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世纪50年代,持续到70年代,被世人视为“封建余孽”的北京古城墙、城门牌楼,最终被逼无奈,为首都城市建设让了道。
持续了近20年的拆除工作,让已有600年历史的北京城墙尽数消失。
一位老人每每想起,心如刀绞,他为之努力过、奔走过、愤怒过,但是无能为力。
他如今能做的,便是喃喃自语:还好徽因没看到。
这人便是梁思成,林徽因的丈夫,两人为了挚爱的建筑事业,奉献了所有。
那时候的北京城,城外有一圈呈“凹”字型绵延14公里的古老城墙,始创于元朝,建成于明代,沿用于清代、民国,直到解放后,600多年的历史见证
早在1948年,平津战役一触即发,战火一旦蔓延,满载着中华瑰丽文化的北平城危在旦夕。梁思成和林徽因急得团团转,熬夜将北平军事地图上面上重要古迹位置一个个画了下来,郑重其事地交给了组织。
“北平是世界上现存最伟大的古城市,我们有责任必须保护好它!不到万不得已,最好不要损坏。”
好在最后,傅作义宣布起义,北平和平解放,得此,700年北平古城才得以完整地保存下来。
可惜的是,这些承载着历史痕迹的古建筑,有幸躲过战乱,却在和平年代,沦为城市发展的牺牲品。
1949年春天,国家也对旧城开始了考察、修复工作。正当梁思成和林徽因欣慰不已之时,1949年冬天,一场城市规划会议,风向骤变。
会议上,苏联专家巴兰尼科夫认为,那些古建筑对于中国来说有害无益。他认为新中国应该将原本的古城墙、古建筑尽数拆除,为北京城的规划发展让道。
以此事作为由头,一场长达9年的古建筑是“留”还是“拆”的争论从此展开。
作为建筑学家,梁思成、林徽因、陈占祥等人自然是坚定的保留派。
但是渐渐地,“拆除派”的声音越来越大,在那个事事都讲究新的年代,这些旧建筑刺痛了一些人的眼睛,觉得它们是封建社会的余孽。
而在冷兵器时代,城墙的确可以起到抵御外敌的作用,但是在当下,城墙毫无作用。
而在北京普通民众看来,这绵延十几公里的城墙,简直是碍事,动辄就要绕行,还容易引发交通事故。
而梁思成等保留派则认为,历史文化名城是不容毁损的。他建议将行政中心设立在西郊,倡导“新旧两利,古今兼顾,平衡发展”。
为了以理服人,梁思成与规划专家陈占祥一人做规划,一人写文章,共同完成一篇长达2.5万字的《建议》,并附上十余张图纸。
梁思成自费刊印了上百份《建议》,到处奔走。林徽因也不顾自己的身体,跟随丈夫一起到处奔波。
但可惜,效果甚微。
为了解决这个问题,1953年,当时担任北京市副市长的吴晗就组织过一次保护古建筑座谈会。
座谈会上,吴晗从新中国的建设和规划出发,坚定认为北京所有的古城楼都要拆除。
吴晗的理由是,北京四大牌楼的存在,影响了北京市的交通和市容。
还有一点是,四大牌楼中的东、西二牌楼在过去叫“大市街”,就是俗称的菜市口,专门执行死刑的地方。
此外,吴晗还认为,梁思成夫妇之所以建议保留,无非就是出自于美学的考虑,他提议:采用体积更小的、欧洲风格的铜像、喷泉等物件,去取代那些牌楼。
这个建议在如今看,是非常可笑的。
当时的林徽因,肺病已经很严重了,但事关古建筑的留存问题,她还是强撑着病体参加了会议。对吴晗的说辞,林徽因态度很坚决:城市的规划得好,那些牌楼根本不可能碍事。
对于因为杀过人就要拆除的说法,林徽因觉得好笑又好气,林徽因表示:
要说死过人,那故宫里面死过多少人?死过人的地方全都要拆了,那么整个故宫都得铲平!
