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不完全统计,成都拥有150多个各种类别的城市头衔,网红成都,名不虚传。
但这一系列的城市头衔里,哪些是众望所归?哪些是成都的底蕴体现?哪些是国家给予成都的体面?又有哪些是成都的自嗨?
“全球唯一能遥望5000米级雪山群的特大城市”,这个头衔占尽天时地利人和,任哪座城市也无法从成都抢走,甚至连比肩成都也做不到。
比成都大的超级城市没有雪山风景,雪山风景比成都还好的城市远远达不到成都的体量。拥有2000万人口和1.43万平方公里面积,成都的城市规模即便进不了全球前十,也是全世界城市的天花板级别。在这样的城市里坐着看雪山,确实是独一档的享受。
环境方面的城市头衔,成都其实并不算多,最拿得出手的,可能当属全球最大城市公园,面积达1275平方公里的龙泉山城市森林公园,已经超过了不少小城市,也超过一些重点城市的建成区。最让成都自豪的,则是全国首个公园城市示范区,其建设成果隔一阵就要拿出来秀一秀。至于位居全球最宜居城市TOP50,成都好像还真不怎么在意。评判宜居的条件那么多,成都平均月薪才3000多,多少有些底气不足。
人文类的城市头衔,成都可圈可点,仅“三遗之城”都江堰就足以秒杀不少城市,“美食之都”也算实至名归,宜宾、乐山、自贡等城市的朋友请不要在意,你们的美食代表作到了成都,那就是成都美食文化的一部分。
熊猫文化更是成都的金质名片,但成都多少有些坐拥宝山、开发不力的感觉,不但至今对巴蜀文化和三国文化这样的超级IP开发不到位,连之前的“功夫熊猫”也是好莱坞作品,好在爆火的“哪吒”是成都产。作为音乐之都,成都的传统音乐文化发展较好,流行音乐人才辈出,市民音乐素养还过得去,国漫音乐更是有大量都是“成都造”。
经济类的城市头衔,成都多以“全球首个”“全国首个”来坐实,也在不少细分行业领域凭实力做到了产量第一、业界领跑,很好地展现了成都多年来的产业经济发展成果。成都的区位优势使其市场效应被放大,“扬一益二”的消费文化传承至今,作为千万人口、万亿GDP俱乐部成员,成都有一定的市场话语权,这在很大程度上为产业经济发展带来了助力。
成都有着众多的国家级城市头衔,很多产业经济领域、城市规划建设领域的试点、示范都给了成都先行先试的机会,一些国家级的布局节点也偏重选择成都。这是顶层设计给予成都的体面,同时隐含着对成都的殷殷期待。成都也用卓有成效的建设成果证明了自身的底蕴与实力。随着成都城市能级的跃升与产业的进一步拓展,还将有更多细分领域的国家级头衔落到成都头上。
其实,但凡有些历史的城市,都拥有为数不少的城市头衔,这无可厚非,以成都为代表的城市,如何讲好自身故事,实现可持续发展,靠的终究是硬实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