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云逸是我国的开国大将,曾驰骋于沙场几十年,身经百战。
但张云逸却并不像其他将军一样威严,而是一个有着深厚文化底蕴的儒将。无论是下属还是子女,对他的印象都是慈爱的。
不仅如此,对待感情,张云逸也是十足的痴情。
17岁的时候,张云逸在亲人的撮合下与同乡王氏结了婚。夫妻之间无比恩爱,婚后不久,两人就生下了一个女儿。然而,之后过了好几年,两人依旧只有一个女儿。
王氏作为一个旧式女子,认为再这样下去会断了张家的香火,便背着张云逸悄悄为其纳入一妾,此女就是张云逸后来的妻子韩碧。
张云逸回到家,看到家里平白无故多了一个女子,心生疑惑。当得知这是妻子自作主张为自己纳的小妾后,当场发火,要求王氏将韩碧送回家去。
可韩碧出生贫苦,父母双亡,家中只有一个弟弟。为养活弟弟,她早早就独自一人到广州打工,过得十分艰辛。
考虑到韩碧已经入了张家,就算出了门也破坏了名声。在王氏的劝说下,张云逸终于答应让韩碧留下来。后来,经过两人的频繁相处,张云逸彻底接受了韩碧。
而王氏,贤惠的她受到了全家人的尊敬。1928年,张云逸长子张远之出生,韩碧放心地将孩子交给了王氏抚养。张远之长大后,亲切地叫王氏为阿娘。
只可惜,王氏于1944年被日本鬼子的流弹炸死了。新中国成立后,张云逸特地将王氏的坟迁到了广州,并多次扫墓。
张远之说:“父亲心里有个位置一直是留给阿娘的。”
然而就在王氏被炸死的第二年,韩碧也遭到了严重打击。
1945年,韩碧生下了一个女孩儿,粉粉嫩嫩又活泼可爱。长到18个月的时候又学会了扭秧歌,小小的身体十分惹人喜欢,给张云逸夫妇枯燥紧张的战斗生活带来了许多安慰。
张云逸给女儿取名为远明,祝愿她能够有长远且光明的未来。可命运总是爱开玩笑,一场大病,让远明的生命就停留在了18个月。
那时候,远明发着高烧,张云逸却无暇顾及生病的女儿,因为他正忙于和国民党进行交涉。再加上医疗条件差,远明一连烧了两天,不久就去世了。
远明是韩碧一手带大的,自从有了女儿,她每天都是充满欢声笑语的。可如今,好端端的女儿病了两天就夭折了,韩碧非常伤心,整日流泪,嘴里还不停地念着女儿的名字。
一开始,人们只是以为韩碧伤心过度,直到发现她眼神空洞,才发现了问题:因过于伤心,韩碧的精神失常了。
这对张云逸来说简直就像晴天霹雳,可此时正值国共谈判最紧张的时候,他不能抛下工作,所以只能忍痛让其他女同志暂时照顾妻子。
1946年,韩碧生下了第二个孩子张光东,儿子的到来使得她精神状态好转,但这也无法彻底治疗好韩碧的心理创伤,只要想到夭折的女儿,她的情况就会马上恶化。这样的生活一直持续到了新中国成立后。
1953年,韩碧的病情忽然加重,原因是她收到家乡弟弟的来信,说他被划分为了地主。
韩碧不敢相信,她祖上确实是大户人家,可到了她这一辈的时候就已经没落了,不然她也不可能独自到广州打工。
这件事给韩碧心理造成了不小的负担,但她不愿意也给张云逸造成负担,所以一直藏在心里,使她的病情越来越严重。有一天,韩碧突然冲出门外,大喊着:“我受不了啦!”
看着妻子的病情越来越严重,张云逸的心里心疼不已。
不久,张云逸由于操劳,患上了严重的失眠症,身体也日益虚弱。这时有人出来建议张云逸,让他把韩碧送到精神病院治疗,这样他自己也能得到休息。
可张云逸却并不同意,他说:“她已经跟了我十几年了,陪我风里来雨里去,为我生儿育女,如今生活好了,我怎能把她一个人送到精神病院?”
张云逸认为,医院虽然有专业的治疗手段,但他深知韩碧的病根就是孩子,若真的把她送到医院,孤苦伶仃一个人,恐怕病情会更加严重。
于是,张云逸坚持要让韩碧在家里疗养,而他也想好了治疗妻子的办法。
当时,长子张远之已经结婚,家里也添了新生儿。张云逸便要求儿子儿媳,一有空就要带着孩子回家,让孩子多与奶奶接触。
最初儿媳王婷不明白公公的想法,直到她看到婆婆的情况越来越好,她才明白了其中深意。
孩子是韩碧痛苦的来源,也是化解她病情的良药。只要张云逸感觉妻子精神不太好了,就把孩子往她怀里送,看到孩子,韩碧的精神就好多了。
孙子张晓龙回忆:“爷爷让我们陪奶奶,我们就拿着玩具到房间里铺开,我们自己玩自己的,奶奶就在一旁温柔地看,好像只要我们高兴了,她就跟着高兴。”
此外,张云逸还在工作之余陪妻子散步,缓解她的心情。
在张云逸温柔地照顾下,韩碧的情况变得越来越好,还曾亲自做文昌鸡招待回国的李宗仁。当吃到如此美味的美食时,李宗仁不禁竖起了大拇指。
可就在一切都在往好的方向发展时,张云逸却病倒了。
1969年,刚刚过完建国20周年大庆,北京的领导人们就收到了一条紧急命令,要求他们疏散到全国各地。张云逸和家人要去广州,他们匆匆收拾行李后,就坐上了前往广州的飞机。
此时张云逸的身体就出现了问题,但他以为问题不大,所以一直在坚持。直到1971年的一天,张云逸毫无预兆地晕了过去,跌倒在地上。
由于他的身边当时只有妻子韩碧和12岁的小孙子,等他们叫来救援的时候浪费了很多时间。医生诊断,张云逸是脑供血不足,所以才会晕倒,可即便医生已经全力抢救,还是使张云逸落下了病根。
从那以后,张云逸得了失语症,后来没过多久又经历了脑血栓,导致半身不遂。到最后,张云逸的病情变得越来越严重,只要坐下就会陷入昏迷,十分吓人。
或许是老天开眼,原本精神状态不好的韩碧在此刻却变得无比清醒。看着丈夫深受病魔折磨,她十分心疼,便主动揽下了照顾张云逸的责任。
前半生张云逸精心照顾韩碧,后半生又由韩碧亲自照顾张云逸,夫妻俩用爱牵绊着彼此。
为了不让张云逸陷入昏迷,韩碧想尽了办法。她先是买了轮椅,推着张云逸外出,她想只要张云逸昏迷,轮椅就能把他震醒。实在不行,韩碧的口袋里就揣几根爆竹,用爆炸声惊醒张云逸。
虽然这两种方法并不科学,但家人都能理解,毕竟这是韩碧能够想到的最好的办法了。
1974年,张云逸来到了生命的尽头。或许已经知道自己时日无多,他开始交代后事。他对儿女们说的第一句话就是:“等我走后,一定要照顾好你们的母亲,她这一辈子不容易。”
儿女们听后纷纷落泪,他们被父母间的爱情深深打动。
在生命的最后几天,张云逸再也说不了话,他陷入了深深的沉睡之中。邓小平成了最后一个来看望他的人。看着床上毫无生气地老战友,邓小平艰难地说出口:“云逸同志啊,我们两个是最老最老的战友啊!”
这年11月19日,张云逸在睡梦中安详历史,妻子韩碧哭成了泪人,从此这世间又少了一个疼爱她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