崔庸健:在中国参军打仗,迎娶了中国女兵,却成为朝鲜军队总司令

粤城时刻 2025-04-19 08:46:53

崔庸健,这个名字在朝鲜历史上绝对是个响当当的存在。

他的一生太有故事了,从朝鲜一个贫农家庭的小伙子,到中国战场上的抗日英雄,再到朝鲜军队的总司令,最后还成了国家元首级别的人物。

更别提他还娶了个中国女兵,俩人一起并肩作战,这经历简直像小说。

一、早年经历:从朝鲜贫农到中国流亡

1900年6月21日崔庸健出生在朝鲜平安北道龙川郡的一个贫农家里。那时候的朝鲜已经被日本殖民统治了,老百姓日子苦得不行,民族压迫也重得喘不过气。

1919年,朝鲜爆发了“三一运动”,一场全国性的反日抗争,19岁的崔庸健没忍住,直接投身进去。他年轻气盛,满腔热血,想为国家做点啥。可惜运动被日本当局血腥镇压,他也被抓进监狱,在里面蹲了三年。

1922年9月,崔庸健出狱后明白了一个道理:在朝鲜待着,光靠游行示威根本斗不过日本人。他得找个更硬的路子。于是他决定离开朝鲜,去中国闯荡。

为什么选中国?一是离得近,文化也通;二是那时候中国革命风起云涌,有很多反帝反封建的力量,对他这种想救国的人吸引力太大了。

他带着24个朝鲜青年一起跑到上海,进了上海南华大学学军事,想着学点真本事,将来回朝鲜打日本人。

不过上海没待多久,他就倒了霉。因为一起爆炸事件,他被牵连抓了起来,虽然没啥证据,但也吃了不少苦头。出狱后,他没灰心,转头去了云南,考进了云南陆军讲武堂第十七期。

这地方是正儿八经的军事学校,他在这儿学到了不少真东西,比如怎么打仗、怎么带兵,还接触到了马克思主义,开始明白光靠个人英雄主义不行,得搞无产阶级革命才能救朝鲜。

1925年4月,他以优异成绩毕业,直接去了广州,进了黄埔军校当教官,成了第五期第六区队长。在黄埔军校,他认识了周恩来这些人,算是跟中国革命的顶尖人物搭上了线。

1926年,他正式加入中国共产党,这对他来说是个大转折。从这时候起,他不光是为朝鲜打仗,也把中国革命当成自己的事业。同一时期,他还参加了北伐战争,带着北伐军第六部队打仗,算是真正上了战场。

二、广州起义和东北革命:从失败中爬起来

1927年,中国大革命失败,国共分裂,国民党开始搞白色恐怖,共产党只能硬着头皮搞武装起义。12月,广州起义爆发,崔庸健当时是黄埔军校特务营第二连连长,带着部队冲锋陷阵,打得挺猛。

可惜起义没撑住,特务营几乎全军覆没,他带着残部撤到花县,又参加了保卫海陆丰革命根据地的战斗。这场仗打完,崔庸健没啥退路了。

1928年初,党组织看他有经验,把他派到东北去搞革命。东北这地方有不少朝鲜族人,跟朝鲜又挨着,他去那儿再合适不过。

他先跟中共满洲省委北满特委接上头,被派到通河县西北河的朝鲜族农民中间干活。到了那儿,他没闲着,带着金东源、李中健这些人建了通河县第一个党支部,还搞了松花江同盟、妇女会这些群众组织,发动农民起来闹革命。

他还亲自带头搞了个通河暴动,想清算“三益堂”这个反动组织。这“三益堂”是日本特务、朝鲜族败类和军阀凑一块儿弄的,祸害老百姓挺狠。可惜暴动没成,敌人太强,他只能在群众掩护下跑了。

