独家!小米SU7致命车祸前10秒数据曝光!遇难者生前对话令人泪目!
老话说,“淹死的都是会水的”。
这话搁在开车上,有时也挺瘆人。
安徽高速上那起小米SU7的事故,带走了三条鲜活的生命,想想就让人心头发紧。
3月30号,天气或许寻常,但对于这个家庭来说,却是黑色的。
一台崭新的小米SU7,才买了没几天,里程表上孤零零地显示着387公里。
多新啊,新得像刚出炉的面包,还带着热乎气。
可就是这辆被寄予厚望的新车,在高速路上,撞了。
结果,是三个人再也回不了家。
官方的调查组火速成立了,阵容很强大,交通工程、车辆鉴定、智能驾驶系统分析……都是顶尖专家。
他们要弄明白,撞击前那要命的10秒,智驾系统到底干了啥?
车子起火爆燃的瞬间,电池组的安全防护有没有起作用?
还有,开车的人和那个“聪明”的系统,当时到底是谁在做主?
路上的龙门架摄像头,成了关键的“眼睛”,记录下了也许是最后的真相片段。
不过比冰冷的数据更让人心碎的,是家属透露的那些细节,尤其是遇难母女间的对话。
事发前,车载系统蹦出来两次提示:“智驾地图数据更新”。
听着挺智能,挺贴心,是吧?
可谁能想到,这更新背后,可能连着生死的开关。
更让人唏嘘的是,开车的周女士,曾在同学群里发过视频,炫耀自己的车能“全程脱手驾驶”。
那种对新科技的信任,甚至带着点小小的骄傲。
但她的母亲张女士,心里一直七上八下。
为了这个“智驾”到底安不安全,母女俩争论过不止一次。
女儿觉得,车子有高科技加持,能自动避险,比人脑反应快多了,还发过视频证明。
母亲却始终坚持老理儿:“关键时候还得靠人!机器那玩意儿,靠不住!”
这话,现在听来,字字泣血。
这里面,有个细节特别让人琢磨不透。
母亲张女士之前说,女儿开这辆SU7去过广州。
从湖北到广州,一个来回,少说也得一千多公里吧?
可这车的总里程,明明只有387公里。
为什么要撒这个谎?
而且,这次去安徽,母亲是极力反对女儿开车的。
女儿甚至瞒着母亲,说自己没开车。
这里头到底藏着什么?
是不是女儿其实是个新手,开车经验很少,甚至没怎么上过高速?
所以母亲才那么不放心,死活拦着不让开?
这个“谎言”,会不会就是解开事故谜团的钥匙之一?
现在,“智能驾驶”这个词,听着特别高大上。
但工信部下属的研究院早就发过科普,分得很清楚:
L2级别,就是辅助驾驶,驾驶员必须全程监控,手不能离方向盘。
L3级别,可以在特定条件下放手,但也要随时准备接管。
跟真正的“无人驾驶”,差着十万八千里呢。
有专家,比如王教授,说话就很直接:
有些车企,把L2包装成“自动驾驶”来宣传,那根本就是误导消费者,涉嫌虚假宣传!
主流的L2系统,识别静态障碍物,比如停着的车、路障什么的,失误率能高达17%!
遇到下雨、起雾这种天气,系统的适应能力,可能连45%都不到。
想想看,高速上开那么快,一点失误,后果就是毁灭性的。
分析了127起类似事故,发现高风险点特别集中:
施工路段那些临时摆放的锥桶,超过六成的系统认不出来。
遇到农用车、工程车这种奇奇怪怪的“异型车辆”,系统反应平均要慢1.2秒。
赶上大雨天,传感器的失灵概率,能飙升7倍!
国家智能交通系统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的核心观点,一针见血:
真正的智能,不该是花里胡哨的人机互动,而是对危险的预判能力。
这起事故,也暴露了行业里的一些“洞”。
律师李先生就指出了三大问题:
事故数据到底该怎么解释,车企说了算,这不公平。
数据该怎么存,没个统一标准。
家属想看数据,权限模棱两可,难。
消费者协会的赵专家建议,应该强制安装经过认证的数据记录仪,就像飞机的“黑匣子”那样。
出了事,得有权威、透明的数据来说话。
安徽那边反应很快,已经在行动了:
高速路上增加了智能驾驶的警示牌。
龙门架上加装了毫米波雷达,加强监测。
服务区里设置了智驾安全体验区,让大家亲身感受。
还排查出了37处“智驾高危路段”,建立了数据库。
回看事故发生前的时间线,更是让人揪心:
13:27,车子进入高速,激活了智驾系统。
14:03,通过第3个龙门架,时速121公里。
14:15,车里的音乐APP,停止了播放。是人为关的,还是……?
