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统文化屡屡破壁出圈,给我们什么启示?

一桐看军事 2023-07-19 18:20:04

来源:钧正平工作室·中国军号

文化是民族生存和发展的重要力量。习主席刊发于《求是》的重要文章《坚定文化自信,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指出:“古人讲,‘万物有所生,而独知守其根’。中华文明延绵至今,正是因为有这种根的意识。”传承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推进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建设、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的重要内容。

近年来,从中央到地方,各级政府都在大力推动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发展。从“中国历代绘画大系”通过数字化汇聚、数字化共享,让观者“走入”画中、身临其境,到《中国诗词大会》展开诗词比拼,带我们遨游浩瀚诗海、《典籍里的中国》用舞台剧的形式,演绎经典的前世今生,再到将宋词与戏曲巧妙融合的热门歌曲《光亮》,中华文化总会在某一时刻,超越时空维度,给人以感动与震撼,越来越多的传统文化作品正在“时尚变装”中加速“破圈”。

最近火爆出圈的国风动漫电影《长安三万里》也是其中之一。片中,《静夜思》《将进酒》《燕歌行》等传世名作娓娓道来;行卷、柘枝舞、曲江宴等古代常识缓缓叙述;李白、高适、杜甫……这些在中国文化史上灿若星辰的名字,变得立体而又亲切。

各个社交网络平台上,影院里银幕上下共同背诵古诗,成了独属于中国影院的诗意浪漫。在吟诵中,我们知晓了文化创新的意义所在,更欣喜地看到中华民族最基本的文化基因,仍然能与当代中国相适应、与现代社会相协调,仍然可以用人们喜闻乐见、具有广泛参与性的方式推广开来。

“求木之长者,必固其根本;欲流之远者,必浚其泉源”。习主席指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精神命脉,是涵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源泉,也是我们在世界文化激荡中站稳脚跟的坚实根基。《长安三万里》的走红,不仅彰显了国产动漫电影的进步,也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当代社会中再次焕发活力的缩影,票房的一路飙高,更是反映出当下社会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强烈需求和高度认可。

“在新的起点上继续推动文化繁荣、建设文化强国、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是我们在新时代新的文化使命。”在当今全球化的大背景下,如何继承和发展自身的文化特色,对于每个国家和民族来说都是一个重要课题。

习主席在文化传承发展座谈会上的重要讲话,用“五个突出特性”很好地回答了中国共产党人如何赓续千年文脉,弘扬中华文明,为伟大复兴中国梦提供强大价值引导力、文化凝聚力、精神推动力。如果不从源远流长的历史连续性来认识中国,就不可能理解古代中国,也不可能理解现代中国,更不可能理解未来中国。

正如片尾高适面对满目苍夷的长安城时,说的那句话:“诗在、书在、长安就在。”昔日的长安,已经不在了。今天的西安,正在崛起。大唐不夜城的繁华,恐怕已经远超1000多年前;2023年5月,中国与中亚五国峰会在西安召开。古“丝绸之路”已经不在了,但新的“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已经崛起。文化是中华民族的血脉和基因,纵然历经五千年,遭遇无数战乱、动荡,但它依然拥有顽强的生命力。影响之深远,规模之宏大,更超昔时。破碎千遍,站起来,仍完璧如初。中华文化,依旧源远流长。

习主席近日在中共中央政治局第六次集体学习时强调:“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这个重大命题本身就决定,我们决不能抛弃马克思主义这个魂脉,决不能抛弃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这个根脉。坚守好这个魂和根,是理论创新的基础和前提。”马克思主义作为中国共产党人的精神之魂,是一百多年来中华儿女的探索选择;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作为中国人的文化之根,是中华儿女在历经数千年磨难和奋斗过程中积累的智慧宝库,是祖辈留给后辈的、面对任何风浪都能站稳脚跟、坚毅前行的勇气和力量。

当今世界正经历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我们要不断推动马克思主义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将马克思主义的真理之光注入和激活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根脉,引领和激励中华文明在现代转型中“老树春深更著花”;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庞大根脉的丰富营养,充实和滋润马克思主义的生命力,使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化时代化的新飞跃中,凸显出日益鲜明的中国风格和中国气派。

与此同时,作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国传统军事文化更是赋予了我们这支军队优秀的文化因子和足够的文化自信。对军队而言,只有始终保持高度的军事文化自信,才能永葆向世界一流军队迈进的精神气魄,才能不断增强提升军事文化软实力的文化担当,才能最大程度地凝聚全体官兵的意志力量,为推进强军事业提供深层精神动力、有力舆论支持和强大文化支撑。

(钧正平工作室·中国军号产品)

0 阅读:2

一桐看军事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