乾隆皇上在安排兵马时,对孝贤皇后的娘家富察家族很是照顾,特别是皇后的亲弟弟傅恒和他的儿子福康安,都因此出了大名。但要是说富察家全靠皇亲国戚的身份才发达起来,那也不全对。富察家里有个子弟,他打过好多仗,每次都冲在最前面,最后战死在了沙场上。这位英勇的将领究竟是谁呢?
一、皇上他姐姐或者妹妹的儿子
这个人叫明瑞,小名叫筠亭,来自满洲镶黄旗。明瑞家的背景相当牛,他的太爷爷米思翰,在康熙那时候,是户部尚书,还是议政大臣呢。他当年特别硬气,不顾别人反对,坚持要撤掉那些藩王,康熙帝特别看重他。明瑞的爷爷叫李荣保,官职上不怎么得意,但他有个超棒的女儿,就是乾隆帝的正宫皇后孝贤皇后。有了这位皇后,他们家族的发展就顺风顺水了。
李荣保家孩子多,光儿子就九个,最有名的要数老九傅恒。明瑞他爸呢,叫傅文,排行老四,没啥特别的故事,就知道他继承了一等承恩公的爵位,可惜早逝。后来,明瑞这小子以官学生的身份,接手了老爸的一等承恩公爵位。就他这身份地位,啥都不用干,就能过上锦衣玉食的好日子。
二、清朝那些厉害的武将清朝时期,有很多出色的武将,他们在战场上奋勇杀敌,立下赫赫战功。这些武将啊,都是经过千锤百炼的,不仅武艺高强,而且智勇双全。他们带领士兵们南征北战,打了不少胜仗,为清朝的稳定和繁荣作出了巨大贡献。就说那些镇守边疆的武将吧,他们常年驻守在边境,防止外敌入侵。无论天气多么恶劣,条件多么艰苦,他们都坚守岗位,毫不退缩。他们的勇敢和坚韧,让人由衷地佩服。还有那些参与平定内乱的武将,他们在国内战乱时挺身而出,平息叛乱,维护了社会的稳定和百姓的安宁。他们的智谋和决断,让人们看到了武将的风采和担当。总之,清朝的这些武将啊,都是了不起的英雄。他们用自己的热血和生命,谱写了一曲曲壮丽的赞歌,永远值得我们铭记和敬仰。
年轻的明瑞没走上“摆烂”的路子,而是埋头苦读诗书,刻苦练习武艺,一心盼着属于自己的好机会能来!到了乾隆二十一年,也就是1756年,乾隆皇上派兵去打阿睦尔撒纳,明瑞因为是个副都统,就被派去当了带队的头头,他成功地把叛乱给平定了,因此升了官,做了户部侍郎和参赞大臣。没多久,新疆那边又闹起了大小和卓的叛乱,明瑞二话不说,又带着军队去打仗,这次他又立了功,皇上赏了他双眼花翎,还给他加了云骑尉的世袭官职。
同时呢,明瑞的肖像画也被挂在了紫光阁里头。到了乾隆二十七年,也就是1762年,乾隆皇上设立了伊犁将军这个官职,专门来管新疆那块的军政大事。明瑞因为深得皇上信任,就当上了第一任伊犁将军。在新疆那会儿,明瑞带着军民平定叛乱、建城墙、开荒地,这样一来,清朝在新疆的统治就稳当多了,而且啊,他还带动了那边经济的发展。
三、在缅甸英勇牺牲在缅甸的战场上,他们奋不顾身,勇往直前。面对敌军的猛烈攻势,他们没有退缩,而是选择了坚守阵地,直到生命的最后一刻。他们的身影在硝烟中若隐若现,但那份坚定的信念和勇气却永远留在了人们的心中。可以说,他们是在缅甸这片土地上英勇牺牲的勇士,他们的故事将永远被铭记。
乾隆爷刚忙完西北那边的事儿,西南边境又闹起来了。缅甸的贡榜王朝老来找云南土司的麻烦,还把清朝在云南的绿营兵给打败了。乾隆爷气得不轻,所以在乾隆三十二年,也就是1767年的二月,他决定让明瑞去当云贵总督,还兼着兵部尚书,负责指挥打仗。明瑞一到任,立马就把军队分成两路,直接朝着缅甸的阿瓦城杀过去了。
蛮结之战那会儿,明瑞冲在最前头,带着满汉士兵对缅军的大本营发起了猛烈的冲锋。他受了伤,但还是勇猛冲锋,不退缩,最终把缅军给打败了。之后,明瑞带着军队一路逼近阿瓦,缅军都被惊到了。不过那时候,清军也已经没啥战斗力了,粮食不够吃,还没人指路,另一队人马也联系不上。明瑞没办法,只能带着军队撤退,但缅军却一直追着他们不放。经过几场硬仗,清军没粮食也没子弹了,还被五万敌军给围住了。明瑞伤得太重,最后选择上吊自杀了。
#百家说史品书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