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大后再看武大郎和潘金莲的那些事,这才明白武大郎为何死有余辜

三月爱纪录 2025-03-16 05:21:53
前言

小时候读《水浒传》,梁山好汉的义气真是让人热血沸腾,可长大后重读,才发现里面有些故事远比年少时理解的复杂。

比如说不少人就感觉武大郎的结局,某种程度上也算是求仁得仁,他的一些做法,的确是把自己推向了悲剧的深渊。

如今看来,甚至是死有余辜,这是怎么回事?

一、武大自酿苦果

武大郎的悲剧,真不能全怪潘金莲。他自身性格的弱点,才是埋下祸根的关键,书里描写武大郎身材矮小,相貌平平,身高不到五尺。

因为在清河县被人欺负,他就想着逃避,搬家到了阳谷县紫石街,但他好像完全没意识到,问题的根源不在环境,而在他自己。

武大郎的软弱简直是刻在骨子里的,面对困难,他总是选择忍让退缩,不敢正面解决,潘金莲嫁给他后,街坊邻居的风言风语,他就默默忍受。

潘金莲稍有不满,他就低声下气,这种一味退让的态度,非但没能让家庭和睦,反而让潘金莲觉得他更加窝囊,安全感也直线下降。

书中说潘金莲后来更喜欢高大威猛的武松和西门庆,很大程度上也是因为武大郎给不了她安全感。

更让人觉得恨铁不成钢的是,当他察觉到潘金莲和西门庆之间可能存在不正当关系时,第一反应不是和弟弟武松商量,而是自己偷偷摸摸去捉奸。

这种举动既显得冲动又非常不明智,西门庆是什么人?那是阳谷县的恶霸,有钱有势,而武大郎只是个卖炊饼的小商贩,实力悬殊。

结果可想而知,捉奸不成反被羞辱,还被西门庆踹了一脚,落下了病根,即到了这个地步,武大郎依然软弱得让人无语。

更甚者,他受伤后竟然还让潘金莲照顾他,甚至还大度的表示伤好了就不告诉武松了,这简直让人匪夷所思,他的软弱,已经到了是非不分、毫无底线的地步。

换个角度看武大郎对美色的贪恋也是造成悲剧的重要原因。他明明知道自己条件一般,潘金莲如此美貌动人,却从未认真思考过,潘金莲为何会嫁给他,自己要怎么留住这个貌美的妻子。

二、金莲身不由己

潘金莲固然狠毒,但她的悲剧,也并不完全是咎由自取,她的美貌,非但没有给她带来幸福,反而成了她不幸的根源。

美貌让她从小就被人觊觎,也让她在婚姻中,成为被物化的对象,潘金莲嫁给武大郎也不是出于自愿,而是一种无奈的选择。

水浒传里两人的婚姻从一开始就缺乏感情基础,婚后武大郎性格懦弱,无法给她带来安全感和情感上的慰藉,潘金莲内心的寂寞和空虚可想而知。

从潘金莲挑逗武松这件事,可以看出她对美好情感的渴望,武松身材高大,英俊威猛,和软弱矮小的武大郎形成鲜明对比。

潘金莲对武松动心,或许是对压抑婚姻的一种本能反抗,也是对美好爱情的一种向往。

后来潘金莲在王婆的撮合下,和西门庆勾搭成奸,这是道德沦丧的行为,但站在潘金莲的角度看,这或许也是她在绝望中做出的一种错误选择。

西门庆风流倜傥,有钱有势,能给她带来物质上的满足和情感上的刺激,这对于长期生活在压抑婚姻中的潘金莲来说,具有巨大的诱惑力。

虽然这绝不能为她的出轨行为开脱,但却可以帮助我们更深入地理解她行为背后的复杂动机。

杀死武大郎,更是潘金莲走向不归路的极端一步,为了掩盖自己和西门庆的奸情,也为了摆脱武大郎这个累赘,潘金莲选择了痛下杀手。

三、帮凶亦有责任

武大郎和潘金莲的悲剧,除了他们自身的原因外,周遭环境中的一些帮凶,也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王婆就是其中最直接的推手。

她贪财好色,精于算计,发现了潘金莲的寂寞和西门庆的贪欲,从中牵线搭桥,谋取利益。

王婆的出现,加速了潘金莲走向堕落的进程,可以说没有王婆的引诱,潘金莲和西门庆的奸情,或许还不会那么快发生。

西门庆是另一个重要的帮凶,他有钱有势,风流成性,看中了潘金莲的美貌,不择手段地进行勾引。

他对潘金莲的诱惑,不仅是出于色欲,也是一种权力的展示和满足。

西门庆的出现,满足了潘金莲对情感和物质的双重需求,但也彻底打破了潘金莲婚姻的底线,加速了悲剧的发生。

郓哥这个看似不起眼的小人物,也在武大郎的悲剧中扮演了不光彩的角色,他嘲笑武大郎的懦弱和戴绿帽子,甚至怂恿武大郎去捉奸。

郓哥的嘲讽,刺激了武大郎脆弱的自尊心,促他做出鲁莽的举动,从某种程度上说,郓哥的多事,也是武大郎被推向深渊的一股力量。

四、拨开历史真相

有趣的是,历史考证却告诉我们,真实的武大郎和潘金莲,和小说中的形象截然不同。

根据河北清河县的县志记载,武大郎本名武植,是一位文武双全、政绩斐然的县令,而潘金莲是知州千金,出身名门,贤惠善良。

他们夫妻恩爱,白头偕老,和小说中描写的悲惨结局大相径庭,这让人不禁思考,《水浒传》和《金瓶梅》的作者,为何要如此妖魔化武大郎和潘金莲?

资料显示这很可能和武大郎年轻时的一位盟兄弟有关,这位兄弟落魄后投靠武大郎,却因未能如愿得到资助而心生怨恨,四处散播谣言,诋毁武大郎。

再加上一些乡里恶少的推波助澜,以及小说作者的艺术加工,最终武大郎和潘金莲塑造成了千古罪人的形象。

结语

武大郎的死,真不能简单归咎于潘金莲,他的悲剧,是他自身性格弱点、社会环境因素以及他人推波助澜等多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

可怜之人必有可恨之处,这句话用在武大郎身上,或许有几分道理,当然潘金莲的做法也不值得同情。

信息来源:

害死武大郎的除了潘金莲和西门庆,你知道背后推手还有谁吗? 政务:方志大名 2020-08-04

曝潘金莲原型为贤惠母亲 武大郎系文武双全县令 新华网 2015-01-23

0 阅读:6
评论列表
  • 2025-03-16 07:19

    大郎,该吃药了

三月爱纪录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