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61年,一部《红色娘子军》火遍全国,祝希娟在电影中饰演“吴琼花”一角。
凭借这一角色,祝希娟成为新中国电影史上首位百花影后,就连刘晓庆都得尊称她是前辈。
当年,郭沫若为她题词,周总理邀她共舞,那是何等的风光。
可多年后,祝希娟却远离祖国移民美国,引发大量争议。
和张铁林、斯琴高娃等移民艺人不同的是,祝希娟定居美国10年后再回国发展,大家依旧尊称她一句“人民艺术家”,这是为什么?
1938年,那个动荡不安的战乱年代,祝希娟有幸生在了一个好人家。
她不愁吃穿,家里人全是知识分子,父亲更是同济大学的教授。
可战乱还是让祝希娟一家人被迫离开家乡,流离失所。
而哥哥在搬家的过程中不幸得病去世。在这之后,父亲便把希望都寄托在了祝希娟身上。
为了抚慰父母痛失爱子的悲痛,祝希娟努力学习,每次考出第一名的成绩母亲脸上就能有短暂的笑容。
14岁那年对祝希娟而言并不平凡,导演赵丹来学校选角,一眼看中了活泼可爱的祝希娟,邀请她出演《为孩子祝福》这部电影。
祝希娟的演艺生涯就此拉开帷幕。
一个小小的角色让祝希娟爱上了表演,她开始将“演员”当作自己的梦想,并且一直朝着这个方向努力着。
18岁那年,祝希娟考入上海戏剧学院,开始系统的学习表演。
1960年,谢晋导演走访上海戏剧学院为电影《红色娘子军》选角,被谢晋导演一眼相中,觉得她很适合出演“吴琼花”。
《红色娘子军》是讲述女兵英勇事迹的红色电影,出生在战乱年代的祝希娟对她们有着敬畏之心。
为了能更好的演绎这个角色,祝希娟去找参战过的战士访谈,希望能了解更多的战争细节。
电影开拍前,祝希娟还提前一个月去部队里体验生活,为了更好的融入角色。从角色中来,再走回角色中去。
祝希娟付出的汗水没有白费。
这部电影上映后受到广大观众的喜爱,她的演技也得到认可,一举拿下百花奖首位影后的殊荣。
当时中国影视行业才刚刚起步,所以十分重视,就连备受敬仰的周总理都出面与祝希娟共舞一曲。
有了影后光环的加持,祝希娟的影视资源很好,可之后的作品都难以超越《红色娘子军》。
祝希娟做了一个大胆的决定,向组织申请去深圳发展事业,而那时的深圳还是贫瘠一片。
在深圳,祝希娟从台前走到幕后,见证了深圳电视台的诞生,并陪之走向强大,更是利用自己丰富的经验培养了一大批优秀的电视人才。
祝希娟无愧于那句“人民艺术家”的称号。
可在即将退休之际,祝希娟却突然宣布要去美国定居,这让很多人难以接受。
难道祝希娟也觉得国外的空气更香,也要国内赚钱国外花?因为移民美国,祝希娟受了很多质疑与谩骂。
面对争议祝希娟没有任何回应,而是用实际行动来打脸那些辱骂自己的人。
1994年,一部《北京人在纽约》横空出世,收获了很多观众喜爱。
这是国内首部展现出美国风土人情的电视剧,更是掀起了一阵“出国潮”。
这让祝希娟有了危机感,她知道大众只是被电视剧的美化所蒙蔽了,她要让大家看到美国真实的样子。
很快祝希娟与美国影视公司合作拍摄了《百老汇100号》,为了热度,六十多岁的祝希娟亲自上阵。
正是这部剧让国人清醒,原来美国也有不好的一面,浇灭了很多人要出国的热情。
这时大家才明白,祝希娟去美国并不是为了享乐。
而是为了用自己的力量去宣传中国文化,学习先进的影视拍摄技术。
时隔10年,思乡心切的祝希娟回到中国,78岁的她没有放弃对影视行业的热爱,先后出演了多部影视剧作品。
2017年,80岁的祝希娟拿下“金鸡百花奖终身成就奖”和“澳门国际电影节华语电影终身成就奖”。
这两个沉甸甸的奖杯是对祝希娟最大的认可,也时刻提醒大家,她不愧“人民艺术家”的称号。
如今祝希娟已经85岁高龄,她依旧在演艺事业上前进,这种精神值得所有影视工作者学习。
应该说是同流合污的人才声赞,
只要没抵毁国家,没卷走钱就行。那么大年纪了,还能怎么着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