题外说一句,后来吴晗还真的想铲平故宫,得亏梁思成等人拼命反对,此时才不了了之。
但城墙的事,争论许久,已经没有回转的余地。
最后,双方大吵一架,林徽因临走的时候对吴晗说:
你们把真古董拆了,将来是要后悔的!到时候就算恢复起来,也只能算是假古董!
据当时参加座谈会的陈占祥描述,争论到最后,梁思成泪洒当场。
他无限悲凉,说:“再过50年,你会知道真理是在我这边。”
但那时的北京城,搞好经济建设、让百姓们尽快过上好日子是主题,大局已定。
各人所想,出发点不同,但都是为了祖国,为了人民。但在这样的形势下,似乎已经注定了梁思成的“遗憾”!
后来不久,郑振铎邀请文物界知名人士在欧美同学会聚餐会上,郑振铎有感而发:
推土机一开动,我们祖先遗下来的文化遗物,就此寿终正寝了。
林徽因一听,顿时悲愤不已,感情上不得抑制地冲动了起来,和吴晗面对面发生了冲突,一顿数落将吴晗说得面红耳赤,林徽因更是直言:你必将身败名裂!
这句话后来一语成谶,吴晗的下场的确凄凉。
据同济大学教授陈从周回忆当时的情景:
“她(指林徽因)指著吴晗的鼻子,大声谴责。虽然那时她肺病已重,喉音失嗓,然而在她的神情与气氛中,真是句句是深情。”
自那以后,林徽因仿佛失去了精神寄托,眼看着劳心劳力保护的古建筑最终逃离不了被拆除的命运,万念俱灰,身体更是每况愈下。
缠绵病榻的时候,她还发出多个为什么:
“为什么我们在博物馆的玻璃橱里精心保存几块残砖碎瓦,同时却把保存完好的世界上独一无二的古建筑拆得片瓦不留呢?”
历史无言,在保护文物和经济发展的取舍问题上,谁都无法给出一个完美的答案。
因为此事,悲痛、失望的林徽因,更是决绝地,以拒绝吃药治疗,表示抗议。
1955年4月1日,沉疴已久的林徽因带着满满的遗憾离世,葬在了她亲手设计的八宝山公墓。这个钟爱四月的女子,生命最终停止在四月的第一天。
在她生前生后,城墙拆除工作已经在有序展开。
1950年,东公安局街和司法部街牌楼被拆;
1953年5月朝阳门和阜成门的城楼及瓮城被拆;
1954年,中轴线上的地安门被拆;
1957年,永定门城楼箭楼被拆....
1958年起,大部分城墙、城楼被拆除。
拆除工作一直持续到70年年代,随着一座座牌楼、一段段城墙,这些见证着沧桑历史的建筑物,在隆隆隆的挖掘机中,化为一缕尘埃。
梁思成眼含热泪,悲痛不已:“还好还好,还好徽因不会看见了。”
只不过,林徽因最后的“狠话”竟然一语成谶。
事实上,也不需要50年。2004年,我们就意识到古建筑的重要性。甚至,不惜耗费巨资,也要复制一个一模一样的“赝品”出来。此时,距离永定门被拆,也不过47年而已。
虽然北京老百姓积极响应号召,踊跃捐砖。但是当我们触碰这一砖一瓦时,历史的回音注定无法再被听到。
复原后的永定门
题外一句,提出保护中轴线和修复永定门的,正是梁思成先生的四大弟子之一王世仁先生。
1953年,每天往返于永定门于与家,为永定门留下珍贵的影像资料的,也是梁思成和林徽因的学生,中国古建筑学家罗哲文。
梁思成和林徽因虽已千古,但仍有人在她们的影响下,前仆后继地参与到文物保护的工作中。
时间也已经给出了答案。如果按照当年梁思成的方案,北京城如今会是另外一番景象。
可惜如果没有。
林家一门忠烈,没有一点可以诽谤的
老祖宗留下的东西都没了
老吴还有这一幕,卧槽,向林先生致敬!
