司马炎丨八王之乱和五胡乱华的罪魁祸首,他给晋朝留了怎样的祸患

雁芙说历史 2025-04-12 13:36:44

五胡乱华的罪魁祸首就是晋武帝司马炎,他的犯下错误是致命的,简直可以说是万死不足以恕其罪,就是因为他瞎搞,导致晋朝内外多种矛盾来了一次总爆发。

264年,司马昭攻灭蜀汉后,逼迫魏元帝曹奂封他为晋王,加九锡,由此完成了篡位的前期步骤,但司马昭还没等到篡位称帝的那一天,就病逝了。

司马昭死后,他的儿子司马炎继承晋王之位后,仅仅过了4个月,就迫不及待地逼着傀儡皇帝曹奂禅位于他,改国号为晋。

然而,司马炎做了皇帝后,虽然前期励精图治,开创了“太康之治”,而且攻灭东吴,完成天下一统,但到了中后期,司马炎开始不断犯错,而且每一个错误都是致命的。

这些致命的错误在他死后不久,集中爆发,是引发八王之乱乃至五胡乱华的祸源。

如果总结下来,这些致命的错误一共有四个。

第一,大搞分封制,为八王之乱埋下祸根。

司马炎为什么要搞分封制呢?这其实主要出于借鉴曹魏灭亡的教训。

司马炎认为,曹魏不给宗室亲王实权,处处防着宗室诸王,导致曹魏宗室势力一落千丈,以至于后来他司马家的人架空皇帝一直到司马炎篡夺曹魏江山,整个曹魏宗室都没有能力反抗。

所以,司马炎要分封宗室,加强宗室的势力,把司马家的子孙分封到天下各方,让他们世代拱卫晋朝江山。

但司马炎也考虑到了诸侯王犯上作乱的事情。

为此,他在分封诸侯王的时候,做了硬性的限制。

就是把诸侯国分为大国、次国、小国。

其中,大国管辖2万户百姓,可以合法拥有军队5000人,次国管辖百姓1万户,拥有军队3000人,小国管辖百姓5000户,拥有军队1500人。

按理说,照这种限制措施下,就算搞了分封制,那些诸侯王也掀不起风浪的,毕竟最大的诸侯国也只有5000人马,根本没有能力跟朝廷叫板。

然而,司马炎接着就犯下了最为致命的错误。

他授予这些诸侯王都督各方镇诸军事的职务,这个职务也可以理解为古代大军区最高长官。

比如,汝南王司马亮,督豫州诸军事,镇许昌,楚王司马玮,都督荆州诸军事。

赵王司马伦为征西将军,镇关中,齐王司马冏,为镇东大将军,镇许昌。

成都王司马颖为镇北将军,出镇邺城,河间王司马颙,为平西将军,镇关中,淮南王司马允都督扬州诸军事。其他几个大的诸侯王也同样出镇到地方。

这样一来,原本掀不起风浪的诸侯王,有了都督某地诸军事的权力,他们就同时掌控了朝廷各大方镇的军事大权,由此手握重兵。

有了这些权力加持,这些诸侯王就有了起兵作乱的资本,后来的八王之乱,那些诸侯王能调动大量的军队,就是因为这个权力。

第二,司马炎后期贪图享乐,疏于朝政,为爆发流民起义埋下一颗定时炸弹。

当初,东吴还没有被灭时,有东吴这样一个对手的存在,司马炎在对手的压力下,还算兢兢业业,励精图治。

但灭了东吴之后,司马炎统一了天下,心态也发生了变化,他开始变得志骄意满,沉迷于享乐中。

对于司马炎统治的后期,《晋书》上的原话说的是:

“平吴之后,天下乂安,遂怠于政术,耽于游宴,宠爱后党,亲贵当权,旧臣不得专任,彝章紊废,请谒行矣。”

意思是,西晋平定东吴后,天下安定太平,于是司马炎开始荒废政务,沉溺游乐宴饮,过度宠信后妃的亲族势力,让皇亲国戚独揽大权,致使很多功臣元勋无法担任重要职务,国家典章制度逐渐崩坏,请托贿赂之风盛行朝野。

此外,司马炎本人的生活奢靡无度,而且好色成性。

皇帝如此荒唐,下面的大臣也是上行下效,一股奢靡之风很快席卷整个晋王朝,甚至“炫富”成了一种风气。

这会引发怎样的后果呢?

