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个地方都有自己民族的语言,距离越远,语言差异越大。我国辽阔的疆域,除了普通话以外,各地的方言也是各有特色。
众所周知。陕西方言是一种历史悠久的语言,从秦朝开始延续至今,目前主要分布在陕西省关中平原,甘肃,青海,宁夏,新疆一带。也是我国使用人数最多的方言之一。

但是你知道吗?
在距离陕西2000公里外的中亚,却有这么一个民族,他们的语言以陕西方言为主,而且他们自称“中原人”,而且每个族人都认识宗宗棠。这到底是怎么回事呢?
这就是生活在中亚地区的东干族,目前约有12万人,主要居住于中亚的哈萨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乌兹别克斯坦三国。

如此遥远的距离,两者又是怎么扯上联系的呢?
这个事情还要从1862年说起,面对清朝腐朽统治的压迫,当年在西北地区爆发了轰轰烈烈的回民起义,不过在清朝的镇压下,起义慢慢走向了失败,1877年这些留下的起义军残部从喀什北部中俄边境过境,历经重重困境,最后到达托克马克定居地。这次的迁徙人数并不太多,只有三四千人。
1882年沙皇俄国将强占的伊犁地区归还中国,伊犁地区曾经参加过回族起义的回民和维吾尔人担心清朝报复,开始第二次移民至中亚。这一次人数比上一次迁徙的要多一些,两者结合之下,才勉强在当地站稳了脚跟。

这些移民被当地的中亚人称之为东干移民,视为外来入侵者,并不被当地人承认,从迁徙的那天开始,和当地的冲突不断,东干人一直没有获得正式的身份,直到1924,他们才被苏维埃正式承认为属于中亚地区的东干族。

特殊的历史和经历,让东干人的文化和习俗与周围其他民族差异很大,他们现在使用的语言以陕西,甘肃方言为主,属于汉藏语系汉语族,除此之外,他们也能熟练使用俄语、突厥语和东干语。所以陕西和甘肃人差不多能跟他们无障碍交流。
而且不光如此,他们的风俗习惯依然是国内回族穆斯林的宗教生活方式,虽然融合了部分中亚各民族的文化和习俗,但却保留了伊斯兰教文化的基本特征。

为什么每个东干人都会认识左宗棠呢?
那就必须提到白彦虎这个人,白彦虎被称为东干人之父,这个人身份很复杂,在早期他是英勇的回民起义领导者之一,一直奔走抵抗清军。但后来起义式微以后,他投靠了入侵新疆的阿古柏,成为了入侵者的马前卒,做了很多助纣为虐的事。

当时清政府为了收复新疆而出兵,统帅就是左宗棠。后面的事情大家都知道了,左宗棠成功收复新疆,阿古柏身死,白彦虎逃往中亚。
所以对于东干人来说,影响力最大的中国人非左宗棠莫属。

(关于白彦虎这个人的看法褒贬不一,感兴趣的可以去自己查资料)。
这也就是为什么在远隔2000公里的中亚,还有人懂陕西方言的原因了。
你是怎么看待这个民族的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