失败归失败,他没泄气,化名金治刚,跑到黑龙江汤原县梧桐河的福兴朝鲜族屯接着干。他在那儿集资办了个松东模范学校,白天教学生,晚上给农民上课。

他跟老百姓讲马列主义,揭日本人的老底,顺便还聊中国土地革命的事儿。通过这些努力,当地老百姓觉悟上来了,各种革命团体像农民协会、反日青年会都建起来了。

1929年,他在福兴屯弄了个中共党支部,后来还在鹤立镇建了汤原县委,这可是三江地区第一个县委,满洲最早的县委之一。他这几年的折腾,算是把东北的革命火种点起来了。

三、抗日武装:从6人小队到抗联军长

1931年九一八事变,日本占了东北,民族危机一下炸了锅。崔庸健跟着中共满洲省委号召,决定搞武装抗日。1932年夏天,他在宝清县小城子办了个军政培训班,想培养点抗日骨干。

可没搞俩月,日军第十师团六十三联队打过来了,一个学员叛变,把地点供了出去。他赶紧解散培训班,带着5个学员跑到了饶河县。

在饶河,他跟金文享、金东天几个人凑了支6人小队,就靠一把手枪起家。他当队长,硬是把这小队拉到了40多人,40多条枪。1933年4月,这队伍改名叫饶河农工义勇军,他还是队长。

到了1935年,队伍升级成东北人民革命军第四军第四团,他当参谋长。1936年,又改成东北抗日联军第七军,他干过参谋长,还代理过军长,带着部队在饶河、虎林一带跟日军死磕。

抗联那几年,日子苦得没法说,冬天冻得要命,吃的也没保障,还得天天防着日军围剿。但崔庸健挺能打,指挥过不少硬仗。

有一次日军围了他们的阵地,他靠着树林掩护组织反击,把敌人打退了。战士们都服他,说他不光会指挥,还敢冲在前头。

四、娶了中国女兵:和王玉环的革命婚姻

在东北抗联打仗那会儿,崔庸健认识了王玉环。她是黑龙江鸡西人,1934年加入抗联,是个厉害的女兵,枪法好得很,一个人干翻过三个日军。

1936年冬天,他们在部队里认识的,聊着聊着发现志趣相投,都想打日本鬼子,感情就这么起来了。1937年,他们在抗联营地结了婚,没啥花哨仪式,就战友见证了一下。

王玉环不是花瓶,结了婚还是跟崔庸健一起上战场。1941年,日军围剿太狠,抗联撑不住了,退到苏联,改编成苏联远东红旗军第88独立步兵旅。崔庸健当党委书记,王玉环去学空降技术,准备以后接着打。

1945年,苏联对日开战,崔庸健跟着苏军回东北,王玉环也想上战场,可日本投降太快,没赶上。

俩人这婚姻,真算得上中朝友谊的活例子。打仗时一起扛,战后还互相支持,挺不容易的。后来他们生了两个孩子,算是革命路上的一点慰藉。

五、回朝鲜:从总司令到国家元首

1945年日本投降,崔庸健回朝鲜,开始帮着建国。1946年2月,他先当了朝鲜民主党副委员长,后来顶了曹晚植的位置当委员长。

同年8月,他当上保安干部训练大队司令官,10月又兼了北朝鲜临时人民委员会保安局局长,管社会治安。

1948年2月8日,朝鲜人民军成立,他凭着在东北的资历,当了首任总司令。9月,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成立,他又当了民族保卫相,也就是国防部长。

1950年朝鲜战争爆发,他当人民军副司令,跟金日成一块指挥。战争那三年,他没少往前线跑,有回炮弹就在他旁边炸了,左臂挂了彩,但他硬是没下火线。

1953年停战后,他得了次帅军衔,朝鲜历史上就他一个次帅。1957年,他升到最高人民会议常任委员会委员长,军衔也升到元帅,成了国家元首级别的人物,在金日成时代是妥妥的二号人物。

王玉环跟着他到朝鲜,当了国家女性同盟会副委员长,干妇女工作。俩人一个管军事政治,一个搞社会事业,也算搭档默契。

1976年9月19日,崔庸健因病去世,76岁。中朝两国都给了他很高评价,说他为反帝斗争和社会主义建设拼尽了全力。

0 阅读:0

粤城时刻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