牧野之战,发生于公元前 1046 年,乃是周武王姬发率领诸侯联军与商纣王帝辛的军队在商都城附近的牧野(今河南新乡)展开的一场决定商周两国命运的大战。

商纣王帝辛,史书记载其天资聪颖,有口才,行动迅速,接受能力很强,而且气力过人,能徒手与猛兽格斗。然而,他继位后,国家却更加混乱。帝辛宠信奸逆,疏远贤臣,使诸侯臣子纷纷叛离。他加征赋税,聚集天下财富于鹿台,修建酒池肉林,还设置炮烙的酷刑,种种行为导致天下百姓苦不堪言,与商王朝离心离德。

而在周部落,自公亶父带领族人迁徙到岐山脚下的周原后,便重视农业,施行仁政,周国逐渐强大。周文王姬昌表面上顺从商朝,背地里礼贤下士,任用贤良,为伐商积蓄力量。文王去世后,武王姬发继位,以姜尚为师,周公旦为傅,大力发展军事,等待时机伐商。

公元前 1048 年,周武王载文王灵位兴师东进,前往孟津,当时有八百名诸侯不约而同地带兵前来相会,皆认为 “纣可伐矣”,但武王以时机尚未成熟为由引兵西归。到了公元前 1046 年,武王见商朝主力部队东征东夷,国内守备空虚,认为伐商的时机已到,于是联合诸侯会盟,出兵进攻殷商。

在甲子日的清晨,周武王率军到达牧野,此时商纣王也带领七十万(一说十七万)军队抵达牧野与周联军对峙。大战之前,武王进行了誓师大会,他左手持黄色大斧,右手拿旄牛尾来指挥军队,宣布誓词,激励将士们奋勇作战。

战斗开始,武王先派姜尚带领精锐部队进攻商军,自己带领大军为后续。商军由于主力远征在外,来不及回防,只好把参与修建宫殿和陵墓的奴隶武装起来,带上少量亲兵在后督战。然而,商军前部刚与周军接触,便临阵倒戈,引导周军回头杀向纣王军队。武王见此情景,便指挥大军压上,率领车兵猛烈冲击商军阵营,商军兵败如山倒,顷刻间土崩瓦解。纣王虽带领亲兵奋力阻挡,但溃军早已没有斗志,最终纣王逃回朝歌,穿上华丽的玉衣,在鹿台自焚而死。武王率军进入朝歌,到了帝辛死的地方,象征性的用箭射他,射了三发才下车,用轻剑刺他,用黄钺砍下帝辛的头,挂在大白旗上。

牧野之战,周武王以劣势兵力大破商纣军,攻入了商朝首都朝歌,杀死了君主帝辛,商朝就此灭亡,武王建立了西周,从此开始了周朝八百年的天下。


牧野之战在中国历史上具有极其重要的地位。它不仅是一次改朝换代的战争,更是中国古代军事思想发展的重要体现。周武王把握时机,果断出击,运用正确的战略战术,以少胜多取得胜利,展现了卓越的领导才能和军事智慧。这场战争也让我们看到了民心向背的力量,商纣王的残暴统治导致民心离散,而周武王的仁德之举则赢得了诸侯和百姓的支持。同时,牧野之战也为周朝的建立和发展奠定了基础,对中国古代社会的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是中国历史长河中不可忽视的重要篇章。