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上唯一被诛十族的人,七天七夜才诛完,全都是“杠精”惹的祸

德闲说历史故事 2025-03-23 04:10:13
引言

七天七夜,人都杀麻了,朱棣还在发火。只因一个读书人,不肯低头,不肯写字。你说写个诏书能死?是的,能灭十族!

方孝孺,当庭大喊“燕贼篡位”,从此他成了中国历史上唯一一个被“灭十族”的人。这不是嘴硬惹的祸,而是把“忠”写进了骨头,连死,都带着响声!

写四个字,换一场灭顶灾

1402年,明朝南京城,正值建文四年。六月初,朱棣带着几十万大军,攻入城中,推翻建文政权。宫墙之外刀光剑影,宫墙之内人心惶惶。朝堂之上,文武百官早就一夜变脸,纷纷向朱棣低头称臣。

就在这千人跪地之中,偏偏有一个站着不动。他不是武将,却比带刀的还硬。他就是方孝孺,建文帝最倚重的大臣,曾任翰林学士、文学博士,掌文渊阁、修《太祖实录》,被誉为“正学先生”,浙江宁海人。

方孝孺一生秉持儒家纲常,对朱棣的“靖难之役”早就看得透彻。他知道,这不是靖难,是起兵造反。南京一破,朱棣要即位,第一件事就是找他写一篇登基诏书。

此事发生在六月中旬,朱棣在奉天殿召见方孝孺,当场开口要他“代朕起草诏书”。方孝孺面无惧色,铺开笔墨,写下四字:“燕贼篡位”。

这四个字,没有诗意,没有委婉,只有火药味。朱棣勃然大怒,直接下令将其押入大牢。一个“笔杆子”,成了“死对头”。

有人说他倔,也有人说他刚。但对于读书人来说,这不是“较劲”,而是“信仰”。他写的不是字,是骨头。

结果可想而知。三日后,南京西郊聚宝门外,执行凌迟。方孝孺被剐三百七十刀,行刑时间长达一炷香,全程禁止止血。他没有屈服,没有求饶,只留下一个背影。

但事情远没结束。这不是一个人的死,而是一门的崩塌。

朱棣怒不可遏,直接下令:“诛十族。”

杀不完的人情网,株连出一张人命网

“诛十族”是啥概念?比“诛九族”多了一族——“门生之门生”。也就是说,方孝孺的学生、学生的学生,只要跟他沾点边,都要拉出来问罪。

从六月下旬起,南京城内外,开始了一场大规模清算。首批被捕的是方氏直系亲属。父族、母族、妻族共计数百人,被逐一押往钟山脚下执行死刑。地点固定,程序标准,每天三轮,整整七日才杀完。

据史料记载,此次株连共涉及873人。其中男性大多当场斩首,女性多数被送往浣衣局为奴,未成年者则视为“残余隐患”,或斩或配。

第二批被捕的是方孝孺门下生。原以为杀完亲属就结束,没想到接下来杀的是“读书人”。南京国子监、应天府学、江南书院等地同时有人被捕。仅方门学子就有47人被列入名单。

这一阶段,最触目惊心的是廖镛兄弟案。两人为门生,冒险收殓方孝孺遗体,埋于聚宝门外山岗,事发后被锦衣卫捕获。次年四月,两人被凌迟处死,廖家族人悉数发配边疆。

连环追捕、层层株连,“诛十族”真正成了一张“人命网”。

整个过程没有怜悯,只有冷硬程序。锦衣卫主办,东厂监督,刑部登记,兵部维稳。南京从六月到底七月,一直笼罩在肃杀气氛中。

朱棣杀人,不是为泄愤,而是要树立规则:读书人若不服,后果自负。

一个读书人死了,一种文化却站起来了

靖难之役之后,明成祖朱棣虽得天下,但文官群体再无人敢直言上谏。方孝孺之死,不是结束,而是文化复兴的种子被埋入土中。

最先发芽的地方,是江南。

方孝孺出生浙江宁海,讲学于南京,活动范围基本覆盖整个江南文化圈。他的学生和追随者,大多散布于苏、浙、皖之间。灭门之后,这些人虽未全被株连,却多遭废黜、遣散。一部分人退入乡间,一部分人隐于书院,开始私下传抄《逊志斋集》。

这部书,是方孝孺全部文章的结集,共四十卷,由一位海宁藏书家在成化年间重新整理刊刻。书中包含政论、史论、讲义、散文、诗赋、经典注疏,是明代士人教育的标杆作品之一。后世许多学者,正是通过这本书重新认识他。

但最深远的影响,不在书里,而在人心。

明中叶以后,江南文风逐渐形成以“正气”为核心的价值标准。许多文人开始把方孝孺与文天祥、陆秀夫并列,称为“江南三忠”。更有人将其家族殉难的事迹编入《江南义士录》,在乡学祭祀中设位供奉。

在南京、杭州、绍兴等地,纪念他的祠堂逐步建成,最早的是南京钟山北麓的“方忠文祠”,始建于正统年间,重修于万历年间。内设石碑一通,刻“正学流芳”,为江南士林自发捐建。

到了清代,方孝孺名号几乎与“浩然正气”画等号。他的辞章被收入《四库全书》,评价极高:“文辞纵横,精神凛然,有东坡之风,龙川之骨。”即使历经文字狱的清代统治者,也对他多有回避,不敢妄评。

新时代以来,学术界重新梳理方孝孺思想,强调他在坚持理学正统、弘扬儒学风范方面的贡献。尤其是面对权力压迫时所展现的刚正风骨,成为当代教育与道德建设的历史资源。

而最令人感慨的是,他虽然一人横死,十族血尽,却换来后世文人两百年不敢忘。

方孝孺不是一个孤勇者,他是一块压在骨头里的铁。他死后留下的,不是书,而是一套标准:一个知识分子,面对暴力,可以不战,但绝不能屈。

那是一个人死了之后,千万人站了起来的开始。

参考资料:

方志江苏|方孝孺书写了江南文化的刚强勇猛.扬子晚报.2023-03-27

史上唯一"灭十族":方孝孺拒向朱棣投降被灭门.河北新闻网.2014-09-09

0 阅读: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