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来唠一部“炸翻”中国影史的动画——《哪吒之魔童闹海》。票房破100亿!什么概念?相当于全国人民每人贡献7块钱,连导演饺子自己都调侃:“画海报画到手残,早知按十亿画了!”
但你知道吗?这个让吴京、贾玲都点赞的“国漫神话”背后,藏着一个比哪吒还叛逆的创业故事----导演饺子,一个学药出身的“野生导演”,如何用两部电影杀进百亿票房俱乐部?今天我们就来扒一扒,看看创业公司能从中学到什么“逆天改命”的硬核操作。
一、 跨界创业?不,是“我命由我不由天”
饺子导演本名杨宇,四川大学华西药学院毕业,标准的“医学生转行”。当年他辞掉稳定工作,啃老三年,用一台破电脑自学动画,被亲戚吐槽“不务正业”。结果呢?《哪吒》系列两部电影狂揽150亿+票房,跨界吊打一众科班大佬。
创业启示录:
谁说兴趣不能当饭吃?别怕“跨界”,有时候外行的莽撞,反而能打破行业惯性。像我们一群做外贸,做机车,做IT,做教育的转战做社交产品,也希望能在一众社交软件中脱颖而出
二、死磕细节:5年磨一剑,特效镜头1900+个
《哪吒之魔童闹海》成本5亿,光特效镜头就有1900+个。为了一个打斗镜头,团队能改几十遍,连敖丙的龙鳞反光角度都要死磕。一个哪吒穿心咒画面就耗时一年,申公豹长毛特效折磨走的特效师更是被饺子通过外包找到,特效师:之前“整我?”,现在“有我!” 。“动态水墨渲染”更是把国画和3D动画玩出花。
创业启示录:
做产品,就得有这种“变态级”死磕。我们也希望我们社交软件的UI交互、匹配算法,个性功能,能像敖丙的龙鳞一样,让用户“哇塞”一声。毕竟用户可能不会为“还行”买单,但一定会为“卧槽”尖叫
三、团队战:100家公司“众筹”一个神话
《哪吒之魔童闹海》背后站着100多家动画公司,从角色设计到特效渲染,堪称“国漫复仇者联盟”。大家可以发现片尾谢幕时,没有出现一家国外公司,只能说“中国人一旦开始团结,就一定可以创造奇迹”
创业启示录:
单打独斗成不了气候,我们创业公司要学会“借势”。比如我们社交品类,也计划联合兴趣圈KOL、线下活动主办方,搞“兴趣生态联盟”!哪吒能闹海,有一半原因是他让敖丙这个“对手”变“队友”。 如果有想一起做大做强的主理人,店家可以直接私信我们。
四、 用户共鸣:把“我命由我”焊进DNA
为什么哪吒能爆?因为他说出了打工人的心声:“我命由我不由天!”这中二台词,精准戳中年轻人的热血和反骨。
创业启示录:
做产品除了关注功能,更要关注情绪。我们希望能让用户觉得,在哔哒能像哪吒找到敖丙一样“找到同频搭子”。毕竟用户要的不是一个微信,而是一个能喊出“老子就是不服”的圈层。
五、长期主义:一辈子只干动画,不赚快钱
票房破百亿后,饺子宣布《哪吒3》要等到2028年,“绝不为了赶工糊弄质量”。他说:“做动画不是赚快钱,每一部都得当最后一部来搞。”
创业启示录:
创业最忌“捞一笔就跑”。如果只想蹭风口,迟早变炮灰。得学饺子,把产品当成“一辈子的事”,哪怕慢一点,也要让用户记住你的名字。 虽然目前我们哔哒声量不大,但是我们相信慢工出细活,熬过市场的考验,终有出头的一天。哪吒能“闹海”,相信有一天我们的社交产品也能“闹腾”
饺子用两部电影告诉我们:创业的真谛,不是“追风口”,而是“造神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