荒废朝政就意味着国家治理会出现各种问题,从皇帝到贵族阶层奢靡的生活,意味着对百姓盘剥无度,才能确保统治阶层的奢靡生活。

加上世家大族、地方豪强兼并土地,百姓被逼到没有活路了,就会发动农民起义。

司马炎在位期间,这些问题还没有彻底爆发,他死了以后,这些长期累积下来的弊端逐渐凸显出来。

到了晋惠帝时期,一些地方遇到天灾,加上贵族阶层、地方官吏的盘剥,豪强兼并土地,天灾加上人祸,农民不仅没饭吃,连土地也没了。

没有土地以后,农民为了生存就会逃荒,形成流民,最后,流民被逼到绝路,为了能活下来,于是爆发流民起义。

早在八王之乱前夕,流民起义就已经大规模爆发,而晋朝的贵族们还在忙着争夺权力,互相混战。

由此,晋朝的统治根基被严重动摇。

第三,立有智力障碍的傻儿子为太子,为日后的动乱埋下祸根。

司马炎好色成性,仅从史书明文记载来看,他和13个后妃生了18个儿子,其中有4个是嫡子。

但是,嫡长子司马轨和嫡四子司马恢早夭,剩下只有嫡次子司马衷和嫡三子司马柬是皇位继承的第一梯队人选。

然而,次子司马衷有智力障碍,都成年了,但智力水平还像孩子一样,这样的人,是没有能力做皇帝的。

司马炎一开始也担心这个事情,有改立太子的想法,但不久之后,司马衷和一个叫谢玖的女子给他生了一个孙儿,就是司马遹。

司马遹从小就十分聪慧,司马炎对自己这个孙儿十分喜爱。

在他看来,就算儿子的智力有点问题,但孙子很聪明,将来皇位还不是要传到孙子这里。

再加上司马炎十分宠爱第一任皇后杨艳,爱屋及乌,心理上也更倾向于立司马衷,于是在多种因素下,有智力障碍的司马衷成了太子。

但这样一个人将来做了皇帝,注定会成为任人摆布的傀儡。

但凡司马炎能立一个有能力的儿子,西晋后面的局势会好很多,至少一个智力正常,有能力的皇帝,是能够驾驭群臣,稳定朝局的。

而司马衷由于智力缺陷,将来成为皇帝后,由于他没有能力掌控朝政,以至于西晋很快发生权力争夺战,八王之乱在司马炎死后仅仅一年就爆发

第四点,司马炎对周边归附的古代游牧民族管理失策,为日后五胡乱华埋下祸根。

西晋初年,中原腹地以及周围的古代民族分布已经十分复杂。

这里面,鲜卑族是一个重点,接下来的300多年大乱世中,鲜卑族扮演了核心的角色。

自从汉朝打垮了匈奴以后,北方的鲜卑族没了匈奴的压制,迅速崛起,到西晋时期,已经广泛分布于中原周围。

我们可以想象一下这样一个画面,从最西边的西域开始,中间经过河西走廊、西北地区、蒙古草原,再到最东边的辽东,都广泛分布着鲜卑族。

但鲜卑族分为很多个族群,大致分布情况是这样的:

西北的陇西地区分布着秃发鲜卑、蒙古草原分布着拓跋鲜卑、宇文鲜卑,辽东地区分布着段部鲜卑以及慕容鲜卑。

此外,归附中原王朝的匈奴部落被安置在山西中部和东南部一带,羌族、氐族广泛分布于青海、甘肃、陕西一带的关陇地区。

还有羯族,原本是匈奴的附庸,随匈奴一起归附中原,同样分布于山西、河北一带。

所以,当时西晋作为一个大一统王朝,实际上面临的民族成分非常复杂。

这些古代民族为什么会内迁到中原呢?

