镇江焦山开展!墨乡开国——王相摹刻高凤翰《砚史》拓片展来了

扬眼 2025-04-21 15:57:05

扬子晚报网4月21日讯(通讯员 黄仟 记者 万凌云) 4月19日上午,由镇江市文化广电和旅游局、宿迁市文化广电和旅游局主办,镇江焦山碑刻博物馆、宿迁市博物馆共同承办的“墨乡开国——王相摹刻高凤翰《砚史》拓片展”在焦山书画院展出。

砚,作为“文房四宝”之一,在中国文化长河中承载着深厚底蕴。尽管砚台相关文献众多,但以“史”命名的著作却屈指可数。宋代米芾的《砚史》记载二十余种砚台,着重探讨形制与产地;而明清时期,高凤翰所著的《砚史》堪称同类著作中的佼佼者。

高凤翰(1683 - 1749年),清代的书画家、篆刻家。55岁左右,他右手患病,此后改用左手创作,更号尚左生,刻印“丁巳残人”。他一生爱砚成痴,藏砚多达一千余方,从中精选一百六十五方亲自镌刻,原本计划创作《砚史》,却因右臂病废未能如愿。

值得一提的是,高凤翰和焦山也有着一段渊源,于乾隆二年(1737年),从扬州来到焦山寻访《瘗鹤铭》,并阅读陆游题记,留下诸多佳话。

现场

高凤翰的《砚史》原本被清代宿迁藏书家王相购得。为使这部佳作广为人知,王相邀请镌刻名家将其摹刻上石,历经十余年艰辛方才完成。遗憾的是,《砚史》原本在战火中散失,如今仅有四十五块摹刻原石收藏于南京博物院。

此次《砚史》拓片展意义非凡,旨在让观众领略高凤翰《砚史》中诗、书、画、印、砚相互交融的艺术之美,感受传拓技艺古朴典雅的审美理念,进而推动大众对传统文化的关注与传承。展览现场,一幅幅精美的拓片仿佛在诉说着历史的故事,引得观者流连忘返。

相信通过此类展览,传统文化将在新时代焕发出新的生机与活力,吸引更多的人感悟优秀传统文化的魅力。

校对 石伟

0 阅读: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