林徽音是个有大德有大才的奇女子!
郭沫若根本不算人类,不能和人相提并论
始信人间有报应
欧洲这方面比我们做得好,文艺复兴时期的很多东西都保留下来了。
那时候以梁夫妇为代表的专家还是很有主见的 [点赞]
懂得考古的人才会明白古人的智慧,保留古建筑其实就是保留古人的智慧。
吴含为什么有这么大的胆子?
林微因说得没错
何祚庥当年也是狠批梁先生的科痞打手之一。
善于破坏旧社会
那时不拆,现在搞房地产也拆了!
今天的不许燃放烟花和当年何其相似[哭哭]
五千年文明,现实生活中,能找出超过五百年以上的古代文化遗存,少之又少。很多古代的东西,只有地名是古的,甚至古地名都没了。一个个古迹,只是现建的赝品罢了。
tu 憋当道
此一时彼一时,当年的古城墙也已破烂不堪,有碍于发展,能把经典的古建筑留下就可以了。
挖十三陵也是吴含牵的头[横脸笑]
当初按梁先生建议,旧城不受影响,新城发展。可惜没有如果。
郑州在投巨资造商代古城。
[得瑟]因为某种不知名的问题,怕被发现怕没人信,怕发现喊了那么多年的东西,结果有的部分还没有以前的好
如此看来,林先生有大德,果然后来有人身败名裂了。。。
以国为家,坚持真理,林徽因既是学者,也是英雄!
后来就遭报应了
端午节是棒子的,茶道剑道是鬼子的,我们只有一个众生为仆的假儒学
有人一生破坏了不少!
不但北京,所有的古城都毁了。这是历史的必然!你看几乎所有的大城市,都是钢筋混凝土,古城呢,都随旧时代而去了,这是发展的结果,不必惋惜。
一个弱女子的铮铮铁骨让人心痛!
现在为了搞旅游,全国很多地方掀起了造古城的浪潮,可惜这些城墙是钢筋水泥堆砌起来的,空有外表而没有岁月特有的古朴风韵,很多城门楼主只有门窗是木头的,连柱子都是水泥柱[笑着哭]
一路扒到现在,哪里不是开膛破肚,修新如旧,平坦马路变得凸凹有致
就凭这一条,他们就该下地狱!没大思想的知识分子,知识越多越反历史,站的越高破坏力越大!
必须拆!破烂不堪的烂东西!古建筑多数是木结构,维护成本太高!城墙更是没用!还碍事…。旧的不去新的不来!
一群~~怎么可能理解
也不是他们几个说了算的,上面不同意再讲也不行
现在好多人就靠着作假古董到处发财
拆的是实在的文物,我们的老祖宗文化还保留多少呢?大家想想?
你们双手欢迎进来的人,说要保护好它的人,现在要拆了它,惊不惊喜,意不意外,无不无力
忠烈满门[点赞]梁思成林微因[点赞]
这就是小农思维
[得瑟]你跟谁说话呢?好可怕啊,诅咒?
还好西安城墙被保护下来
到底是破坏者还是建设者,历史会给出评论!
怎么说呢:看了想哭,文化古迹被毁,哪些为了保护民族文化呕心沥血的人太无奈。看了又想笑,这种专业的事被其他左右,呵呵
乱用词,什么破口大骂?!
你去看看孔庙孔林里的那些残碑。
如果当年全国各地都没有拆除城墙的话,现在会不会收城门税?
林徽因一个自以为是的迂腐之人
一群农民进城,你还指望他们能干什么好事。
拆就拆了,也别再建了。想看城墙的到西安来,南城墙是随代大兴城留下的,别的是明代和北京同时代,九几年东门没翻修时那个历史沧桑感几十年后都忘不了。
中国的城市除了名字不同,长得都差不多。
泥娃子进城
老外早就把我们叫,拆那。
还有啥不敢干?
