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云龙坊与王氏虚堂在路亭村,东安头村西南。王氏祖先良降公,祖籍衡阳,南宋1175年进士,任广东惠州太守,慕九嶷山水之盛,居山下(今王奇生村)。明代第11代王道宜在周家硐(现王氏宗祠处)放鹅,觉得这地方风水好,是块开人发祥的风水宝地,后移居于此。


云龙坊始建于明1639年,为彰表村中王姓所建。坊为全木结构,四柱三楼木质牌枋,平面为八字形,面阔14.3米,进深3米,高14米。主楼为歇山顶,上覆小青瓦,檐下饰七层如意斗栱,有精美木雕花卉、人物、龙狮装饰。以牵枋与王氏虚堂大门相连接,现云龙坊的门上仍悬挂有6块路亭村各时期名人的牌匾。


王氏虚堂原为王氏宗祠,系明、清两朝祭祀舜帝陵官员用膳之地。堂由四进院落、三座厅堂组成,穿斗式木构。堂内现存明、清云龙坊、王氏虚堂碑记四通,及清嘉庆奉宪禁革碑一通,上刻禁止祭舜官员征夫扰民的条文,是迄今发现较早的关于减轻农民负担的文字记载,具有较高的文物和史料价值。



2、九嶷山在湾井镇南10多公里,《史记·五帝本纪》:舜南巡崩于苍梧之野,葬于江南九嶷。秦汉以来,历代帝王或遥祭舜帝,或遣官代祭,留下了大量文物古迹。


主峰畚箕窝海拔1985米,在宁远县境内,部分在道县县城东南48公里。门票40元,宁远县城有班车到,每10分钟1班,车费5元。

舜帝陵在九疑山东麓,占地5万平方米,分两个院落,九个单体建筑,从外入内有玉带桥,仪门、神道、山门、干门、拜殿、正殿、寝殿,左右厢房、碑房和碑廊。大部分为现代修复,三面宫墙环绕,是我国始祖陵中最高最大的陵,被称为华夏第一陵。


长长的神道两旁并立石人石兽,神道尽头三桥横跨九嶷河。对面山峰秀丽端庄,丰腴俊美,传为娥皇峰。西北有峰清秀挺拔,亭亭玉立,是女英峰,两旁美女峰和梳子峰,传是女英的侍女。



碑廊
进午门左右有钟楼、东西厢房,迎面是拜殿,三面墙上有古文隶体,介绍舜帝生平及业绩。正殿前东北抚瑶颂碑约3米,明1576年立。将军庙距舜陵15里,有香杉四株。



午门
寝殿正中帝舜有虞氏之陵碑,传是汉徐俭所立。明洪武年间,定下了三年一大祭,一年一小祭的规矩,沿用至今。寝殿下方左右碑廊内,陈列从清朝到民国的祭碑32块,其中何绍基的谕祭文,被誉为书苑珍品。

正殿

寝殿
3、紫霞岩又名重华岩、斜岩,在舜帝陵南1公里的山腰,系喀斯特大型地下溶洞。现已开发1500米游程。洞口有高数丈的岩石,在日光的斜照下,会变得紫气缭绕。分外岩和内岩,外岩较宽敞明亮,水从石顶洗涮而下,流入下面层层石田中。


内岩从外岩右侧一洞口进入,岩内曲折黑暗,钟乳或垂或立,千姿百态。入内百余步,即闻潺潺流水之声,洞内有水打莲花、猴子把洞、读书堂、仙人田等景观。


其中九曲黄河最具特色,河水清冽,但不知来自何处,流向何方。徐霞客曾在岩内连宿4晚,他在《楚游日记》中,把紫霞岩列为楚南十二名洞之第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