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南京工业大学是由国家国防科技工业局、住房和城乡建设部与江苏省人民政府共建高校 ,是首批国家“高等学校创新能力提升计划”(2011计划)牵头高校、江苏高水平大学建设高峰计划A类建设高校,校区位于江苏省南京市,有江浦、丁家桥、虹桥3个校区。
1.学科根基:化工界的“国家队”学科布局:9个一级学科博士点(化工、材料、安全等为核心),硕士点覆盖9大学科门类共52个。化学工程与技术第四轮学科评估获A级(全国前5%),材料科学与工程、安全科学与工程获B+,形成“一超多强”格局,被誉为“化工领域的黄埔军校”。
特色专业:7个国家级特色专业(化工、生物工程、安全工程等),其中化工专业连续20年通过国际工程教育认证,本科生参与国家重点实验室课题比例超30%。
新兴热门:电气工程、电子信息等专业报考热度高,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2024年录取线超省内一本线65分,与华为共建“智能基座”实验班。
2.科研实力:成果转化的“江苏样本”国家级平台:坐拥材料化学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全国唯一专注化工材料的国重)、国家高性能膜材料创新中心等8个国家级科研平台,膜技术领域专利转化率高达72%。
三大奖突破:近五年获国家技术发明二等奖2项、科技进步二等奖3项,全球首创的制浆造纸废水零排放技术被生态环境部列为推广案例,解决化工行业“卡脖子”难题。
产学研协同:与中石化、中国建筑等共建100余家联合实验室,2024年科研经费43亿元,孵化企业年产值超200亿元,“工大系”产业集群覆盖江苏13个地市。
3.人才培养:工程师的“实战训练营”升学就业:2024届本科深造率35.35%,保研生中42%进入中科院、华东理工等顶尖院所;华为、中建三局等企业提前一年入校“抢订”化工、材料专业毕业生,平均起薪8500元。
国际培养:与新加坡国立大学联合开设“3+1+1”本硕项目,化工专业学生赴德国亚琛工业大学交换比例达15%,出国深造者中60%获QS前100院校offer。
竞赛基因:全国大学生化工设计竞赛六度夺冠,学生团队研发的“二氧化碳捕集材料”获日内瓦国际发明展金奖,专利授权量连续五年居省属高校首位。
4.双一流冲刺:长三角产业升级的“创新引擎”核心优势:化学工程A学科+材料科学全球ESI前1‰+8个国家级平台,江苏省2024年专项投入40亿元支持其建设新材料研究院,目标直指“绿色化工”国家战略需求。
区域背书:作为江苏高水平大学建设高峰计划A类高校,承担全省60%化工行业技术升级项目,省政府明确支持其“以产业需求倒逼学科突破”的双一流建设路径。
关键变量:若第五轮学科评估中材料科学冲击A-,或再获国家技术发明一等奖,有望凭借“解决重大产业难题”的特殊贡献突围。
5.不可替代的“工科价值”南京工业大学扎根长三角制造业腹地,以“论文写在车间里,成果用在产线上”的务实风格,构建了从基础研究到产业转化的完整创新链。在江苏这个高教强省(双一流高校数量全国第二),南工大凭借深厚的化工底蕴和敢为人先的产教融合模式,正成为区域经济转型升级的核心智库。对于志在实体产业的学子而言,这里不仅是学习尖端技术的课堂,更是直面产业前沿的实战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