平遥古城当时决定拆因为没钱拆不成,结果留到现在
一个资本家!!!
北京的情况不知道。但是上海还是很好地保留了古建筑。恐怕现在的欧美也没有当年的样子了!
秀才遇到兵
有些人永远是历史罪人!永远钉在历史的耻辱柱上!
最后不仅身败名裂,而且是遗臭万年!
不能够异地建设?
留到现在肯定不堵车,肯定发展的好,[呲牙笑][呲牙笑][呲牙笑]
确实应该遗臭万年
林骂的好!真的是死有余辜!
心灵上的拆除?尤甚!
历史的罪人
现在全国大拆大建还不是一样,我生活在上海,上海也不像过去的上海了 老城厢都拆了,没有原味了,罪过啊。
那个时候的专家还有些骨气的人
远看一条狗
不是那些年毁的多古玩字画现在也不用那么贵!
败家子
历史终将证明,拆除是完全正确的
永远定在耻辱柱上。
有建设就有破坏 保留了那么多 全部保留干脆我们都像祖先一样挂树上去好了
看到现代建成的永定门,我好象看到一个土豪肩上挂着一个假爱马仕包包。虽然外型也不错,但心里感觉到别扭,因为我知道它是一个假货。[呲牙笑][呲牙笑]
现在评论区的人啊,完全不知道那个时候的生产力水平。完全没有机械,全靠人力去造新城?你是觉得劳工的命不是命?我觉得,在当时城墙拆的就是对的,拆下来的砖哪怕多做一栋房子,少冻死一个人就是功劳
何不食肉糜?
你是不是想让大家都联想到禁止燃放烟花爆竹上来?
愚昧无知者无畏[笑着哭]
角度不同,自然是立场迥异,北京如果建立现代化都市,那么必然必须拆,这是选择题。
永远怀念梁思成 林微因。
旧的不去,新的不来。。现在新的多了,就还旧了。要我说生活继续,就不要东拉西扯。真的不重要,活着才是硬道理。
由贫穷生发的仇恨可以催毁一切,因为无产所以无牵掛地捣毁他所认知的财富,这比占有更显疯狂。
城墙留着真的很碍事,那些东西只是看上去很美,住在古城里面的人都知道!就像现在很多城里人总是幻想农村的“美好”生活,却不知道自己先辈为什么拼命都要往城里跑。
林先生才是真正的专家[点赞]
600年几十代人的心血,就被这两个盗墓贼给毁了。
富贵不能淫…可惜,他们淫了…
其实五十年还不够,功过是非,还是得等后世的史书盖棺定论。当然,史书是胜者书写的,败亡者的一切功都是过,胜者的一切罪都可以是功。
为什么会总觉得自己一定对的?被现实碰得头破血流?然后要求大家要辩证地看待弯路?[呲牙笑]
往事不堪回首,各说各有理,但真理似乎在林、梁这边。
嘴大的说了算,
看看故宫现在带来多少收益,就知道古城能保存下来能产生多少倍收益了。而且,不止经济上的收益,还有文化上的收益更是无价的。
败家仔
现在都吃饱了 有闲工夫说三道四了[笑着哭]
吴被打死的?大快人心!
有人说,当时拆有理,现在建也有理。谁说了算,谁就有理。
我要宽马路,我不懂真古董,我要社会发展,我要更好的活着,我不要城墙,我只代表我自己。
除旧布新也是历史发展、朝代更迭的规律。人类社会总是在不停的创造和发展中前进,并不是全盘保留旧时代的一切物质形态就是历史传承。旧北京改造时,在对若干重点历史遗存作了保护的基础上,重新规划布局、除旧布新,是适应历史发展的规律,无可非议!如果不是当初的大拆大建,就没有今天的新北京!
伟大的女性!!!
现在有老城墙的就是西安保护的最好了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