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也能黑中国?英媒吐槽:中国空气变好了,代价是全球变暖加速!

小彭的灿烂的笔记 2025-04-10 13:11:34

文|小彭的灿烂笔记

编辑|小彭的灿烂笔记

声明:本文陈述内容参考的“官方信息来源”,均赘述在文章末尾,感谢支持。

【前言】

最近刷到一则令人啼笑皆非的消息,英国媒体竟然抛出了这样一个观点:中国空气变好了,但代价是全球变暖加速了 。

这听起来简直是天方夜谭,可人家说得煞有介事,就好像真发现了什么惊天大秘密一样。

那么他们到底是基于什么样的 “神奇逻辑” 得出的呢?中国改善空气质量,真的成了全球变暖的“罪魁祸首”吗?

【中国治污之路,成效斐然】

4月5日,英国《新科学家》杂志的一篇文章引发热议,声称中国治理雾霾导致大气气溶胶减少,削弱了对太阳辐射的反射作用,从而加速全球变暖80%。

乍一听,这逻辑简直像在说:“你打扫干净了自家院子,结果阳光太强晒伤了邻居的花。”

荒谬吗?可这样的论调,却在西方媒体中迅速发酵,甚至被引申为“中国治污反致气候危机”。

曾几何时,中国的空气污染问题堪称触目惊心,雾霾就像一场不散的阴霾,频繁笼罩着各大城市 。

在 2013 年,那场波及中东部地区的重度雾霾,让多个城市的空气质量指数爆表,京津冀等地的 PM2.5 浓度一度冲破 500 微克 / 立方米的大关 。

记得当时,北京的天空常常是灰蒙蒙的一片,能见度极低,出门走上一圈,回来鼻腔里全是黑色的污垢。

这样恶劣的空气状况,对人们的日常生活和身体健康产生了极大的不良影响。

呼吸道疾病的发病率急剧上升,医院里呼吸科人满为患,老人和孩子更是深受其害,口罩成了人们出行的必备 “装备” 。

面对如此严峻的污染形势,中国政府展现出了破釜沉舟的决心和行动力。

2013 年,“大气十条” 重磅推出,就像是打响了一场治理空气污染的总攻战 。

全面整治燃煤小锅炉,加快重点行业脱硫脱硝除尘改造,整治城市扬尘,提升燃油品质,限期淘汰黄标车 。

各地火力全开,像河北,作为钢铁产业大省,毅然淘汰了大量落后产能,对钢铁企业的环保改造投入更是毫不吝啬;北京大力发展公共交通,推广新能源汽车,还实施了机动车限行政策 。

从政策法规的不断完善,到对企业监管的日益严格,从能源结构的调整优化,到全民环保意识的提升,中国开启了一场全方位、多层次的治污行动 。

功夫不负有心人,经过多年的不懈努力,中国空气质量改善的成绩单相当亮眼 。

截至 2022 年,全国 PM2.5 年均浓度成功降至 29 微克 / 立方米 ,相比 2013 年,下降幅度超过了 50%;地级及以上城市空气质量优良天数比率达到了 86.5% 。

就拿北京来说,2023 年空气质量优良天数比例达到了 72.3% ,重污染天数大幅减少,“北京蓝” 成了常态,市民们能更频繁地享受到蓝天白云的美好 。

这些数据的背后,是中国在治污道路上的坚实脚印,是无数人努力的成果,也是对中国治污模式有效性的有力证明 。

那么英媒得出这样的结论,到底是基于什么样的研究和逻辑呢?

【英媒观点剖析,逻辑漏洞百出】

英媒观点的核心依据是 “气溶胶” 理论,他们认为,气溶胶这种由工业生产、能源消费和交通运输等活动排放出的微小颗粒,像硫酸盐、硝酸盐等,能反射阳光,起到降温作用,抵消部分全球气温上升影响 。

比如汽车尾气、工厂烟囱排放的污染气体形成的颗粒,大气中气溶胶越多,反射回去的阳光就越多,地面温度就越低,还能影响云的形成,尘埃颗粒周围冷凝形成云雾,也可反射阳光降温 。