这是因为他们从汉朝开始与中原王朝作对,被击败后臣服于中原,并以“归附”中原的名义,被中原王朝迁移安置,由此不断有古代民族涌入传统汉地定居。

但由此带来的隐患也是十分严重的,这些古民族人口众多,很容易发生叛乱。

而且就算在平时,这些古代民族也经常起兵作乱,比如西晋初期的西北地区就曾经发生过著名的秃发树机能之乱,羌族、氐族也时常发动叛乱。

事实上,对于这些隐患,西晋的一些有识之士早已洞察到。

早在西晋灭东吴之后不久,就有大臣郭钦提出将中原的胡人迁徙出中原的建议,但司马炎根本听不进去,置之不理。

后来晋惠帝登基后,到了八王之乱第二阶段开始前夕,大臣江统也提出将这些内迁到中原的古代民族迁移出去,但当时是妖后贾南风把持朝政,也是对此置之不理。

从现实的角度来说,这两位大臣都主张把这些古民族从中原迁移出去,但是实际上执行起来的难度还是很高的,这个策略最终能不能实现也很难说。

但至少已经有人认识到这些古民族内迁中原带来的隐患,就算不用迁移的方式,也应该尽快想出其他方案来分化瓦解这种隐患。

然而,司马炎当时根本没有采取任何措施,任由这种隐患发展下去。

再加上司马炎统治后期,朝政荒废,对百姓盘剥压榨过度,对归附中原的古代其他民族的盘剥也很严重。

等到司马炎死后不久,一些古代民族的底层百姓也在这种压榨之下,沦为流民。

五胡乱华时,攻占巴蜀,建立成汉政权的李雄,就是氐族人,他们原本定居在关中地区,后来遇到天灾,加上西晋朝廷、豪强的盘剥,由此失去土地,沦为流民,最终走上了武装反抗西晋朝廷的道路。

因此,司马炎的民族政策很失败,为后来的五胡乱华埋下祸源。

再来看,五胡乱华究竟是怎么发生的?

司马炎死后,他的傻儿子登基为帝,外戚杨骏为辅政大臣,傻皇帝司马衷的原配妻子贾南风被立为皇后。

由于司马衷有智力障碍,无法掌控朝政,妖后贾南风对权力的野心很大,于是联合楚王司马玮以武力诛灭了杨骏。

接着,贾南风又设计除掉了楚王司马玮和汝南王司马亮,诛杀了西晋功臣卫瓘,由此彻底掌控西晋朝政大权。

8年后,贾南风毒杀太子司马遹,引发诸侯王不满,诸侯王于是以武力攻入京城,诛杀妖后贾南风,八王之乱由此进入第二阶段。

接下来的时间里,西晋的诸侯王们,无论谁上台掌管朝政,都有人不服,这个诸侯王前脚掌管了朝政,后脚就被另一个以武力赶下来。

西晋的最高权力由此陷入一个诸侯王轮流掌权,然后不断被其他诸侯王以武力赶下台的死循环,各大诸侯王之间不断爆发混战。

在这个过程中,西晋王朝的局势可以说是内忧外患。

而且内忧不止一个,除了底层百姓活不下去,沦为流民,然后不断发生流民起义之外,还有诸侯王之间的混战。

外患也不止一个,因为中原内地分布着多个古代民族,虎视眈眈,到了八王之乱后期,那些混战的诸侯王,为了取得战场上的优势,主动联合乌丸、羯朱、匈奴等民族武装参与诸侯混战。

最终的结果是,八王之乱这场内战报销了西晋的精锐大军,以至于后面胡人反叛时,根本没有能力抵挡。

此时,氐族首领李雄带着流民起义军攻占成都,割据巴蜀,创建成汉政权,匈奴首领刘渊趁机带着匈奴五部宣布反晋,建立汉赵政权,并且不断进攻西晋,最终攻破西晋首都洛阳,俘虏晋怀帝司马炽。

五胡乱华由此开始,而这一切的祸源,晋武帝司马炎要负主要责任。

如果他不搞分封制,不立一个傻儿子做太子,不荒废朝政,及时处理好民族问题,这一切根本不会发生。

0 阅读: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