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是“零添加”吗?多家品牌酱油检测出致癌物——镉和砷超标啦!

进取这文刀缘 2025-03-20 12:34:45

在“零添加”的光环下,重金属污染物还存在吗?会比普通酱油更少吗?这是我们消费者比较关心的常规话题吧。

据有关信息披露,今年3月,消费者报道向第三方权威检测机构送检了13款宣称零添加的酱油,测评指标为:总砷和镉。可是测试结果令人担忧啊:

①12款零添加酱油检出镉,7款检出总砷。

②无论是标榜“零添加”还是“有机”的酱油,在“重金属污染物”这一指标上,并没有显示出含量更低的“优势”。

虽然所有样品都没有超出安全限值,正常食用不会对消费者的健康造成直接危害,可是这一结果仍然值得我们重视。

下面我们来说说这两种重金属对人体的影响吧:

镉是人体非必需而且是有毒的一种元素,可能具有致癌和致突变的风险,也是曾引起日本富山县“痛痛病”事件的元凶。镉的生物半衰期长达10—30年,即使停止摄入,大部分以往积聚的镉仍会继续停留在人体内,因此慢性镉中毒可在20~30年后表现出来。

而砷则广泛存在于自然界中,有机和无机砷农药常用于杀虫、杀菌、除草等,这种重金属对人体会有益处吗?答案当然是百害而无一利。

在目前的消费市场中,“零添加”酱油凭借其健康、纯净的宣传卖点,吸引了众多追求高品质生活和食品安全的消费者。

然而,看似光鲜的“零添加”光环背后,却隐藏着令人意想不到的问题。今年3月,消费者报道向第三方权威检测机构送检了13款宣称零添加的酱油,测评指标聚焦于总砷和镉这两种重金属污染物,结果令人咋舌:12款零添加酱油检出镉,7款检出总砷。

镉,这个对人体而言非必需且有毒的元素,有着极大的健康风险。它可能致癌和致突变,臭名昭著的日本富山县“痛痛病”事件便是镉污染的恶果。

镉的生物半衰期极长,在10 - 30年之间,即便停止摄入,大部分以往在人体内积聚的镉仍会长期停留,慢性镉中毒甚至可能在20 - 30年后才显现出来。

砷同样广泛存在于自然界,有机和无机砷农药常被用于杀虫、杀菌、除草等,长期摄入也会对人体健康造成危害。

值得注意的是,此次检测中无论是标榜“零添加”还是“有机”的酱油,在“重金属污染物”这一指标上,都未显示出含量更低的“优势”。虽然所有样品均未超出安全限值,正常食用短期内不会对消费者健康造成直接危害,但这一结果仍不容忽视。

毕竟,食品安全关乎每一个人的身体健康,哪怕是在安全限值内的重金属含量,长期积累也可能带来潜在风险。

海天、欣和等知名品牌也在此次检出重金属的名单之中,这无疑给信任品牌的消费者泼了一盆冷水。

长期以来,消费者出于对健康的追求,愿意为“零添加”“有机”等概念支付更高的价格,他们相信这些产品在生产过程中有着更严格的标准和更纯净的品质。

然而,这次检测结果却打破了这种信任,大家都茫然啦……

那么这种重金属从何而来呢?

从生产环节来看,酱油中的重金属污染可能源于原材料。大豆、小麦等原料在种植过程中,如果土壤、水源受到污染,就可能富集重金属。

此外,生产设备、加工工艺以及储存运输环节也可能引入重金属。比如,一些老旧的生产设备可能含有重金属成分,在长期使用过程中会有微量重金属析出;储存运输过程中,如果包装材料不符合标准,也可能导致重金属迁移到酱油中。

监管层面同样存在值得反思之处。目前对于酱油中重金属含量的检测和监管,虽然有相应的安全限值标准,但在市场上众多的产品面前,检测覆盖面是否足够?对于宣称“零添加”“有机”等特殊概念的产品,是否有更严格的监管措施?在“零添加”概念被热炒的当下,监管部门需要更加严格地把控产品质量,不能让消费者被概念误导,而忽视了真正的食品安全问题。

消费者自身也需要提高警惕。在选择酱油等食品时,不能仅仅被“零添加”“有机”等宣传语迷惑,而应更加理性地看待产品成分和检测报告。同时,相关部门和媒体也应加强食品安全知识的普及,让消费者了解重金属污染的危害以及如何正确选择安全的食品。

食品安全大于天啊!“零添加”酱油检出重金属事件为我们敲响了警钟。这不仅关乎消费者的健康权益,也关乎整个食品行业的信誉和发展。只有从生产源头到监管环节,再到消费者意识的全面提升,才能真正保障食品安全,让消费者吃得放心、安心。

(免责声明)文章描述过程、图片都来源于网络,此文章旨在倡导社会正能量,无低俗等不良引导。如涉及版权或者人物侵权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内容!如有事件存疑部分,联系后即刻删除或作出更改。

0 阅读:4

进取这文刀缘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