中国治理空气污染,气溶胶减少,就像流浪汉身上的污垢被搓掉,失去了这层 “保暖” 的东西,导致全球变暖加速 。

但英媒所引用的数据和研究,真的能支撑这一观点吗?答案是否定的 。

从数据选取上看,他们存在严重的片面性,仅关注中国在治理空气污染过程中气溶胶减少与全球变暖加速的关联,却完全忽视了其他国家的情况 。

在全球范围内,众多国家都在进行空气污染治理,气溶胶排放都在发生变化 。

欧盟国家在过去几十年里,通过一系列环保政策,大幅降低了气溶胶排放,可英媒在分析时却对这些视而不见 。

而且全球变暖是一个极其复杂的过程,受到多种因素的综合影响 ,温室气体排放、太阳辐射变化、海洋环流变动等,都是重要的影响因素 。

仅将全球变暖加速简单归结于中国气溶胶减少,这种研究无疑太过局限,缺乏全面性和科学性 。

【全球变暖主因,西方难辞其咎】

英媒的观点,实在是颠倒黑白,将全球变暖的 “锅” 甩给中国,简直毫无道理。

事实上,在全球变暖这个问题上,西方发达国家才是真正的 “罪魁祸首”,而中国则一直是积极的行动者和贡献者 。

自工业革命以来,西方发达国家率先开启了工业化进程,在长达数百年的时间里,毫无节制地大量排放温室气体 。

从 18 世纪 60 年代英国的工业革命开始,煤炭、石油等化石能源被大规模使用,工厂烟囱林立,浓烟滚滚,汽车尾气弥漫 。

据统计,从工业革命到 1950 年,发达国家的排放量占全球累计排放量的 95%;从 1950 年到 2000 年,发达国家排放量仍占全球的 77% 。

美国作为世界上最发达的国家,其历史累计排放量高居全球榜首 。

在过去的 150 多年里,美国的二氧化碳排放量超过了全球总量的 25% 。

这些温室气体在大气中不断累积,就像给地球裹上了一层越来越厚的 “棉被”,导致全球气候逐渐变暖 。

在现实中,西方发达国家在环保问题上的 “双标” 行为更是令人不齿 。

美国这个曾经的全球环保领导者,特朗普执政时期,悍然退出《巴黎协定》 。

理由竟是该协定对美国 “不公平”,会 “扼杀就业”,损害美国经济 ,全然不顾自己作为全球第二大温室气体排放国的责任 。

要知道,《巴黎协定》旨在引导各国减少温室气体排放,将全球气温升幅控制在工业化前水平以上 2℃以内,并努力限制在 1.5℃以内 。

美国这一退群行为,无疑给全球气候治理带来了沉重打击 。

再看欧洲,虽然一直宣扬环保理念,但在实际行动中却大打折扣 。

在能源危机的冲击下,部分欧洲国家对煤炭的依赖再度加深 。

波兰在欧盟对俄罗斯煤炭禁运后,面临能源短缺,不得不加大国内煤炭开采力度,还寻求进口替代 。

德国在去火力、核能源发电方面虽积极,但也面临着能源转型的困境 。

在可再生能源供给不足时,为了保障能源供应,又不得不重新考虑传统能源 。

而与西方形成鲜明对比的是,中国在绿色发展道路上稳步前行,展现出了大国担当 ,在可再生能源发展方面,中国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 。

截至 2024 年 10 月,中国风电、太阳能发电总装机容量约 12.8 亿千瓦 。

这些清洁能源的广泛应用,有效减少了对传统化石能源的依赖,降低了温室气体排放 。

中国的植树造林工程更是为全球生态环境改善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塞罕坝曾经的荒原沙地,如今已变成了世界最大面积的人工林海 。

三代塞罕坝人用青春和汗水,在荒漠上筑起了一道绿色长城 。

还有塔克拉玛干沙漠,中国实现了 3000 多公里生态屏障全面锁边 “合龙” 。

经过 40 多年的不懈努力,在沙漠边缘种下了耐旱植被,形成了一道绿色屏障,阻挡了沙土的蔓延 。

这些绿色奇迹,不仅改善了中国的生态环境,也为全球应对气候变化提供了宝贵经验 。

【结语】

通过以上分析,我们不难看出,英媒所谓 “中国空气变好导致全球变暖加速” 的观点,完全是一场毫无根据的闹剧 。

这背后,是西方媒体在气候问题上对中国的一贯抹黑和舆论操控 。

他们试图通过这种手段,转移国际社会对自身历史责任和现实不作为的关注,给中国的发展制造障碍 。

但事实胜于雄辩,中国在环保和应对气候变化方面的努力与成就,全世界有目共睹 。

中国不会被这些无端指责所左右,将继续坚定不移地走绿色发展之路,持续为全球生态环境改善贡献中国力量 。

参考资料:

京报网在2025-04-05关于《中国治理大气,反而加剧全球变暖?实情匪夷所思》的报道

0 阅读:42
评论列表
  • 2025-04-10 21:00

    还不如说中国用排风扇把有毒有害气体都吹到了境外更靠谱。

小彭的灿烂的笔记

简介:欢迎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