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3月5日,一则工商信息如同投入平静湖面的石子,激起了层层涟漪。
企查查数据显示,佟丽娅赫然出现在陈思诚旗下「壹同星诚」的股东名单中,持股比例为5%。
这究竟是商业合作,还是另有隐情?
这对已离婚四年的夫妻,关系的走向引人遐想。
他们曾经是《北京爱情故事》里的金童玉女,如今却以一种全新的方式再次捆绑,这背后的故事耐人寻味。
回顾二人过往,他们合作的轨迹清晰可见。
从《北京爱情故事》的荧幕情侣,到如今百亿票房背后的资本盟友,佟丽娅与陈思诚的关系经历了一次又一次的转变。
尤其引人注目的是,根据娱乐资本论的数据,他们在离婚后的合作项目数量竟然是婚内时期的三倍。
这其中的逻辑和考量,值得我们深入探究。
时间回到2014年,彼时的佟丽娅和陈思诚正处于新婚燕尔的甜蜜期。
也是在这一年,他们以夫妻档的身份合作出演了多部影视作品,开启了事业上的共同发展之路。
随后的几年,他们的合作模式不断加深,不仅共同出演了5部影视作品,还共同投资了一些项目。
这段时间,他们既是生活中的伴侣,也是事业上的伙伴。
2021年,两人宣布离婚的消息震惊了娱乐圈。
许多人猜测,他们的合作关系也将就此结束。
出乎意料的是,离婚后的他们并没有分道扬镳,反而以一种更紧密的方式联系在了一起。
股权绑定、电影互相站台,种种迹象表明,他们的合作关系非但没有结束,反而更加深入。
2023年,陈思诚曾卷入夜会风波,当时舆论一片哗然。
就在此时,佟丽娅的微博粉丝却意外上涨了82万。
巧合的是,在电影《消失的她》的路演中,佟丽娅也现身支持,当日公司股价上涨了5.3%。
这些事件似乎都在暗示,“体面前任”的人设为双方带来了巨大的商业价值,据估算,每年可带来约3000万的商业溢价。
在《唐探1900》庆功宴上,陈思诚曾举杯致谢“最重要的合作伙伴佟女士”。
当时,眼尖的网友发现,他的手机屏保仍然是三人的全家福。
这种“公私混溶”的状态,恰如他们共同注册的“朵朵影视基金”章程所述:情感可量化,利益可持续。
种种迹象表明,佟丽娅和陈思诚的关系并非简单的商业合作,其中蕴含着更深层次的逻辑。
他们的关系重构,或许可以用一个公式来解释:(共同育儿责任 × 商业互惠系数)÷ 情感芥蒂值 = 新型伙伴关系。
根据北京某娱乐律所2025年的数据显示,明星离婚后建立商业合作的比例同比增长了170%,这似乎也印证了这种新型关系的兴起。
在关系重塑的过程中,双方的人设也发生了转变。
陈思诚从“出轨男”转型为“事业型前夫”,佟丽娅则从“卑微妻子”蜕变为“资本新贵”。
值得一提的是,双方微博CP超话的日活量甚至反超了离婚前37%,这或许也反映了公众对他们这种新型关系的某种认可。
为了保障合作的稳定性,他们也建立了一系列的风险对冲机制,例如保留每年的8月8日庆生仪式以维系情感温度,设立育儿专项账户以切割私人事务,以及通过交叉持股形成资本护城河。
佟丽娅和陈思诚的关系,也引发了人们对情感经济学的思考。
他们的关系本身就衍生出了独特的商业价值。
《体面分手指南》影视改编权竞拍至8200万,“思丫CP”虚拟数字人直播带货GMV破亿,甚至有商学院将其列为“情感资产管理”的经典案例。
在朝阳区某国际学校的家长群里,佟丽娅的备注是“朵朵妈妈(壹同星诚股东)”。
这种“职场化亲属标签”的出现,也反映了精英阶层家庭关系的新变化。
更值得关注的是,这种新型关系似乎正在影响整个娱乐圈的生产关系。
横店最新《演员合同范本》新增条款:“签约艺人如遇婚变,需优先考虑与前配偶建立商业合作”。
这是否预示着娱乐圈未来的一种发展趋势?
当佟丽娅在股东会上按下表决器的那一刻,或许连她自己也没有想到,自己和陈思诚的关系会走到今天这一步。
从《北爱》片场的青涩少女,到如今的资本新贵,佟丽娅的经历也映射出娱乐圈的变迁。
在资本与情感的交织下,未来娱乐圈的关系模式将会如何发展?
我们拭目以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