸梦寐,何以卑鄙若此,真可谓下流矣!”

看到别人收了礼金,在梦中梦到别人得了意外之财,这属于精神系统的“心动”,在曾国藩看来都是自己学做圣人的巨大障碍,从中可以看出,曾国藩却是下了重大决心,咬着牙过着“不义富且贵,于他如浮云”的艰难生活。尤其让人感到惊讶的是,他坚守原则的理念中有四句话:“不为圣贤,便为禽兽。莫问收获,但问耕耘。”可见私欲和天理势同水火,不能半点含糊。

在现存可信的史料里,看不到曾国藩把任何一分公款装入自己的腰包,他众生生活简朴,“夜饭不荤”。即使在位高权重的晚年,他的鞋袜也都是夫人和女儿给他制作。在身兼五个高级职务后,曾国藩还因为凑不齐回家的路费而太息不已。这有力地证明了他“不靠做官发财”的誓言一直得到了坚守。

然而最能考验曾国藩“不靠做官发财”最终还要看他带兵打仗这一阶段,晚清国家军队上下弥漫着贪腐气候,特别是军官,几乎无一不拼命捞钱,以至于曾国藩曾痛心地说:“历年来痛恨军营习气,武弁自守备以上无不丧尽天良!”纵观曾国藩军旅生涯虽然大多艰难异常,但是想要发财弹指之间而已,而且曾国藩自己也都非常清楚军队的贪污腐化较之于官场更是洪水猛兽。他曾在给湖南各州县的绅士们写过一封决心说:“国藩奉命以来,日夜梀惕,自度才能浅薄,不足谋事。唯有‘不要钱,不怕死’六字时时自矢,以质鬼神,以对君父,即借以号召吾乡之豪杰”

这也直接导致了曾国藩从军之后,很少向湖南老家寄钱,用他的话就是:“余在外未付银寄家,实因初出之时,默此立誓,又于发州县信中,以不要钱、不怕死六字,明不欲自欺之志。”很明显,曾国藩从始至终都在坚守着不靠做官发财的誓言,在他波澜艰苦的一生,长期蹙着眉毛,终于践行了他对圣贤立下的誓言。

尤其值得一提的是,曾国藩在死后五年,他的儿子曾纪鸿因家人病重,缺钱医治。左宗棠送给他三百两银子,还在家书中这样回忆曾国藩说:“吾与文正交谊,非同泛常。所争着国家公事……以中兴元老之子,而不免饥困,可见文正之清节足以为后世法矣”。看来一辈子跟曾国藩有着千丝万缕矛盾的左宗棠给了曾国藩的这个评价更能让人信服。这可真正算得上是穷人了,死后毫无资产。

此外值得一提的是,曾国藩的齐家功夫得到了深厚的回报,长子曾纪泽是一位出色的外交官,次子曾纪鸿则是一位数学人才,他喜爱自然科学,精通天文、地理,最精代数,曾著有《对数详解》、《圆率考真图解》等书,还计算出一百位的圆周率。两个儿子的成材和曾国藩提倡子女学习科学知识,学习西方先进的技术和文化大有关系。

曾国藩难得的是,不光他的儿子成才了,他的后代子孙曾宝荪、曾约农都成为了大教育家和大学者。

曾国藩不通过手中的权利封妻荫子,这在封建高官中极为少见,通过他的浩然正气的家风,真正地给子孙们谋了福,是实实在在的“荫子千载”。

在齐家之后,他去世的前三年还在不断省察自己:“念平生所作事,错谬甚多,久居高位而德行学问一无可取,后世将讥议交加,愧悔无极。”更为让人叹为观止的是,直到逝世的前四天,他依旧在日记里“修身”:“通籍三十余年,官至极品,而学业一无所成,德行一无可许,老大徒伤,不胜惶悚惭赧!读来这样的文字,真是让人大汗淋漓,醍醐灌顶。

曾国藩不通过手中的权利封妻荫子,这在封建高官中极为少见,通过他的浩然正气的家风,真正地给子孙们谋了福,是实实在在的“荫子千载”。

0 阅读: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