14:16:23,路政监控拍到了异常的刹车痕迹。那时,一切已经无可挽回。
车上的EDR(事件数据记录器),记录了164个参数。
这些冰冷的数据,能否还原那个惊心动魄的瞬间?
历史上,因为过度信赖“半自动”驾驶而发生的悲剧,不止这一起。
几年前,国外就有特斯拉车主,在开启Autopilot状态下,撞上了前方静止的白色大货车,不幸身亡。据说系统把白色车厢误认为天空了。
还有的事故,是系统没能识别出道路中间的水泥隔离墩。
每一次事故,都是用生命敲响的警钟。
有句老话讲,“淹死的都是会水的,打死犟嘴的”。
科技本身没有错,它在进步,在努力变得更可靠。
但现阶段,它确实还不是神。
过度依赖,甚至迷信,把生命完全交到一堆代码和传感器手里,风险太大了。
那位母亲的话,现在听来,格外沉重:“关键时候还得靠人”。
这或许不是守旧,而是一种对生命最朴素的敬畏。
小米SU7这起事故,留给我们的,除了悲痛,还有太多需要厘清的疑问。
那个关于里程的谎言,那场关于智驾的争论,那10秒钟的数据……
一切,都指向一个核心问题:我们该如何与越来越“聪明”的机器相处?
尤其是在方向盘这件事上。
也许,握在自己手里的方向盘,和一颗时刻警惕的心,才是当下最靠谱的安全保障。
既然逝者已矣,只能愿他们安息咯。
数秒间从智能驾驶,转换为人为驾驶,还要从120多速度刹住车,这一听就不靠谱,智能如果变成智障,那么只能是生命的代价!现在说什么都晚了。
一看作者就是雷布斯的水军!
以后不要叫什么智驾了,人家是智障驾驶,一字之差差之千里,别被误导了
把自己的生命寄托在电路板上,这也太儿戏了![汗][汗]
她对象也说了,他们是坚定的米粉 就算所有人劝他们不要相信小米智驾,他们也会觉得别人不懂科技,米粉造神 其他人没有办法劝的。
为什么不买华为问界。高速智驾可以睡觉,多牛逼,
小米洗白了,广告宣传时把年轻一代忽悠得一愣一愣的
这么爱她为什么不提醒她不要开慢点?!不要完全靠智驾系统行车?!
这下真成米粉了,绝对粉粉的。雷军有没有来一句,啊呦欧凯?
387公里?广州到武汉一趟都不止这么少吧?来回不更多?那受害者家属讲自驾来回几次了,原来在撒谎?那说的其他话还可信否?人而无信不知其可!
不听老人言,吃亏在眼前。
年轻总需要代价增加经验 只是他这个代价稍微有点大
别说L2就是L5我都不敢用,高速状态下一个卡顿后果都是非常严重的。
至少在现阶段,我不会把自己交给辅助驾驶系统
虚假宣传误导消费者,不是姚明冒充姚明,强行扣篮扭了脚,然后对外说我扣不了姚明也扣不了。
不等事故鉴定,先找厂家目的就是想私了高价赔偿,
发生了就不要再讨论了。现在的问题是要解决后续,没有驾驶的那两个女孩的家属。应该向驾驶汽车的那个女孩儿的家属索赔巨额赔偿。
老辈说了“有因必有果”,因果报应,不是不报,时候没到!!!!!
厂家过度宣传智驾,这是厂家的一部分问题。市面上很多东西都存在过度包装和宣传。但我觉得这次事故更大的责任在于驾驶人。把生命交给尚不完善的机器,说托大,都是好听的。哎,可惜了三个年轻的生命,三个家庭就此毁了。愿逝者安息。警醒世人
人都没了,别再蹭流量了。等官方结果不好吗?
里程表还能看到?
每个人都有命数,时间一到老天收你的方式多了去,不开这次车也一样
水军都这么不要脸了吗?雷总你找人洗也得找些智商高一些的呀
看样子也是命中注定啊
是不是谎言 这是可以查证的
都在洗智驾,转移视线,想让人忽略最大的缺陷“电池爆炸”。
造车搞不赢别人就整这些花里胡哨的东西!害人不浅
小米给你发了多少狗粮
车企就应该用红字警示:智驾会出人命。
我记得好像驾驶员处于实习期而且上高速没有老司机,这个车主好像要完犊子了
中国人不骗中国人
给小米洗白来了
小米智驾呵呵,真是个笑话,小米研究智驾多少天,不是年,是论天算,它的智驾会好用吗?它的雷达都是用的最垃圾,最便宜的,效果会好吗?它是上市公司,追求的利益,所以用最少的钱来办事,所以这个智驾就呵呵了
中国人多,,,,
无知才是最可怕的
殉道者 盲从者 傲慢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