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河边住宅,山村里的“粗野派”/xiān氙建筑

建日筑闻 2025-03-13 10:39:15

这是北京郊外南北都有群山的一个小村庄,一条名叫九渡的河流从中穿过。河道以南是村庄的主要聚集区,我们的项目基地在河道以北,被一家颇具规模的鳟鱼馆、一家轰趴馆和一户当地村民住宅从不同的三个方向所包围。河流是最古老的“公路”。以我们自身的有限去体会,它无明来路也无具体去向,尤其着重渲染出无尽漫长。充沛流淌的河道,不是观赏,而是伴随。水流弯曲形成很多个渡口,九渡河因此而得名。一座小住宅,与一二三四五六七八九渡河水的力、力的趋势为邻。

清《光绪顺天府志》(1886)九渡河区域古地图 © xiān 氙建筑

2023年7月16日九渡河区域10m精度卫星遥感图 © xiān 氙建筑

场地北端的山,嶙峋露骨、寂静苍茫,这种如暗物质般的能量,在中国北方的山体中屡有潜藏。如何不虚弱地与之并存——去海涵无意识的日常生活?

崖边水畔,像一块岩石的建筑便浮现于脑海——它是用几何的刀具切割和雕刻出来的。场地需要一座抽象的建筑,是心中本能的呼唤。我们想建造一处屏息凝神的抽象“物体”,护卫自身的密实和强度。提起一股傲气,以回应苍劲有力的北方风土。

© xiān 氙建筑

© 夏至

我们想建造一处屏息凝神的抽象“物体”,护卫自身的密实和强度。通过塑造各功能房间的体积潜力,以顶板、露台扶手、屋顶女儿墙的扎实尺度和厚重质感悬挑出份量,提起一股傲气,以回应苍劲有力的北方风土。

模型照片 © xiān 氙建筑

© 夏至

© 夏至

© xiān 氙建筑

出挑构件为裸露的木纹混凝土和大板混凝土,敦实的外墙表面为调配过粒径和拼配色度的水洗石。

在乡村以本地村民建造为前提,我们在此选择更为粗放的控制,不完全抹除过程的痕迹,混杂出一种介于抽象与具象的真切,与自然外部的嶙峋多变共存。

© 朱雨蒙

我们把“都市行囊”拆散为单个房间,通过错落串联、独立护卫、顶板悬挑,小面积大幅度的比例调节、虚实张拉,形成不同层级的心理距离。

小河边宅爆炸轴测图 © xiān 氙建筑

山·房·河剖面关系图 © xiān 氙建筑

© 朱雨蒙

© 朱雨蒙

© 朱雨蒙

推敲以上三个组团的体量关系:用位置与进深遮蔽左右邻居,托举形成大露台,顶层屋面出挑,共同组成较深的内在空腔,让外向的视野成为内向的眺望。

这一系列的操作,都指向在纷繁中获得自然的纯粹强度:咆哮的天空、提纯阴影、寂静的风。

© 朱雨蒙

© 朱雨蒙

© 朱雨蒙

在一层院子的边界,尺度上,我们利用围墙外低内高的优势,将院墙和院门降到最低;材质上,将混凝土砌块墙和水泥纤维板门控制在相近灰度,质地宁静,怀抱远山。

室内外的近人尺度,更多使用舒适温暖的材料:室内暖石暗纹地砖和木质麻布家具,室外旧木平台、木柱木顶凉棚和我们特别设计的松木半户外桌凳沙发系列,与建筑、室内和院落一起,组成完整的庇护感受。

© 朱雨蒙

© 朱雨蒙

© 朱雨蒙

© 朱雨蒙

© 夏至

一切操作的结果,终将回到我们最为看重的核心:自然外部自有节律,通过一座建筑去开采、去响应,把每一轮白昼与亮夜、每一次清晨与日暮、每一种温和与狂暴,变换为浓烈的陪伴。

© 夏至

© 夏至

从初到场地开始,某种十分迫近的东西就在我们体内起作用。直到二层露台上,从东北方向升起一段混凝土墙体,形成两座实体之外的另一座尽端——观星台,共同去援引山体和天空,接收某种降临。

© 夏至

© 夏至

© 夏至

当物理的宅基地不再构成人人熟悉的生活所需,新的天地维度正在展开。如今没有田,我们可倚天地。

0 阅读: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