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9年毛泽东点名萧劲光,调任海军司令员:这就是我们的干部政策

静心的历史 2022-11-08 17:59:29

1949年10月1日,新中国成立,此时的萧劲光正在衡宝战役的前线指挥战斗。炮声刚停,萧劲光便接到了电报,说毛泽东召见。

萧劲光急急忙忙赶去北京,这一次,毛泽东交给他一个无论如何也想不到的任务:

“虽然解放全国的作战任务还很繁重,但是组建一支空军和海军的任务已刻不容缓,空军的筹建已经差不多了,现在要着手海军,我们决定让你当司令员,怎么样?”

萧劲光赶紧拒绝:“主席,我是个‘旱鸭子’啊,也不懂海军,这哪能当司令员啊!”

说到这,萧劲光还补充了几件“糗事”:“我晕船很厉害,连海船都做不了,这辈子总共做过五六次船,每次都晕头转向。”

毛泽东笑了:

“下过海的我不选,我就是看上你这只‘旱鸭子’了。海军司令晕船,空军司令晕飞机,这就是我们的干部政策。”

开过玩笑,毛泽东恢复了认真的神色:

“20年来,我们打仗都是山沟、钻青纱帐,主要都是在陆地上,现在要建设海军了,派谁去当海军呢?你留过苏,懂俄语、还是位老同志,是不二人选。”

点击输入图片描述(最多30字)

就这样,萧劲光“赶鸭子上架”地成为了中国海军的第一任司令员。

真正上手后,萧劲光才体会到什么叫“一穷二白”。那个时候,中国海军什么都没有,只有一些来自各个国家,五花八门且破破烂烂的落后舰艇。

有一回,他视察到威海卫去看刘公岛,没有船,只能跟渔民借船。渔民很疑惑:“您不是海军司令员吗,还跟我借船啊?”

这句话令萧劲光感慨万千,他暗暗发誓,一定要将中国海军发展起来。

当然,将一无所有的海军发展起来可不是一句话的事,萧劲光首先遇到了两个难题:

“海军是一个军种还是兵种?海军领导机关建在北京还是沿海城市?”

对于这两个问题,军委领导发生了分歧,有人说海军是总参谋部下的一个业务部门,没必要成立独立的领导机关,就算成立,也应该设在青岛、天津或其他沿海城市。

点击输入图片描述(最多30字)

那时候,毛泽东正在苏联访问,代总参谋长聂荣臻给他打了电话,电话里,毛泽东回答:

“海军应该是一个战略决策机构,是一个军种,应单独成立司令部,海军领导机关也应该设在北京。”

这两个问题这才明确下来。

1950年3月,萧劲光向毛泽东汇报海军筹建情况的时候,不自觉就开始诉苦起来:“主席,我现在上无瓦片,下无寸地,连个立足的地方都没有啊。”

毛泽东问:“你们有多少人?”

萧劲光告诉他有900多,毛泽东想了一下:“人不多嘛,海军是一个战略决策机构,要有长期打算,没房子,可以自己盖,你找中央申请吧,我给你签字。”

点击输入图片描述(最多30字)

4月14日,海军领导机关成立大会召开。这场典礼略显“寒酸”,因为没有场地,还是找协和医院借的礼堂。

礼堂中有1000多名海军官兵,大家来自各兵种,放眼一望,五彩缤纷,就是没有海军军服。

讲台上,萧劲光就海军的建立讲了几个重点:

“我们要建立一支自卫的、防御的海军,而不是一支侵略别国的海军;我们这支海军在战略上是防御的,在战术上是进攻的;我们不建重型的舰队,要建轻型舰队。”

成立大会后不久,萧劲光又去找毛泽东,帮忙在苏联订购了一批装备。然而,苏联不会把好东西交给我们,所以,唯一能走的路还是“自力更生”。

其实,萧劲光很早就意识到了这点,他曾给总参谋部写报告:申请“建造几艘小型巡逻艇”。

报告得到批复后,海军党委将这个任务交给了江南造船厂。

点击输入图片描述(最多30字)

1951年3月,第一艘巡逻艇完工,举行试航,结果刚一下水便翻了。检查后,发现是设计船型系数小,艇体稳定性系数不够,在上面加了6吨压舱铁,这才成功。

同年8月,青岛造船厂也造出了43吨的巡逻艇,并一次试航成功。萧劲光出席试航典礼的时候,抑制不住激动的心情,跟设计建造的骨干们一一握手:

“虽然几艘艇都挺小的,航速也不快,但是我们自己造的,有了小的就会有大的,有了慢的就会有快的……”

1953年2月19日,毛泽东视察长江舰,还在舰上与士兵一同生活了三天,临走时,他写下题词:

“为了反对帝国主义的侵略,我们一定要建立强大的海军。”

0 阅读: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