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贤人智士之于子孙也,厉之以志,弗厉以诈;劝之以正,弗劝以邪;示之以俭,弗示以奢;贻之以言,弗贻以财。”
这是汉朝思想家王符的名言,讲述了父母教育子女的正确做法。而毛泽东作为我国伟大的开国领袖,他也时时刻刻将子女的教育放在心上。
“必须夹着尾巴做人,因为你是毛泽东的女儿”,这是毛泽东对女儿李敏的谆谆教导,也是毛泽东的后代们一直所秉持着的做人准则。
1964年初时,李敏带着不到两岁的儿子孔继宁来到中南海看望父亲。刚见到毛泽东,孔继宁就哇得一声大哭起来。这下莫名其妙地哭闹令李敏有点不知所措,赶紧拿了两块糖给孩子。
毛泽东见了,不快地说:“莫要如此惯着孩子!”
“那我只拿一块,就一块……爸爸,您过去对我都不这样,对宁宁怎么这样?”李敏觉得父亲有点不近人情。
“小孩子,莫要惯他!”毛泽东又重复了一遍刚才的意思。
孩子拿到糖之后,小手使劲地攥着那块糖。也许是知道这块糖的来之不易,直到母子俩离开中南海,他都没有将这块糖吃掉。
孩子的价值观并不是一蹴而就的,而是在点点滴滴的生活当中潜移默化地形成的。在外公和母亲的影响下,他不负所望地养成了谦逊、自立的性格。
当孔继宁长大之后,大家都说他长得像毛主席。每当听到这句话时,他总是谦卑地说:“我长得像外公,可我从来不打外公的旗号,凡事都要靠自己。父母一直这样告诫我。”
李敏的女儿孔东梅出生于1972年,但是一直到1976毛泽东去世,她都没能见上自己的外公一面。
虽然没有与外公相见,但是他们的心灵是相通的,李敏也同样用毛泽东经常挂在嘴边的话教育她:“一个人除了自己努力,谁也不能靠!”
在母亲的言传身教下,她也继承了毛泽东自立自强的宝贵品质。在美国考取硕士学位之后,孔东梅一点也不眷恋美国的舒适生活,毅然归国,投身到报效祖国的大潮之中。这才是我们当代年轻人学习的榜样,时时刻刻心系祖国,尽自己的力量为祖国做出贡献!
毛泽东对于自己子女的思想行为非常地重视,他总是会担忧子女们像其他高干子弟一样充满优越感,不思上进,对自我要求不严格。
有一次,毛泽东向身边的卫士询问自己的两个女儿对他们的态度,卫士说:“都很好,两个孩子对我们都很尊重,她们没有高干子弟的优越感,她们要求自己很严格,有上进心。”
毛泽东听了,摇了摇头说:“我看她们不如你们有出息,也不如你们有前途。她们比你们吃苦少,能吃苦的人才能有出息。”
卫士说:“主席,您还想叫孩子们怎么吃苦?她们比普通人家的子女吃苦多了。”
毛泽东说:“你说得不对,你讲吃苦的时候,思想不对头,因为你首先把她们看成是我的女儿,所以你就给她们规定了不同一般人家子女的标准。她们吃苦不就是吃大食堂吗?大食堂的伙食要比多数农民家庭的伙食好多了嘛,难道不是这样吗?人哪,生活还是要向低的比有好处,不比贡献比享受,那就没有出息。”
“不比贡献比享受,那就没有出息”这是多么振聋发聩的一句话,随着物质生活的越来越好,有多少人已经忘记了这样的奉献精神。
毛泽东曾不止一次地对子女们说:“你们要向工农学习,拜他们为师,和群众打成一片。离开群众,你们将寸步难行,你们将一事无成。”
在毛主席的教导下,他的孩子们没有一个不深入农村的。特别是毛岸英,他当年在农村艰苦地劳动,跟农民们同吃同住。农活将他的手磨出了厚厚的老茧,但也磨炼出了他顽强的意志,太阳将他的皮肤晒得黝黑,但也培养出了他如阳光一样闪耀的思想。
有哪个老人不希望能儿女绕膝,与孩子们一起共度天伦之乐。毛泽东也是一位普通的老人,他又何尝不想如此呢?但是他却忍痛让子女们从他的身边离开,让他们去接触社会,服务社会,自立于社会。
1965年,毛泽东曾一再向孩子们提到:“干部子弟是一个大灾难!”因为他们的生活条件会比普通老百姓好很多,没有经历过平凡生活的锻炼,他们无法懂得劳动的伟大与光荣,没有这么重要的一课,又怎么能不称之为“灾难”呢?
这也是毛泽东接二连三地让子女们到实际生活中去锻炼、去学习的原因。
总结:
毛泽东对子女的教育是平凡的教育,他让子女们夹着尾巴做人,往小了讲是为了他们自身,往大了说就是为了国家的未来。只有严格要求自己,将自己当做一个普通的工农大众,才能成为这个国家真正的未来。
国家不需要只会养尊处优、贪图享乐的高干子弟,国家需要的是吃苦耐劳、艰苦奋斗的无双国士。
正如王昌龄在诗中所说:“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这才是当代中国青年们应该有的气度与志向,任何时候都不能忘记,自己是工农大众的子女,这是一个工农们拼搏下来的江山!
没有什么天生的富裕与高贵,我国经历过那样艰苦的土地革命,如今的青年们往上数三代全部都是工农,只有牢记身份才能不忘使命,才能在国家需要自己的时候,以最崇高的信念奉献自己!
参考资料:李敏·《我的父亲毛泽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